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书房记
书房,读书人最后的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书房记

诚品书店: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书店,它24小时营业,曾赔钱15年,创始人吴清友18日突然病逝!

书房记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7-20 08: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一家中文书店,只提一家,大多数知识分子和爱书之人的答案可能非常一致,那就是台湾的诚品书店。 2017年7月18日,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因心脏病去世,终年67岁。



台湾诚品书店——暴富+大病后的产物


吴清友去世的病因,是心脏病突发,这个病他从出生时就有。他患有先天性心脏扩大症,与这个病搏斗了一辈子, 而38岁时的那次病发,促使他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开书店。


吴清友在30多岁时因炒楼而大赚一笔,用他的话讲,“三四年间累积了很多我不敢想象的财富”。然而在38岁这年,他得了一场大病,需要开刀做心脏手术。这场差点要了他的命的手术,促使他开始思索生存的意义。


此时,他回想起多年的阅读经验中为他带来的快乐,也体悟到了阅读对生命的重要性。德国一位文学家讲过一句话, 他说大自然是上天伟大的创作,但是人类最伟大的创作尽在书本当中。这句话对吴清友产生了莫大的吸引。 在一番思索之后,他决定开书店。


因为有炒楼积攒下的丰厚家底,外加死里逃生后那种人生重新归零的使命感,使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将诚品书店的定位确定在挣钱上。“ 不是为了要经营事业,也不是为了要打造品牌,真的是想解决生命何去何从的问题。 ”这其中,他父亲对他有很深的影响。


吴清友的父亲活了90岁,一生经历了大风大浪,从贫困到富有,又转为巨贫、赤贫。当过董事长,破产后又回到乡下挑水、养鱼。 诚品书店的名字是他父亲题写的,他说财物有时而尽,唯一的“诚”字是终生受用不尽的,这也是诚品最重要的起心动念。


诚品书店赔钱的15年——吴先生一生最丰富的时间

创办诚品时, 吴清友准备了一笔钱,打算赔5到8年,没想到诚品书店一亏损就是15年 。吴清友为此不但在外募资,而且还卖家产投资诚品,为家人不解,但他从没有想过放弃,而是说, “诚品赔钱的15年,是我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认为是有兴趣、有意义,或者做一些从来没有人用这种方式做的事情。”

“诚品”的英文名是Eslite,为古希腊文“精英”之意。1989年成立,成立之初,诚品专卖艺术与建筑类书籍,书籍来源偏向进口和外文杂志,购书环境精致而讲求品味。

1999年, 诚品敦南店首开24小时营业 ,结合书店与商场,成功经营出特殊的诚品书店文化,并且力争每一家诚品分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不仅如此, 书店还逐渐扩张到出版、画廊和策展等诸多行业,成为台湾地区著名的文化产业坐标和访台游客的必去景点。

终于,诚品在2006年扭亏为盈。 这时候,书店的收入主要在三部分:卖书、商场、餐饮,而商场才是营利的主要来源,卖书金额仅占三成。


2010年,每年到诚品书店看书的人次都 超过了1亿


2012年, 诚品在香港铜锣湾的希慎广场成立分店 ,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英尺,成为了当时香港最大、书种最齐全的书店。


2013年,诚品书店营收130亿台币,会员98万人。 仅在台湾就有超过40家诚品书店 ,近年来更是开到了香港和内地。


2015年,大陆首家旗舰店在苏州开业。 有人曾问台湾作家杨照,诚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杨照回答说,“诚品的成功,就是从未想过成功。”

诚品书店的核心理念——利己,利他,利众生


在诚品书店的经营理念上,吴清友希望能够把生命的价值融入在事业的理念中: “诚品是一个不一样的开始,它是从理念形成之后,再去寻找营运模式,所以才会产生有书店, 有画廊,有讲堂,有艺文空间, 我希望能够兼顾到所谓爱、善、美之后才会形成一个人文艺术跟创意,希望能够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展现一种文化。”



这就是诚品书店的自我期许,也是吴清友团队的经营思维,并希望这种思维能够延伸到从核心价值到策略定位,到营运模式。 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诚品的存在能够利己、利他,继而能够利众生。


利己,即能让他本人变成更好的自己。吴清友认为,书店,归根到底是养心性的地方。与此同时,也能让与书店有关的一切人,包括店员、顾客、商圈周围,浸染书香,达到利他的目的。在“利己”与“利他”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修行,最终达到“利众生”的结果。

“无商业不能活,没文化不想活”


作为书店经营者,吴清友自然对阅读和书籍有一种想象: “在一个大的城市里边有百万本书,一年有千万个人进来,有千万种进出的情况,迸发出来的能量是应该与人为善的。也是这种正面的能量,对赔钱15年的诚品是一种激励,一直在鼓舞我们前进。”


在经营的具体操作上,诚品书店干了很多“无效的事”。“在诚品书店,我们摆了差不多400个公共座位。从零售店的经营来说,这些座位是无效率的,应该拿来摆更多的书和商品。”吴清友谈起自己做的无效之事,显得颇为兴奋。“



诚品书店一开始不是要为了卖书,而是要推广阅读,所以会从人、空间、活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人们来书店不仅仅为了买书。 诚品希望在书店环境的设计中,将颜色、灯光、布置或者同仁的微笑都考虑进去,甚至还有烹调分享,都是为了人。


此外,他还将店开在流动人口相对较少的医院里。“我看到,病人在我们卖简餐的地方吃一碗热腾腾的面,跟他在购物中心吃一碗面的感动是不一样的。我有机会在医院服务一个有病痛的人,让他有那碗牛肉面的满足感,这是非常好的。 ”吴清友的言谈中,这种充满人文关怀又与钱无关的事例俯仰皆是。自始至终都没把盈利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每一个走进书店的顾客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专注在服务好每一个走进书店的人。


正是这家不准备赚钱的书店,二十多年后,在两岸三地开店49家,成了华人世界里最赚钱的书店。


吴清友曾说,诚品书店的例子不适于商学院,它曾赔钱15年, 但它的经历,却足以写进中国文化史。


如今,吴先生驾鹤西去,留下了庞大的诚品帝国,和比实体书店更大的精神财富,他可以坦然安息了。


▼点击图片,看更多内容


- 投稿&转载 -

邮件[email protected]

转载=联系后台 | 往期内容=点击“阅读原文”

值班编辑 = 王小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