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凭借正直媒体人的良知与敏感,忠实记录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民主和法制发展进程;以海外视角,详解大陆及两岸三地重要事件,在全球华人圈内广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国都市报  ·  国庆假期,放心出行!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央行决定降准降息,最新解读来了 ·  3 天前  
央视新闻  ·  中国将在月球上建无线网!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凤凰周刊

加拿大:批评“伊斯兰”将获罪?

香港凤凰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20 17:32

正文


【点击此处 2017年让我们陪您走下去】


2017216日,加拿大联邦下院对由联邦自由党籍国会议员哈立德(Iqra Khalid)提交的呼吁“谴责伊斯兰恐惧症和一切形式系统性种族主义、宗教歧视”的M103私人议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加之此前加拿大刚刚发生一起针对伊斯兰社区的严重暴力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围绕“反伊斯兰恐惧症”的争议,目前,激辩仍在持续,在加拿大华人社区内也掀起不小波澜。

 

M103议案与“反伊斯兰恐惧症”

 

2017年1月29日,魁北克省魁北克市西南郊的伊斯兰文化中心(CCIQ)遭到据称是白人至上主义者的拉瓦尔大学社会系学生比松奈特(Alexandre Bissonnette)开枪袭击,导致6人死亡、8人重伤、20多人轻伤,这是加拿大历史上针对伊斯兰社区最严重的一次暴力事件。事件发生后加拿大全国各地持续发起了支持穆斯林社区、反对“伊斯兰恐惧症”的集会,在发起私人动议同日开启、原本乏人问津的“联署支持M103”网站很快收集了大量支持签名,至2月9日已逾7万人。


M103私人议案,是由来自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埃林米尔斯选区的联邦自由党籍下院国会议员哈立德于2016年12月5日提交的,最初并未引发广泛关注。私人议案又称“动议”,是不具约束力的国会提案,通过后仅具有象征意义,不具备“法案”或“法律”的约束性。但私人议案通过门槛低(只需一次表决、多数支持即可通过,不像法案需要二读、三读和总理批准、总督签署才能正式生效),一旦通过后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一些议员常常用私人议案为随后的立法提案探路开道。


所谓“伊斯兰恐惧症”,是“9·11”后源自美国伊斯兰社区的一个名词,用于指责北美社会中“把穆斯林不加区别视作恐怖分子”的“歧视性恐惧、隔绝”。在M103私人议案的文本中,仅有两处明确提及“伊斯兰恐惧症”,但在“1·29”事件后,“伊斯兰恐惧症”被特别强调,以吸引更多人支持这一动议。


2月10日,加拿大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在耶洛奈夫市政厅的一次社区互动活动中被问及“对M103动议的看法”时称:“虽然加拿大宪法确保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但现实中确实存在针对特定社区的格外不宽容、歧视”、“我认为这样的一个动议旨在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杜鲁多和哈立德同属执政党,而执政党在下院占多数,一些人开始担心,M103动议会得到联邦政府的“背书”,因此连日来抗议声不绝。随着该动议将于16日举行1小时辩论的消息传出,一份反对M103动议的网络联署信也开始流传,并在一天内收集到数以千计的签名。


2月11日,“反M103”的呼吁书以多个大同小异版本,开始在加拿大华裔流行的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引发强烈轰动,在这些呼吁书中,M103私人议案被普遍误称为“法案”、“立法提案”,更有人称哈立德“指望将批评伊斯兰的言论以刑事仇恨罪论处”,呼吁华人同胞“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切身利益不再沉默”。这些呼吁书起到了明显效果:11日到13日,加拿大华裔联署反对M103动议者竟突破1.3万人。

 

或加剧加拿大社会对立

 

最初自称“年轻、棕色皮肤、穆斯林、加拿大女性”的动议发起人哈立德议员,在成功引发一场围绕“伊斯兰恐惧症”大讨论后开始沉默,但“1.29”事件发生前,她曾称自己上世纪90年代移民加拿大时,曾在学校被其他孩子推搡、呼喊“穆斯林滚回去”,因此“呼吁加拿大人拒绝并谴责‘伊斯兰恐惧症’”。


对M103私人议案最明确的支持来自加拿大穆斯林团体。2月8日,加拿大74个穆斯林社区的穆斯林领袖发出联名公开信,敦促加拿大各级政府采取措施打击“伊斯兰恐惧症”,支持M103私人议案,希望联邦议会宣布1月29日为“反伊斯兰恐惧症国家纪念日及行动日”,穆斯林全国委员会(NCCM)发言人艾尔格哈瓦比(AmiraElghawaby)称“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然而不少人对M103私人议案中将“伊斯兰恐惧症”单独强调的做法提出质疑。来自卑诗省的联邦保守党国会议员瓦特兹(Dianne Watts)和来自安大略省的联邦保守党议员奥托尔(Erin O’Toole)等表示,他们“不反对”M103动议本身,尤其其中“谴责一切形式系统性种族主义、宗教歧视”的措辞,但对在动议中单独强调反对“伊斯兰恐惧症”表示不能苟同,因为M103动议对什么是“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言论自由范畴内的议论、批评”,什么是“伊斯兰恐惧症”语焉不详,一旦通过,很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团体用于打击、指责任何针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批评,“哪怕这些批评针对的是公认陋习甚至恐怖极端主义,也会投鼠忌器”。


《国家邮报》专栏作家凯伊(Barbara Kay)不仅同样有上述担心,更对“是否有必要特别强调‘反伊斯兰恐惧症’”提出质疑,她援引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指出,2013年加拿大警方报告了326宗针对特定宗教或宗教团体的“仇恨犯罪”(占仇恨犯罪总比例28%),其中针对犹太人的最多,达181起,占比高达56%,而针对穆斯林的仅有65起。


2月13日,《多伦多太阳报》署名弗雷(ANTHONY FUREY)的文章指出,尽管M103动议只是不具约束力的私人动议,但一旦通过就为类似性质的法律打开了门户,会有一些穆斯林中的保守派希望立法明确规定“对伊斯兰教的批评为亵渎罪”,甚至将之入刑。


同样来自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1年加拿大穆斯林人口仅有57.5万,2011年已达105万,随着杜鲁多政府慷慨的引入“地中海难民”,这一数字还会不断大幅度上升——随之上升的还有对加拿大难民移民政策的质疑,和对这一现象的争议。


凯伊在被问及“何以反对M103”时坦言,“不只是我,所有加拿大人都应该担心,照此发展下去,我们原本视作正当权益的一些言论——比如我的专栏中某些文章,今后会被视为?‘伊斯兰恐惧症’,并因此遭到惩罚”。


加拿大华人社区的恐惧和踊跃联署反M103动议签名信,理由也在于此。由于中文呼吁书中不准确地将M103称为“法律提案”,暗示一旦通过将成为立法,有些甚至声称届时批评穆斯林会被判刑,更有甚者,将之称为“在加拿大推行沙里亚法的第一步”。


一些仔细研究了M103的华裔朋友指出,上述某些提法并不准确,其中“带有明显党派操纵色彩”,他们中不少人承认,“伊斯兰恐惧症”的提法、尤其在M103动议中单独强调针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仇恨“不被容忍”的提法,是“不能接受”的,但同时也提醒华人朋友“仔细研究后再发表意见”,指出“不能用歪曲事实的方法去维护自身权利”。


《多伦多太阳报》等媒体称,近期一直缄默不语的提案人哈立德似乎已“在认真考虑”,修改M103动议中某些“引发特别争议的语句”。而一些反对党议员则表示,只要将M103动议中所有单独提及“伊斯兰”、“穆斯林”和“伊斯兰恐惧症”的词句删去,只提“谴责一切形式系统性种族主义、宗教歧视”,他们就会投票支持动议。


但哈立德究竟会否如此修改尚未可知,且正如一位质疑者所言,果真如此,M103动议就成了一份平平无奇、就多元文化这一加拿大国策泛泛而谈的空洞文件,“那又何必兴师动众呢,加拿大《人权宪章》(宪法)中不都有么”。


一般认为,不论有无修改、作何修改,M103都有很大概率在加拿大联邦下院通过,但许多人担心,此举非但不能弥合、反倒可能加剧加拿大社会围绕“伊斯兰恐惧症”的争议和对立。

 

《凤凰周刊》作者/陶短房   编辑/孙杨

 

《中国豪客:海外赌场一掷千金的日子不复返》

《澳门赌业:站在中共反腐漩涡的边上》

《朝鲜艳谍知多少?》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凤凰周刊》快速订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