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组数据,2020年考公报录比是59.5:1,2024年这一数据变成了77:1。四年时间,一个岗位多了17个竞争者。
大部分参考的人,最终都是炮灰。
5月份回家,老家那边公务员朋友对我说,现在他们工资都快发不起了,和之前比已经降了不少,现在这点儿工资就勉强能够维持生计。
即便如此,大部分毕业生们还是愿意扎堆试试,要么国考,要么省考,要么有机会直接进国企、央企。
中国这两年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大部分的确更倾向于去国企、央企或是做公务员,工资虽然不高,但主打一个稳定,不用担心失业问题。
相比体制外,公务员无论是公积金还是别的福利,的确有比较大的优势。
今年十月,长达1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改革过渡期就要结束,接下来将全面实现养老金并轨。
养老金并轨,到底意味着什么?
过去,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养老金计算方式是不同的,内外养老金差距很大。
以前,体制内的企事业单位通常会缴工资8%的年金,个人4%,这两个加起来是12%,再加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8%,相当于个人账户有20%,但企业职工个人账户只有8%,体制内职工是企业职工的2.5倍。
之所以成这样,是因为2014年之前,我们国家年轻人多,老龄人口少,自然领取养老金的人就少,养老金的替代率一度高达90%。
最开始,政府比较穷,没钱给公务员缴纳社保,只能采用虚账的方式,走和企业员工不同的养老金方式,也就是体制内职工不需要缴费,退休后每月领取一定的退休金,这个退休金当然是和职工的工龄工资强挂钩。
比如退休时工作满35年,退休费90%计发;
30年-35年,按85%发;
20-30年,80%计发。
这个条件放之前,说实话是公平的,那时候养老金替代率相差不大,而且公务员试行双轨制能够解决改开初期财政紧张问题。
何况那时候人都流行下海,体制内养老金什么样的,大部分人并不关心。
但站在今天,老龄化快速到来,这就不得不实施双轨制。
我们的养老金替代率在2000年前后还能维持70%上下,大家看这张图,我们在97年的时候还有76.4%左右,到2019年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0%。
今天我们的养老金替代率更低,大概只有35%左右。
可能有的朋友还不知道养老金替代率是啥,我简单
举个栗子,
老王
目前在职收入每月8000元,
退休后每月领养老金到手4000元,
根据老王在职工作时候的收入和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4000元/8000元=
50%
,这就是老王的养老金替代率!
世界银行有个建议,养老金替代率在70-80%是可以保证退休后生活水平基本不变。如果替代率只有60%,那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而55%的替代率被认为是警戒线。
目前,中国的养老金替代率是42%左右,远低于55%的国际警戒线水平。
也就是说许多退休人员在退休后可能面临生活水平的显著下降。
问题是,这一比率还会继续降低,因为老人越来越多。
不知大家以后退休的养老金替代率是多少?
之前国务院在2014年推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并轨”改革,就是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交一部分,个人交一部分,缴费的钱都进入社保基金;退休后,由社保基金发放养老金,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向企业职工看齐。
过渡期时间是十年,也就是今年10月1日退休金制度将全面并轨
。以后不管你是企事业单位还是公务员,大家都是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