专栏名称: DrG科学育儿
给你最需要的育儿干货!每周一条原创亲子视频,成为更好的妈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DrG科学育儿

新生儿黄疸,黄黄就好了?不重视会损伤大脑

DrG科学育儿  · 公众号  ·  · 2020-02-27 0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 ▲ 关注「DrG科学育儿」每周随机送福利


黄疸要去医院检查吗?听说很多宝宝出生后都会出现皮肤黄的,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吗?是不是会自己退的?是不是母乳性的黄疸?


今天叨叨G请来好朋友 :儿科主治医师  朱伟  给大家分享一下大家最关心的新生儿黄疸知识。欢迎!



01

新生儿黄疸常见,但不代表就正常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现象,正常情况下足月儿约有80%肉眼可见黄疸,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辨别是正常情况下的生理性黄疸还是不正常情况下的病理性黄疸。

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极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 导致神经损害,听力异常,甚至引起死亡。

很多家长对黄疸的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足够的常识,自己家的孩子,怎么看都觉得越来越好看,对孩子皮肤发黄,出现“渐变色”也完全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对,甚至往往是在宝宝出现 嗜睡、拒乳、惊厥 等表现时候才来就诊。

以朱医生所在的医院为例,在我工作的这10年间,也诊治了一些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导致胆红素脑病需要换血治疗的患儿,有些是在偏远地区当地医院处理不了转诊来的,不幸的是他们就诊实在太迟,有几个宝贝虽然我们尽力抢救,但是依然留下不可挽回的后遗症,其实如果他们早一点就诊,结局会完全不同,父母一时的疏忽大意,影响的是自己和孩子的一生,让朱医生觉得异常痛心。

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预,既能大大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治疗, 在这个问题上,单靠医生努力是不够的,父母们如能早期识别且尽快带宝宝就医 ,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02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指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黄疸主要是由于血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


变黄先是从头部开始,一般轻者限于 面部、巩膜(眼白)黄染 ,然后向下延至 胸部、腹部和下肢 。一般来说如果 胸部和腹部 皮肤发黄,就需要 提高警惕 了。




03

生理性黄疸要治疗吗?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除外各种病理因素的黄疸,其特点如下:一般情况良好; 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 ;早产儿消退较慢,可延长到2-4周;


胆红素数值:

足月儿不超过220.6umol/l(12.9mg/dl),

早产儿不超过256.5umol/l(15mg/dl);


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一般足月儿约2周,早产儿约4周可自行消退,正常喂养即可,提倡纯母乳喂养,天气许可情况下可适当户外活动晒晒太阳(但避免太阳直晒暴晒)。




04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  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  胆红素数值 : 足月儿超过220.6u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6.5umol/l(15mg/dl);

3.  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未消退;判断标准还包含胆红素每日上升高度,由专业医生进行,在此不做具体介绍;


出现上述三点之一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常见 原因 有:

溶血:如母亲和新生儿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蚕豆病即G-6PD缺乏症引起的溶血; 头颅血肿等引起的血管外溶血; 严重感染如宫内感染导致的黄疸;先天畸形如先天性胆管闭锁,还有一些遗传代谢病等。


ABO溶血多见于O型血母亲所生的A或B型血新生儿,如果宝宝出生时有窒息、缺氧,出生后有头皮血肿的宝宝需要格外注意,早产儿也需要格外注意黄疸进展哦。

病理性黄疸难以自行消退,为了避免胆红素进一步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 大多需要住院进一步检查,查找病因和相应治疗。


05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主要表现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宝宝多见,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峰值可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生理性黄疸, 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功能正常,无肝病及溶血表现。


可分为早发 和晚发型。 早发 母乳性黄疸在生后2-3天出现,4-7天达到高峰,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在生后6-7天出现,生后2-3周达到高峰,可持续6-12周(2月~3个月)才消退。


因为母乳性黄疸是排除性诊断,没有非常有效的客观检查指标确诊,需要除外其他可能的病因,虽然黄疸有可能持续6到12周消退,但是正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2周消退,早产儿4周消退,超过这个期限未消退的黄疸,最好还是带宝宝就医,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其主要特点包括:

  1. 足月儿多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
  2. 一般状况好,生长发育正常;
  3. 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或超过生理性黄疸期仍有黄疸;
  4. 停母乳1-3天黄疸消退明显,血胆红素迅速下降30%-50%左右。

以前有学者主张黄疸时应终止母乳喂养, 现在国内多数学者认为,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应鼓励少量多次喂养母乳,喂奶最好每日10次以上,保证足够的乳量及能量的摄入。

应避免错误地喂葡萄糖水,这会使哺乳次数减少,不利于乳汁的分泌。 如胆红素超过生理性黄疸范围,应予以干预,可继续母乳喂养,同时进行光疗。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如血胆红素未超过256.5umol/l(15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如 血胆红素 超过 256.5umol/l(15mg/dl) ,需停母乳2-3天观察,同时进行光疗,在停母乳期间,母亲需定时吸奶。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指出 即使考虑母乳性黄疸,如果胆红素水平超过一定数值,也是需要干预治疗,比如光疗。




06

什么是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指由于胆红素毒性所致的脑基底节和不同脑干核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多发生于黄疸较严重的患儿,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血胆红素超过342.2umol/l(20mg/dl),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永久性的大脑损伤甚至死亡。

急性胆红素脑病多见于出生后1周内,可表现为:反应低下、嗜睡、活动减少、吸吮弱、哭声高调、拒乳、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惊厥、发热、角弓反张;严重者可死亡。

存活下来的患儿逐渐演变为慢性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核黄疸后遗症常见的有:运动障碍如手足徐动;听力异常,严重者耳聋;眼球运动障碍;牙釉质发育异常;同时还可引起多个系统神经功能障碍如认知、学习障碍等。


07

光照疗法有什么副作用


病理性的新生儿黄疸需要治疗,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胆红素进一步升高,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


临床使用最普遍的是 光照疗法 。全球近50年的临床经验证实了光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光照疗法原理是在特定波长的蓝光作用下把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代谢产物,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 把宝宝放在光疗箱内,脱去衣服裸露皮肤,眼罩遮盖住眼睛,尿布遮盖生殖器。


根据国内外近50年的应用结果, 光疗相当安全,虽有副作用,但一般并无危险。 副作用可能有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等,大多不严重,医生会根据情况及时处理,其中临床最常见的是皮疹,停光疗后会逐渐消失。



多数黄疸是在宝宝出生后3天才开始,而很多医院足月顺产的妈妈分娩3天后就带宝宝出院了,所以很多宝宝都是在出院后才开始出现黄疸或是黄疸逐渐加重的。


这时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如黄疸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特别是胸腹部已出现明显黄染,需去医院检查胆红素水平,防止贻误病情。


皮肤轻微黄染不需特殊治疗的宝宝,提倡纯母乳喂养,平时可多带宝宝去户外遛弯,虽然靠晒太阳退黄效果没那么明显,但即便是为了宝宝接受空气浴也是不错的。( 过于炎热和正午暴晒环境都不适合宝宝哦,舒适度也以大人感到舒适和不刺眼为准,避免光线太强刺激宝宝眼睛。



本平台特约科普作者: 朱伟 儿科主治医师


你身边如果有快生宝宝的朋友,
赶快发给他们学习一下哦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流感药-奥司他韦,你知道它该怎么用吗?


教你识别「流感」与「感冒」的区别


经历灾难,才懂什么叫岁月静好


更多分月龄绘本在这里!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叨叨还为大家按月龄整理了分月龄育儿

就等你来领啦~~~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星标 DrG科学育儿

发送  分月龄

就能获得0-3岁育儿知识汇总

轻松躲避育儿误区



关键词列表

辅食|睡觉|不能吃|发烧|感冒|血常规

钙铁锌|屎尿屁|支气管炎|流鼻涕|咳嗽

腹泻|呕吐|过敏|幼儿急疹|抗生素|流感

热性惊厥|湿疹|便秘|出牙|疫苗|疫情

......

关注「DrG科学育儿」回复关键词

即可获得相应科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爱数据原统计网  ·  为什么总是做了一堆没用的报表
7 年前
虎扑足球  ·  21世纪以来最强国足阵容怎么排?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