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山东传统观念很重,我爸妈一直想让我弟弟留在身边,这不弟弟回山东工作了。其实,爸爸最真实的想法是看到身边很多例子,凡是孩子有本事的,那么基本上晚年生活大多不是很幸福。越有本事的人就越忙,常年不在父母身边,父母想见孩子一面都难。
我本家一个亲戚生病,有一个儿子就抽时间回去看了一趟,只有仅仅几个小时;因为行程都是提前半年定好的,他作为公司的负责人身不由己,公司的人都等着吃饭呢。父母对此表示理解的,可是身边人就各种风凉话都有了。
换一句话讲,亲戚的儿子天天陪着他,谁赚钱治病?要不是这个儿子出钱,在我们老家,这个亲戚的情况基本上要放弃治疗了。
我爸爸就想着儿子一定在身边,养儿防老嘛。一个同学和弟弟情况一样,被父母以“对他好”的名义召回老家,他却说了一句:“你们别说为我好,明明就是养儿防老,为了你们自己。”
父母气得很多天没有搭理他,这就是真话,但是不能讲。
因为写作,我身边的朋友大都也是写作的,我们更要规避这个问题,要么做通家人工作,可以写他,要么就是换背景,这就很考验人了。
有一天,我们几个写作的朋友聚会,刚看到一个朋友发的文章,开头是:“我有一个朋友在体制内,最近辞职了......”
我们哄堂大笑,这不就是她老公嘛。这事我也干过,各种移花接木,我们不是为了八卦而写,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刘先生(老公),我写和他的生活趣事,哪怕是吵架他也不介意,但是他们公司的事情我就不能写。
他是华为的工程师,华为的新闻有很多,比如加班、高收入等,我写过一篇,但把收入具体全部去掉了,他们签了保密协议的,如果刘先生不是我老公,我就可以写“我有一个朋友”了。
不过刘先生分享的一些工作小事,我也写过,无缝隙嫁接到其他背景了,反正很多事情,任何公司都有发生。
在写作早期,我遇到了一个老师,他有一句话很启发我:“真实是一种力量,读者是没有办法讨好的。”
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尽量追求最大限度地接近我内心的想法,尽量的客观,哪怕自己显得有一些冷漠。可是当客观以后,就意味着要和这个主观的世界划清界限。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系统,有一套自己解读人的方式,就像我们看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这个味道经过个人认知方式的解读就完全变了。
我们写作要尽量保持客观,同时还要减少对当事人的伤害,我通常的做法,出现真名的要么经过本人同意,要么移花接木,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就像我们出门,要穿衣服,要化妆,让自己的形象更好一些,愉悦自己,更是给别人舒服的感觉。讲话也是如此,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讲出来就不一样,有的人让人舒服,有的人就会让人很生气。
回到题目,我们可能因为钱嫁给一个人,可是钱是附加品,能赚到钱的人一般都是很有能力、很有魄力的,所以你完全可以这么告诉对方,“我喜欢你坚定的眼神.......”
我一个朋友更直接,告诉老公,“我喜欢你床上功夫好。”老公一点都不觉得她说话太过直接,反而特别开心。
很多真话我们选择不说或者换一种方式并不是虚伪,只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之间的关系,换一种方式表达。
离开写作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就不会像文章中那么真实剖析内心。我讲话的原则主要有三点:
1.永远以赞美、鼓励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