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影单来了
如果你不知道看什么电影,关注我就对了。到了这里,你的余生将告别“烂片”两个字。影单猫这辈子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电影,在被烂片砸晕后发誓要把看过的好片一一挑出来,推荐给你。哦对了,扫海报下面的二维码还能直接观看。没其他问题我先看片去了,比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日报  ·  哪吒登顶!长津湖送祝福 ·  2 天前  
现代快报  ·  破100亿! ·  3 天前  
看金坛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4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熊出没》近5亿 已跃居单日票房第三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影单来了

这部9.4分的悬疑片不断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影单来了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04-13 18:31

正文

今天是个大日子,


反正在影单猫看来是个大日子。


不仅仅是早上照镜子的时候,


影单猫感觉到今天的自己格外可爱。


更重要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今天,


这个地球上诞生了一部相当相当伟大的电影。


它有多伟大?


这么说吧,


它自己在豆瓣上的评分是9.4。


而所有翻拍了它的电影,几乎就没有一部分数低于8分的!


它,就是生于1957年4月13日,


已经有62岁高龄的神作, 《十二怒汉》



《十二怒汉》不一定是被翻拍次数最多的电影。


但它一定是一部不会让翻拍者失望的电影!


因为这么多年里,


凡是翻拍过它的电影。


几乎没有一部在豆瓣是低于8.0的。


1991年日本的翻拍,豆瓣评分8.0。



1997年美国的翻拍,豆瓣评分8.8。



2007年俄罗斯的翻拍,豆瓣评分8.5。



还有2014年中国导演徐昂的翻拍版,豆瓣评分8.2。



一个故事,一再被翻拍,却始终被大众认可和接受,


只能说明原作是有多么让人百看不厌!


很多没看过《十二怒汉》的人,会觉得这部电影是一部沉闷的法庭片。


确实,


它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向大众普及了美国陪审团制度是个啥。


但在影单猫看来,


这部电影的本质,其实是一部高潮迭起的悬疑惊悚片!


它的导演西德尼·吕美特,


可能是好莱坞历史上最擅长在狭小的空间内营造悬念与冲突的悬疑片大师。


西德尼·吕美特


这部电影的所有场景始终都是在一个房间里,


主要演员从始至终也没有发生变化。


但西德尼·吕美特却仅仅凭借角色之间的对话,


就营造出了令人窒息紧张的悬念感,并将故事逐步推向高潮。


后来备受推崇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八美图》《如月疑云》等等,


都可以算作是《12怒汉》的徒子徒孙。


以至于豆瓣上有人是这么评价这部电影的:


知道这是一部牛片,只是没想到居然这么牛。




这个故事,开始于一起凶杀案。


而且是一起凶手看似已经确凿无疑的凶杀案。


一名18岁的贫民窟少年,被指控用弹簧刀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少年曾因抢劫被捕,还因持刀殴斗被抓过两次,这是有犯罪前科。


少年曾在凶案发生前被父亲打了两下,这是有犯罪动机。


住在少年楼下的一名老人证言案发前听到少年大喊“我要杀了你”。


而住在对面楼的一位女士则证言亲眼目睹了少年举刀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此外,案发现场发现的凶器——一把并不常见的折叠刀,


案发前有人看到少年也持有一把一模一样的。



证人,证物,犯罪动机,构成了一条无懈可击的犯罪链。


连少年所谓当时在看电影的不在场证明,


也因为根本不记得电影内容和主演,而变得无法成立。


他是凶手这一定论,看起来无比明显。


只要12名陪审团一致作出有罪的判决后,这名少年就会被送上电椅执行死刑。


至少12名陪审团里的11名陪审,是这么认为的。


但当所有人就等着结案时,8号陪审员却提出了异议。



而他的理由也很简单。


如此不经讨论,就将一个孩子草率地送去坐电椅,他办不到。



在他的坚持下,其余人也表示,愿意按照流程重新梳理一遍这个案子。


没想到,在几番讨论之后,原本看似无懈可击的证据,竟然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破绽。


这起看似早成定论的案子,


好像也慢慢迎来了反转......



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影响力这么巨大的神作。


可不仅仅因为它的剧情跌宕起伏。


也不仅仅因为它向世人普及了美国司法制度。


在影单猫看来,


这部电影最有价值的地方,


是通过陪审团们激烈地讨论,暗地 传达了另一个观点:


那就是,不要做乌合之众。



12位陪审员对于男孩的困境,


除了有罪和无罪,其实还给出了第三种反应,即与己无关或者盲从。


心地不坏却没主意的老好人2号,


一心只想尽早去看球赛的7号,


在讨论中无聊玩游戏的12号。

他们既不像8号那样一身正气,也不像4号那样客观理性,


又不像3号和10号,充满对男孩的愤恨和狭隘的阶级偏见。


他们就像是墙头草,随着风向改变立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