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Wind万得
中国大陆领先的金融数据、信息和软件服务企业,总部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Wind万得

莫让校园贷成大学生的噩梦,三部委联合通知整治乱象

Wind万得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6-18 07:3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快到一年升学季,银监会联合教育部以及人力资源部加大校园贷的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进行整治乱象,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

更多资讯,请下载 Wind资讯金融终端 APP

来源:Wind资讯综合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校园贷、裸贷、肉偿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让人触目惊心。随着高考结束,快到一年升学季, 银监会联合教育部以及人力资源部加大校园贷的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进行整治乱象,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


无独有偶,近日,银行开始为大学生金融服务“打开正门”。建行、中行等均推出了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信用贷款产品, 这是银行自2009年被叫停该业务后的首度回归。


网贷平台一律暂停校园贷业务


近日,中国银监会联合教育部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通知》称, 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的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进行整治乱象,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


《通知》指出,自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以来,各地加大了对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的清理整顿,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校园贷乱象,特别是一些非网贷机构针对在校学生开展借贷业务,突破了校园贷的范畴和底线,一些地方“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不良借贷问题突出,给校园安全和学生合法权益带来严重损害,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为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政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通知》要求,各地金融办(局)和银监局要在前期对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整治的基础上,协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杜绝网贷机构发生高利放贷、暴力催收等严重危害大学生安全的行为。 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要逐步消化存量业务。


《通知》称,相关部门要督促网贷机构按照分类处置工作要求,对于存量校园贷网贷业务, 根据违法违规情节轻重、业务规模等状况,制定整改计划,确定整改完成期限,明确退出时间表 ;要督促网贷机构按期完成业务整改,主动下线校园网贷相关业务产品,暂停发布新的校园网贷业务标的,有序清退校园贷业务待还余额。



银行业重启校园贷业务


在叫停网贷平台暂停校园贷的同时, 近日该业务的“正门打开”——在多家银行宣布重启校园贷,并用低利率和高保障产品布局校园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 2009年被叫停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信用贷款产品后,类似业务再返校园。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广发银行和青岛银行等诸多银行均已推出校园贷产品,大部分银行都采取依托校园体系,加强校园贷的风险控制 。而在市场竞争方面,各银行也纷纷采取“低利率”的策略吸引大学生用户。


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一直存在,据相关数据研究表明,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了4524亿元,呈上升态势,并且因为大学生庞大的基数,奠定了其千亿元量级的消费规模, 预计到2019年,大学生消费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而此前在监管缺失、行业内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校园贷市场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 直到诸多恶性事件频繁曝光,监管层面对其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刻反思,要求“把正门打开”,这才有了今天银行“正规军”纷纷进入校园贷市场的热闹场面。


据了解,为广大大学生提供的校园贷产品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信用消费贷款产品;二是专属信用卡 。不同于此前部分违规校园贷提供的高利贷, 银行系为大学生提供的都是“低息”的校园贷产品 。例如,建行相关产品的年利率5.6%,青岛银行校园贷年利率5.22%,甚至低于信用卡的日息万分之五(年化18%)的利率水平。


四类“校园贷”黑手伸向大学生


一说到校园贷,很多网友会联想到“裸贷”,事实上,这仅仅只是其中一个作案手法,并形成一个黑色产业链。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和机构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将高利贷、金融诈骗等“黑手”伸向大学生群体。


在涉“校园贷”违法犯罪案件中,嫌疑人作案手法主要有四类:


一是“电信网贷”诈骗 。嫌疑人通过QQ、百度、58同城等互联网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推送贷款广告,以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骗学生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


二是“培训贷”诈骗。 嫌疑人串通“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夸大培训效果,与学生签订声称能提高综合技能的培训合同,并与贷款公司勾结,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


三是非法催收。 放贷方要求学生提供裸体照片、视频、身份证和家属电话号码等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进行“低息贷款”,一旦学生无法如期还款,便以发布学生裸照等隐私威胁学生,勒索钱财。


四是骗取并利用同学个人信息进行网络借贷。 嫌疑人本身为大学生,以借用身份证注册软件等为名,骗取并利用同学的身份证等信息在多家网络借贷平台非法贷款,用于个人消费和挥霍,被骗学生经贷款公司催讨后才发现被骗。


而哪些大学生更容易陷入非法“校园贷”的陷阱?业内人士称,根据目前打击的情况,受害者中,两类学生居多:


“一类是追求高消费、名牌手机、衣服、包包等,自己又没有能力支付或家庭给的费用不是很高的;另一类是被犯罪分子诱骗参加系列培训,如高考培训、职业培训等,很容易陷入‘培训贷’骗局。”


您的吐槽和转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