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事记
新浪科技旗下专栏,创业创意报道、犀利观点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脑吧评测室  ·  【2025年2月】2月装机走向与推荐(市场分 ... ·  17 小时前  
电脑吧评测室  ·  【2025年2月】2月装机走向与推荐(市场分 ... ·  17 小时前  
36氪  ·  上线20天,DeepSeek日活突破2000 ... ·  17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2025春节档票房破60亿#新浪科技讯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事记

登山、养猪、种花,论爱好,张朝阳李彦宏得服马云

创事记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8-18 14:08

正文

文/首席人物观

  

上周日,两位大佬不约而同地展现了自己的另一面:

  

以跑步、瑜伽、登山三大爱好著称的张朝阳,用不太标准的蛙泳完成了赛程10公里的首个海上马拉松。当俗人们还在晒着马拉松中签消息时,53岁的张朝阳选择了另一条赛道刷存在感。

  

同天,李彦宏抱着吉他现身百度Summer Party,为登台演出的女儿Brenda 伴奏,一改以往只爱摆弄花草的老干部形象。

  

照片和视频很快传遍了互联网圈。一个活力,一个温情,都足以让外人暂时放下对这两家公司的审视。

  

要说这些年,互联网公司用大佬爱好刷屏的玩法已成家常便饭。但论起开山鼻祖,还得是杭州的马老师。

  

  

故事要从17年前说起。

  

这年七月,迷弟马云在香港“庸记酒家”见到了偶像金庸,原定谈1个小时,马云刹不住车,忽悠了整整3个小时,最后得到金庸手书“神交已久,一见如故”,赠号“马天行”。

  

迷弟马满载而归。

  

回杭州后,他在龙井山上喝茶时突发奇想:在西湖边办场生日会,请几个朋友过来轻松下,再请来金庸,给大伙书上签名,就是IT界的“把酒论英雄”了。

  

迷弟马的生日在秋天,正是西子湖畔景致美丽动人的时候,金庸痛快答应了。

  

剩下的英雄就好说了。

  

丁磊和张朝阳爽快应下。于是,2000年9月10日,第一场“西湖论剑”如期举行,金庸主持,张朝阳、丁磊、王峻涛和马云聊起了互联网的未来。

  

马云张罗的“西湖论剑”办了六场,打着“江湖会友”的旗号,马云的朋友圈越来越热闹,到第五届,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来了,雅虎杨致远来了,到第六届,施瓦辛格、时任EBAY CEO 约翰·多纳霍也来了——迷弟马越发长袖善舞。

  

把“金庸迷弟”这个标签做到无人不知,互联网圈里大概也只有马云了。

  

他把爱好变成了商业基因和招牌。

  

比如回忆创业初心时,马云会说:

  

“我们18个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十六七个都对金庸小说特别喜欢,金庸的小说充满想象力,充满浪漫主义和侠义精神。尤其是侠义精神,替天行道,铲平人间不平之事。”

  

还有众所周知的,阿里入职员工都有花名,多来自武侠小说,比如马云叫“风清扬”——因为他是一个好老师。

  

办公区取名也是同样风格:光明顶、桃花岛、达摩院、聚贤庄、侠客岛等。

  

而阿里巴巴的价值体系,先后被命名为“独孤九剑”和“六脉神剑”——在《笑傲江湖》里,孤独九剑是风清扬的独门秘诀,遇到令狐冲后才传授出去。

  

金庸92岁生日时,淘宝众筹公布了一段马云录制的祝寿视频。迷弟马真挚建议:男人一定要看金庸小说。

  

信金庸,成马云。

  

  

张朝阳和丁磊都是西湖论剑的常客。

  

他们在2000年的西湖边结下友谊。他们的友谊可能最初是在餐桌上结下的——马云当时准备了75只硕大湖蟹接风,西北汉张朝阳搞不定,一旁的丁磊看不下去,边吃边教。

  

此后,他们又共同参加了2001年、2005年的“西湖论剑”。有意思的是,两人如同买一赠一,要么共同出席,要么共同缺席。

  

但从爱好来看,这两人一点都不像。

  

说起丁磊的爱好,吃瓜群众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养猪;稍微熟悉网易历史的人会答“省钱”。

  

据悉,网易副总裁柳晓刚第一次见到丁磊被拉去洗脚,一度担心得自己买单。后来两人去喝茶,丁磊嫌茶水太淡,要求多泡一份,被服务员告知要收两份差钱,气得丁磊一下就炸了:“凭什么?”

  

而丁磊的最大爱好其实是自驾,不过他很少跟圈里人同行,也极少在公开场合提及细节。对于这位注重生活品质的浙江商人,爱好是隐私。

  

相比之下,张朝阳就是丁磊的另一个极端。

  

在相声界,于谦“抽烟、喝酒、烫头”三大爱好无人不知,在互联网圈,张朝阳的“登山、瑜伽、跑步”也无人不晓。

  

不同于马云把爱好变成公司底色,张朝阳的部分爱好,更像是动用公司资源宣传个人魅力,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确实为搜狐和他本人带来了关注度。

  

他的一些爱好,也随着搜狐的兴衰荣败而变化。

  

搜狐鼎盛时,他爱登山,拉着明星征服一座又一座高峰,在自然中重现生意场上的体验:爬坡、登顶、享受成功。同行的明星名单很长,包括孙楠、李冰冰、高圆圆等。

  

2008年,张朝阳登上6330米的唐拉昂曲峰,那一年也是搜狐的高光时刻,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冠名赞助商,“上搜狐,知天下”的广告出现在央视新闻联播里,北京1000多辆公交车也刷满了这句话。

  

经历抑郁症闭关又复出后,2015年,张朝阳找到了跑步作为新爱好。

  

“爱上跑步是经过多年对人生的思考,觉得需要更加强健的身体”,他解释。这年4月7日,张朝阳通过微博发布跑步宣言后,开始坚持记录跑步进程。

  

他再次拉上了明星助威,马布里、周韦彤、潘石屹、李光洁、黄奕、大鹏、郎永淳等人都曾经是他的“跑友”。

  

相比登山,跑步几乎没有门槛,即使张朝阳再卖力、参与明星再多,由此产生的话题性吸睛度也比不了前者——这样的境况,似乎也暗合了搜狐公司近几年的变化。

  

至于瑜伽,张朝阳在《鲁豫有约》、《天天向上》等多档电视节目都示范过。他毫不掩饰对这项温和运动的喜爱,就在示范标准瑜伽动作的同时,他宣布了那个小目标:要活到150岁。

  

这样的场景如果被归国创业前的张朝阳看到,大概是要笑破肚皮的。

  

在美国求学时,张朝阳向往好莱坞,在广告公司拍过片子,梳着马尾辫,爱敞篷车,梦想像迈克尔·杰克逊那样,发明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舞步。

  

  

对“西湖论剑”捧场力度仅次于张朝阳和丁磊的大佬,是以低调著称的马化腾。

  

当年的小马哥还没有与杭州马老师争做中国首富。2002年、2005年,他都出现在“西湖论剑”会场。

  

第一次参加“西湖论剑”时,马化腾多少有点来寻求“抱团取暖”的意味。当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泡沫破灭后的缓冲期,腾讯刚刚从资金危机中缓了一口气。

  

这一年QQ用户过亿,由此产生的危机感也前所未有,加上MSN的冲击,马化腾事后形容2002年到2003年,“就是等死还是找死的问题”。

  

不过,马化腾没有把焦虑带进“西湖论剑”。

  

马化腾素来淡定低调,《琅琊榜》风行时,有人将他比作“琅琊榜首,江左梅郎”的梅长苏。

  

他少时就成为天文爱好者,曾是学校第一个看见哈雷彗星的人。

  

1986年4月,哈雷彗星时隔76年经过地球,马化腾用自己的专业级、8毫米口径的专业望远镜观察到了哈雷彗星——这是他向央求父亲多次才买来的庞然大物,花了700元,当时全国平均年薪是1271元。

  

父亲松口前,马化腾曾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不给我买的话,可能扼杀了一个天文学家。”

  

马化腾最终没有成为天文学家。被问及天文爱好对工作的影响时,他曾答道:

  

“没有直接影响。但你喜欢天文,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们在宇宙当中从来就是一个偶然。所以什么事情仔细想一想,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对自己遇到挫折时能够稳定心态,想得更开,我觉得还是挺有帮助的。”

  

低调的马化腾选择让爱好回归于爱好。不过,坊间流传的说法是,微信开机画面的“蓝色弹珠”地球照片,除了表达微信唯一性、连接全球用户的愿景之外,多少也是马化腾对天文的喜爱。

  

  

除了张朝阳、丁磊和马化腾,马云请到的其他互联网大佬,都只参加过一次“西湖论剑”。

  

周鸿祎参加了2002年那场。

  

当时,他已经在江浙和广东一带的3721代理商拓展中尝到了甜头。相比北方,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没那么迷信政府,生意更好做。到2002年,3721销售额达到2亿,但强制安装模式也饱受诟病。

  

在“西湖论剑”会场,坐在马化腾身边的周鸿祎一袭白衣,翘着二郎腿,半倚在椅背上,说话毫不客气。

  

他用“磨刀石”形容竞争对手,表示遇到痛苦会忍受,咬牙坚持下去。“我这人性格比较倔烈,我认为我只要对,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胜利”。

  

周鸿祎的爱好也很倔烈。

  

他是专业级真人CS玩家。到过周鸿祎办公室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墙壁上贴有两排靶纸,每一张靶心附近都布满了“枪眼”。

  

他还在怀柔修建了一个占地500亩的高水平的真人CS训练营,完全模拟CS中的场景,包括野战攻坚,滩头强攻等。

  

“国内做真人CS的不少,我那个场地算是最专业的”。周鸿祎对自己的营地非常自豪。

  

周鸿祎好战,在互联网江湖中,他所到之处,必有一场血战。

  

百度、腾讯、阿里、小米、搜狗……周鸿祎的不顺眼名单太长,以至于这两年他转型2B业务专心赚钱后,那篇《人民想念周鸿祎》的文章居然火了。

  

没有周鸿祎怼天怼地的互联网圈,确实少了点热闹。

  

远去更加彻底的是陈天桥。

  

2003年现身第四届“西湖论剑”时,陈天桥最显眼的光环和包袱就是《传奇》。

  

那年他30岁,MSN签名是“十年回首,谁人会,登临意”。

  

《传奇》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2003年10月,他以黑马身份挤进《百富榜》,且第一次上榜就挤进前十,理由是:财富四年狂飙8000倍。

  

争议同样瞩目,《人民日报》曾经头版点名批评《传奇》,陈天桥压力很大,后来他不止一次表示对这款游戏的嫌弃,“《传奇》是个烂游戏,盛大是家好公司”。

  

陈天桥年轻时的爱好就是玩游戏。

  

这位复旦大学的风云人物大三修满学分提前毕业,1993年进入陆家嘴集团,工作便利让他接触到电脑和游戏,玩到停不下来。

  

2001年买下韩国二流游戏《传奇》的中国代理时,陈天桥花光了公司账面仅剩的30万美金。旁人看不懂,但陈天桥心里,应该是清楚这款游戏的前景的。

  

如今,陈天桥完全变了,他身体不太好,隐居新加坡,主业是投资。脑科学成为他最感兴趣的领域。他已经表示,除了给孩子留下百分之二到三的资产,未来所有财产要捐给脑科学研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