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增加行业深度,向上提升专业高度,立足自身原有优势提供产品和服务,是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能力的不二法门。
——徐行
今年是固收汇创立的第10年,
作为目前国内固定收益领域最大的公益性组织,固收汇在过往10年中,也见证了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的大发展。值10年之际,
我们特推出“大咖·靳距离”系列访谈,希望通过专访财富管理行业的专家大咖与意见领袖
,思考行业发展、展望市场未来。
本期,
国海证券固收首席、固收汇创始发起人靳毅
,
对衡泰技术董事长
徐行进行了专访
,
聆听他从金融IT行业变革的角度,对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变化的见解。
靳 毅:
印象中,固收汇与衡泰的第一次合作,应该是在2013年。当时,衡泰、固收汇、中国债券俱乐部,一起在杭州组织银行间同业的徒步活动,一晃眼,已经10年了。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衡泰,其中不少都和衡泰有了合作。
能否请您简单介绍衡泰,以及衡泰创立发展的过程?
徐 行:
时间确实过得快。固收汇的运动活动,我虽然参加得不多,但常听我的合伙人戴洪波说起。他参加的比较多。
创立衡泰、耕耘定量金融软件领域,转眼已是二十年前世纪之交的事了。
因为之前曾在纽约香港金融市场工作过,我对国内金融市场以及相关软件服务领域与欧美成熟市场的不同之处一直比较好奇。
在欧美,定量金融(Quantitative Finance)包括对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工具(尤其是固收及多资产衍生品)的定价、风险分析和管理。
九十年代的欧美金融市场,这个领域处于快速创新和发展阶段,各类涉及定量金融方法应用的金融软件与服务层出不穷。
1997年期权定价理论被授予诺贝尔奖,更可看作是学术界对支撑这个行业的重要理论基础的认可。
与此同时,在当时国内金融市场,除了少数头部机构,这方面的需求和供应都还相当有限。
在一段时间的调查和酝酿之后,创业团队选择了这个方向,并在2002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产品,风险管理与绩效评估系统,在公募基金走出了市场开拓的第一步。
二十年来,我们在定量金融软件和服务领域,推出了更多的产品,获得了更多行业的认可,在固收以及范围更大一些的固收外汇大宗(FICC)的领域,更是如此。
在国内固收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衡泰非常有幸一路陪伴行业成长,在这个行业的系统工具基础设施中,获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
衡泰的使命是帮助金融机构“洞察机会、实现价值”,从自身多年形成的“技术+分析”的核心能力出发,基于衡泰自主研发的定量计算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产品与服务。
目前,衡泰产品在多个专注市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对定量模型及其中的估值定价模型有较高要求的FICC及衍生品(Derivatives,简称D)相关的领域(下面或者可以简称“FICC&D领域”),尤其如此,其客户涵盖了券商、基金、银行、保险、信托等行业。
靳 毅: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绘衡泰的愿景,您认为应该是什么?
徐 行:
衡泰的愿景是成为“中国领先的定量金融软件与服务供应商”。
其中的定量金融以及定量金融软件,前面已经大致介绍,这在衡泰的英文名称“xQuant”里也有所体现, 其中的“Quant”,可以是Quantitative的简称,指的就是定量金融。
靳 毅:
您曾在海外知名金融机构供职多年,从事外汇期权及信用衍生品等相关业务,之后又回国创业,应该说非常了解国内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中的各种变化。
站在您的视角,最近几年,国内金融机构,在金融信息服务的需求上,有哪些典型的特征?又出现了哪些新的趋势?
徐 行:
一直以来,金融业务与技术的发展可说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一方面,技术的新发展,在推动业务的发展,比如说,新技术的应用是在金融行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前提;另一方面,金融业务的发展更是推动了技术厂商的产品创新。
近些年金融机构在信息技术服务上需求的主要变化是,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法律法规等各方面逐渐走向成熟,以及产品与欧美成熟市场的接近,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从解决从0到1、从无到有,到逐渐更加重视专业化的技术工具。
其中就包括,国内FICC&D业务快速发展,带来对专业的FICC&D金融软件的更高要求,也包括因此产生的对风险管理系统需求的增加。这也是推动衡泰近年快速发展的主要外界因素之一。
在中国金融市场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权益市场发展起步较早,FICC及衍生品业务发展则相对较为滞后。而在欧美成熟市场,FICC及衍生品业务可说是金融市场的主战场之一。
近年来,国内FICC业务迎来了发展机遇,金融机构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服务中的分析能力。
FICC&D领域与权益类金融软件,侧重点有所不同。
比如说,如果说权益业务系统主要面向交易所场内交易,对速度、并发数要求要更高一些,那么FICC&D业务系统主要面向银行间市场交易,对定量分析能力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在这方面,
未来随着国内业务的继续发展,系统建设也随之有较长的路要走。
靳 毅:
您刚刚提到了定量分析。
您是如何看待定量分析在固收业务中的作用以及发展前景的?
徐 行:
固收业务本身具有相对复杂的特点,比如描述一个债券最常用的就有现金流、到期收益率、久期等。
因为复杂性,所以天然就需要用定量分析来描述债券、进行沟通、交易、定价等。
这方面的功能在类似彭博(Bloomberg)那样的大厂系统里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彭博本身的兴起就和美国八九十年代固收业务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后者的发展。
定量分析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类似彭博那样的厂商平台系统里,也体现在金融机构内部的生产系统里。
比如说,贝莱德(BlackRock)的阿拉丁(Aladdin)中强大的固定收益分析功能,是其成功密码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想见,高速发展的中国金融市场中,定量分析在固收业务中将有可比的未来。
靳 毅:
在行业格局不断变化的这10年中,衡泰自身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有没有一些经验心得或者难忘的经历,可以和大家分享的?
徐 行:
衡泰在这些年的发展中,能看得见的变化最大的地方,可能是人;变化最小的地方,可能也是人。
在变化的一面,团队的专业范,与时俱进;公司人数也有了可观的增长,从百人公司,变成了千人公司。在不变的一面,衡泰人的初心没有变,衡泰人的价值观没有变。
我们依然相信,要用自己专业的力量,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为行业创造价值。
时间过得很快,从偶尔找出的老照片里,从老同事的一些回忆里,我们可以看到当年自己的青涩,可以回忆起当年的各种“土法上马”。比如说,在最早跑市场时,投影仪的普及率还不那么高,我们需要把公司的投影仪放在后车箱里,从杭州开到上海,在客户的会议室里用自己的投影仪介绍产品。
靳 毅:
身处这样一个高度变化的行业,对于广大金融信息服务机构来说,未来应该如何应对?能否谈谈您的思考?能否透露一下,衡泰下阶段重点布局的方向和计划么?
徐 行:
首先,中国的金融信息行业自身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这里的空间,来自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也来自金融IT行业自身的发展。
比如说,最近看到过一个来自Gartner的2019年的数据,在多年快速发展之后,国内所有银行和证券市场机构在金融IT的投入(宽口径),占GDP的比例目前大约是成熟市场的1/4,其中,成熟市场的投入大约占GDP的1%,中国大约占0.25%。
也就是说,
即便从金融IT行业自身占整体经济的比重来看,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都还有几倍的发展空间。
其次,这个行业现在呈现分工越来越细、对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向下增加耕耘行业的深度,向上提升自己的专业高度,立足自身原有优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可能是厂商提升自己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的不二法门。
对衡泰来说,我们未来的主要工作,还是要把自己现有的产品做得更好。过去二十年,衡泰聚焦于定量金融软件,未来,很可能也将如此。
感谢固收汇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介绍自己。感谢固收汇一直阅读到这里的读者对衡泰技术的关心。
大咖靳距离 · 靳毅
记录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新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