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核聚
不负生命,不负有情,不负天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核聚

一个学习秘诀:问自己凭什么是对的

核聚  · 公众号  ·  · 2018-03-21 23: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最近我喜欢在我的工作微信号(hejupai1)的朋友圈里反复发一张图片。头像是威尔.史密斯,文字是这位猛男说的一句彪悍的话。


99% is the same as zero. If you are gonna do 99, go ahead and stay home. 99%


与零没有差别。 如果你只想做到99%,径直走,回家吧。

意思是,别小看那0.01的差别,如果你不做到位,那么,你没戏。


拿学习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极少有人想过要100%的掌握一个知识,做到的就更少了。所以,这个世界上精英总是少数。


这些天,我在想人们为什么不想100%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呢?其一是没必要,尤其大学时代,许多人及格就行。其二,即便有必要,却不敢想。许多人都是小学之后就再也没考过满分了。


从我的经验和阅历来看,100%的掌握一个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一个人100%的掌握一个东西的时候,会对所学知识产生前所未有的乐趣。还因为,要成为任何领域的高手,都必须修炼到这个段位。


然后,问题来了:究竟怎么做,才能达到?


比如,有位同学(树tinge)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我知道你说的百分之百掌握和我说的钻牛角尖不一样。但是我又不知道具体怎么不一样。 好像应该是, 百分之百掌握说的是他的解题思路之类的 , 钻牛角尖,就是把自己主观的东西强加在那个题目上。 因为我历史老师说我就是坚持自己的答案不肯听别人的解说,非要觉得自己的答案是对的。 比如说做历史的时候,最近我感觉, 看到选项时, 我感觉出题者应该好像想让我选a项 ,但是我自己觉得b项, 才是正确的 , 但是后来我选了a项确实是对的. 成绩好的人也会有这种感觉吗? 还是他们其实跟出题者的逻辑只是有稍微的不一样而我是有很大的偏差? 然后我朋友还跟我说要符合什么普世逻辑之类的。 那如果我不在这个逻辑之内是不是就一定不可能考好, 一定不可能考试上。所以我每次去问问题。 政治老师都觉得我的思维简直没救了 都很不想回答,我问的问题。觉得根本就和题目没有关系 。”


回复:


就像这位政治老师一样,许多人都会觉得这位同学出现的问题很愚蠢。 也许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也会对这样的问题不屑一顾。 而当我读过博士,完成了北大数学学院的博士后研究之后。如果以往的心理我模拟一下,我会越来越不觉得这个问题愚蠢。如今,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这样的问题愚蠢。


因为我发现,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许多决定,都是与上面的情景一样。不断的,“我感觉,我感觉,我自己觉得”。 我们总是想凭直觉做判断,因为这样轻松啊。所以,不断的失误,不断的出现错误。


解决的办法就是不断的问: 根据是什么?根据是什么?根据是什么?


根据找到位了,就能百分之百的掌握一个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根据的东西,要么是公式、要么是计算步骤、要么是根据事实(例如历史事实),等等。 如果,你反复追问根据是什么,那么你能做到——你会做的题目,100%的能够作对。不要小看这个本事。99%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对于成年人来说,做出一个判断,要根据的东西更多。 总之,永远不要停留在直觉、感觉上。 想想看,一根插在水杯里的筷子,你就知道感觉、直觉有多么不靠谱了。 所以,无论做何种判断,永远要不断的问自己:根据是什么?凭什么自己是对的?


这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教父、投资界的乔布斯Rey Dalio在第一次破产之后得出的最惨痛的教训。


随后我在微信公号后台又收到一位同学的提问:

“老师,您好。我有一个思维上的问题想要请教您。我是一个高二的学生,成绩还算不错。但我最近发现自己在考试时容易陷入一种怪异的思维状态。我能够想到一个思维链,但好像不相信自己会想出来似的,我会像一个强迫症患者一样,一遍一遍让自己从头,或是从上一步再推理一次,反复进行思考好几次才会放心地继续算。简单来说,就是我会一遍遍进行重复思考。这大大降低了我考试时的思维效率。我在想,也许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前一步推的是完全正确的。另一种,是我深度思考的能力不足,思维链条不能够十分连贯,说到这,我突然觉得,自己一直以来,思维仿佛都不够锐利,效率不太高,不知道是否有这方面原因。以上是我的情况,如果您恰好看到,又恰好有破解之道,期待您能帮助我。”


回复:


人在大多数时候思维是混沌的,所以,有思维链不错,说明你的思维是清晰的。所谓思维链,就是一个想法接着一个想法,不乱。文章就是思维链,一个字一个字下来的。解题也是思维链,最终呈现的一行行的字,从步骤到结果。 但光有思维链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学习和解题而言,高手每个想法都是有根据的。所以要不断问自己:每个思维节点上的依据是什么?如果你知道依据是什么,就没有这些“强迫症”式的思维过程了。


一遍遍的从头推,归根结底还是不够相信自己的思维过程。不够相信的根源在于,思维链上的节点缺乏依据。 一个极端情况是,你正在做的一道题目跟你之前成功的做过的而且你清晰的记得并理解的一道题目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数字上有变化。那么,这个时候还存在“强迫症”式的思维模式吗?应该不存在了吧。原因是,解这道题的时候,你的根据(依据)无比强大。


无论你说的思考能力不足,还是思维不够锐利,其实都是对“根据”“依据”不够重视造成的。


我回复的这段文字里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我以前的经历,这在我的文章里已经写了许多了。另外,更重要的依据是逻辑,是人的思维过程的最基本的事实。 许多人都不愿动脑,不愿寻找逻辑,不愿寻找因果关系,因为怕犯错。而怕发错的原因是怕痛苦——包括由于犯错产生的挫败感在内的各种痛苦。而怕犯错的代价就是,做事情的时候心理永远不踏实。


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做出选择。

要么承受必要的必须的正当的痛苦,勇猛精进,不断进入更高的境界。

要么,看起来轻松,但心理却永远不踏实。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我赞同。


昨天,我的小外甥在房间里骑脚踏车,看得我眼花缭乱,自叹不如。

他让我扮演交警,我爽快的答应了——5分钟之内我给他开出三张罚单——包含“超速”和“车辆刮蹭”。


随后不到5分钟里,他重重的摔了出去,脚踏车都摔变形了。

这样的场景,我见过无数次了,包括多年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所以,我相信:

所有人的世界里,甚至儿童的世界里,都没有“容易”二字。


既然如此,任何一个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都要在关键的时候追求百分之百的掌握一个东西,即便会遭遇到许许多多的失败,即便其过程显得异常艰难。


而此后的人生会告诉你,这些是值得的,而且,其回报会远远超出你最初的预期。



知乎评论


水月 映刻46 分钟前

已经好久没看到这样的文章了


silverdew41 分钟前

我把您的关于学习的文章看了很多,做了笔记,坚持了您的方法16天,不管学习有没有提高,心里都踏实了很多,特别感谢能够遇到您和您的文章。  ——  一个高一的小孩


林枫眠清36 分钟前

字字珠玑,仿佛就是曾经偏执的自己。


孙浩30 分钟前

一针见血啊。


瓜子皮11 分钟前

😄现在大三,寻找根据对我好很有帮助呢!特别是我觉得把一个知识点琢磨100%的透彻那个过程真的是不断失败极为痛苦。


傍晚起飞的猫头鹰9 分钟前

正在使用您的方法!两天已经背完两篇专四文章正确率熟练度95%,现在看到句子就想背,争取30天熟练背完10篇,学习时间里,当负面思考袭来,我会默念【念起为病,不续为药】总之遇到您,不胜感激,不知如何表达谢意,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原谅我戏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搬砖怪谈  ·  【短篇惊悚】鬼住的破旧长屋
8 年前
声乐助手  ·  7月19日|每天一条视唱练习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