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年伽利略(Galileo)对火星进行了第一次望远镜观测。他分析出了火星的凸月相位,但没看到表面细节。 1659年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首次观测到具体的表面细节;他的绘画展示出了一块三角形的暗斑,现在被称为“大塞地斯平原”(Syrtis Major)。 1666年,乔瓦尼·卡西尼(Giovanni Cassini)首次观察到火星极冠。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西亚帕雷利(Giovanni Schiaparelli)将望远镜转向了火星,他确信看到了一系列线性的地表特征在火星表面纵横交错,他命名为“canali”(意大利语为“海峡”,尽管它被错误地翻译成英文的“运河”)。他认为这可能是人造结构,是由火星人建造用来灌溉的(将水从火星极地冰盖转移到更热、更干燥的地方)。他的观测得到其他天文学家的支持,最著名的是珀西瓦·洛威尔(Percival Lowell,美国亚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天文台的创始人),但许多人反对这一观点,因为他们看不到西亚帕雷利宣称看到的那些特征。20世纪60年代发射了第一艘航天器去拍摄火星特写照片,“火星运河”的争议终于解决了。火星上没有发现运河,西亚帕雷利可能看到的是望远镜的缺陷或视觉错觉的结果。
西亚帕雷利还相信,火星上的黑暗地区是植被生长造成的,法国天文学家里埃斯(E.Liais)在1860年首先提出了这一观点。这个想法貌似可信,因为黑暗地区似乎与火星季节同步地扩大和缩小。今天我们知道这些黑暗区域只是颜色的对比效应;它们明显的扩张和萎缩是季节性沙尘暴的结果,风暴将浅色灰尘吹离了深色的地表。
1898年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 G. Wells)受到西亚帕雷利和洛威尔观点的启发,发表了他的经典小说《星际战争》,讲述了一位伦敦作家目击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
火卫一和火卫二是美国天文学家阿萨夫·霍尔(Asaph Hall)于1877年在华盛顿特区的美国海军天文台发现的。值得注意的是,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在1727年出版的虚构小说《格列佛游记》第三部分《拉普他之旅》中提到了火星的两个卫星,而这在它们被发现前150年!1750年伏尔泰出版的短篇小说《微型巨人》也提到了火星有两个卫星。他们想法背后的逻辑似乎是,因为地球有一个卫星,木星已知有四个卫星,那么位于中间的火星的卫星必须取一个中间数字,即两个卫星!然而,另一种解释可能是作者从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那里获得的灵感,开普勒在1610年认为火星可能有两个卫星。在20世纪70年代探测火星卫星的航天飞船任务中,所有三位“梦想家”的名字都被正式认可。以开普勒命名了火卫一的一个山脊地形,而火卫二的两个陨石坑则用斯威夫特和伏尔泰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