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哈佛商学院的那一周,刚好是9月初秋时节。学生们提前返校,每个人都显得精力十足。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人们走路的方式。没有一个人优哉游哉,没有一个人闲逛,也没有一个人四处徘徊。他们大步走着,充满一往无前的气势。当遇到熟人时,他们不是简单地点头致意,而是热情地相互问候,如果你向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问路,你一定会得到一个大大的“我可以”的微笑,不管他到底知不知道路。
我坐到了一对学生旁边,他们正在计划一次旅行——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永远都在协调酒吧活动、搞晚会或者策划旅行。我说,我在为内向性格的研究做采访,其中一个学生却回答说,“可惜在这里,你很难找到一个内向者。”
另一个学生进一步补充道,“进入这个学校的前提就是外向,你的成绩和社会地位都取决于此。这是这里的规定。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开口讲话,都在变得社会化,变得外向。”
说出这些话的他们,毫无疑问已经认定了在哈佛商学院绝对没有一个内向的人存在,很显然,他们并不认识他们一年级的同学——陈唐。
我第一次见到陈唐的时候,他坐在这两个学生不远处。他看起来是一个典型的哈佛商学院的学生,身材高大,谈吐亲切文雅,颧骨轮廓分明,微笑十分迷人,而且还留着一个时髦的波浪发型,看起来有点花花公子的模样。他希望毕业的时候能进入一家私人控股的企业工作。
可是,你跟陈唐交谈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他的声音要比他的同学们更柔和一些,他的头总是微微歪向一侧。说着说着,他的笑容慢慢停了下来,我可以看到他的心酸,他说,因为在商学院待得越久,他就越觉得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
陈唐喜欢有些属于自己的时间,但是对于一个哈佛商学院的学生而言,这不太现实。他每天清晨要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与他的“学习小组”一起度过,这是一个由学院预先分配的强制性的学习组别(哈佛商学院的学生几乎连洗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
上午的其他时间,他还要上课,90个同学一起坐在一个镶木板的U型、带着阶梯座位的教室里。教授通常会以引导学生描述当天的案例分析,来开始一天的课程,案例学习则是基于现实中的商业场景,比如说,一家公司的总裁正在考虑改变公司的薪酬结构,“如果你是这个主角,你会怎么做?”
在课上,学生们要轮流发言。发言结束之后,教授还鼓励其他学生就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如果一名学生经常发言,而且观点很有力,他就会成为班上强有力的竞争者,如果不经常发言,他就会不受待见。许多学生轻轻松松就适应了这种教学方法。但是,陈唐却不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总是不敢举手参加到班级讨论之中,在某些课上,他甚至没有发过言。
课后,大多数人都会到食堂吃午饭。陈唐每天都在纠结:是要回到公寓里享受一顿安静的午餐——这是他渴望已久的,还是和同学们一起去食堂?类似的困境非常多:是自己一个人享受傍晚的欢乐时光,还是参加一次闹腾到很晚的晚会?——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每周都有好几个晚上成群结队出去玩。
当然,这些都不是强制参加的,但对于那些并不热衷于集体活动的人来说,却像是被迫的一样。“这里的应酬就是一种极限运动。”陈唐的一个朋友说,“他们总是出去玩儿。如果有一天晚上你没有去,第二天就会有人追问你昨晚去哪儿了。晚上跟他们出去似乎成了我的工作。”
陈唐注意到,那些组织欢乐时光、晚宴、酒会等社交活动的人,往往都是社会上层人士,“如果你在离开哈佛商学院时,没建立起广泛的社交网络,那你就荒废了你在哈佛的经历。”光是想到这点,他每天晚上上床睡觉时,都会觉得筋疲力尽。
我们愿与天下父母,一起培养知书达理、文武双修、德才兼备的大人才。
明德书院课程安排:
【中华“大人才”国学教育系统】
幼儿园国学教学体系、教师成长体系、家园共育体系。
【国学六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家庭)工程】
【少儿国学周末国学班】
【正道少年-夏(冬)令营】
每年寒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