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小事先打12345”,是百姓常念叨的一句话,但12345当真啥事都该打、啥事都能办吗?还真不是。近日,内蒙古包头12345晒出第四批不合理不合规诉求;山东临沂从4月至今,也已公布六期共计60条不合理不合规工单,并明确表示“这些诉求,12345办不了!”,此外,鄂尔多斯、西宁等地也晒出了不合理诉求工单,希望市民反映合理诉求。
开门见山交代文章背景:
通过社会现象,即多地12345发布不合理不合规诉求条目,来引出下文关于“12345民生热线”话题的讨论。
一呼即应,热线连着民心。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自设立以来,一头拉着百姓,支持民生小事“一键反映”;一手推着职能部门,要求正面回应百姓诉求。正因为12345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才能以高效回应民生诉求著称,才能因贴近民众民心赢得信赖。包头、临沂晒出的工单,无论合规合理与否,都是百姓信任的证明;单子中的诉求五花八门、问题包罗万象,恰是市民“有事先找12345”的缩影。
分论点:
通过阐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支持百姓反映民生小事,推动职能部门正面回应百姓诉求,来论述其设置意义。
但也必须认识到,12345并非“来单必接”。在包头、临沂公开的“办不了”的事中,有些是原本合法合规但百姓心里含糊的事,比如手机号过户,双方都商量好了,通信公司为啥不予办理;到了陌生城市,沿途风景看着差不多,是不是出租车司机绕路坑客等。有些是没找到正确的投诉渠道,如要求跨区域协调就医、退款等,本市12345热线鞭长莫及。还有些属于情绪积压,市民希望找个倾诉对象,例如孩子高考后成绩不理想,心情郁闷;家中孩子叛逆等。
分论点:
通过阐述某些反映事件属于百姓模糊的事,某些属于未找到正确投诉渠道,某些属于情绪倾诉等,来论述12345并非“来单必接”。
这部分诉求,在市民看来或许并非“不合理”。信任12345,起点是服务,这个服务,不仅包括急难愁盼的大大小小具体的问题,也包括真心真意倾听的姿态。在回复过程中,12345工作人员讲事实、摆条例,让心存疑惑的市民确认自己没有“被坑”,同样是达到了诉求最初的目的。哪怕只是发牢骚,工作人员一句“十分理解您的心情”,也会让市民感到安慰。多数城市市民热线的接听者都认为,对于市民在生活中遇到的无奈与烦恼,共情和理解是必须要有的工作态度。从这个角度看,包头、临沂虽列的是“办不了”目录,但桩桩件件都没落下,而且办得十分到位。
分论点:
通过阐述市民对于12345服务的理解不到位,以及接线员对于市民的安抚,来论述12345民生热线被公众信任的原因。
最需引起注意的,其实是那些在市民和话务员眼里都“不合理”的诉求。比如希望查询丈夫的工资发放时间及明细;家中有线电视收到欠费通知后未缴费,要求直接恢复信号;因手机欠费停机导致客户流失,要求通信公司给予赔偿……这些诉求,或多或少带有无理取闹的意味。恶意拨打现象存在,无疑占用了行政资源、增加了基层负担,也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影响了便民热线的效率。这种无效甚至有害的投诉,当然应越少越好。
分论点:
通过举例“不合理”诉求的具体案例,来论述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即占用行政资源、增加基层负担、扰乱正常工作秩序、影响便民热线的效率。
12345大大方方说“办不了”,一是为普及自身业务办理范围,12345热线“不受理须通过诉讼、仲裁、纪检监察、行政复议、政府信息公开等程序解决的事项和已进入信访渠道的事项,以及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事项”。一是引导市民合理、正确使用热线,公共部门服务于民,但同时有说“不”的权利,绝不“迁就”。
分论点:
通过阐述12345直接告知群众“办不了”,是为了普及自身业务办理范围,引导市民合理、正确使用热线等,来论述工作人员针对“不合理”诉求拒绝办理的意义。
大城之治机杼万端,民生需求纷繁复杂。各地定期晒晒“办不了”清单,是为百姓释疑、为市民热线降温,更是为让基层精力尽可能用在刀刃上,从而提升整座城市的治理效能。
结尾:
提出核心论点结束全文,即定期晾晒“办不了”清单,能够让基层精力用在刀刃上,从而提升整座城市的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