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掌上北京
全北京最有趣有料有温度的生活圈。 吃喝控的天堂,减肥帮的杀手,逛街党的灯塔,死宅族的对头。 掌上北京,帝都生活,一手掌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气象北京  ·  首席说天气|大风天气来袭 ... ·  昨天  
北京本地宝  ·  速存!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2月日历来了! ·  2 天前  
气象北京  ·  本周强冷空气进京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掌上北京

女子溺死在浅水区,10名安全员无人发现:水下的隐形死亡威胁,你必须知道!

掌上北京  · 公众号  · 北京  · 2019-08-19 08:30

正文

文|国馆 ID| guoguan5000


平静的水面下,危机四伏


炎炎夏日,除了冰西瓜和冰淇淋,最好的消暑方式就是游泳了。
游泳馆里,江湖河海边,人们像下饺子一样扑通往水里跳。
虽说游泳这项运动,男女老少皆宜,但它的危险性也并不低。
据我国卫生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儿童溺水死亡占比高达56.04%,数据之大令人心惊。
来源 | 齐鲁晚报
就在前两个星期,7个小学生刚刚参加完期末考试,结伴去河边游泳。
不料,6个孩子先后溺水,被捞起时已无生命体征,其中还包括一对双胞胎兄弟。
家长们在河边捶胸顿足、崩溃大哭,围观者也十分痛心。
来源 | 新京报


三伏天已至,气温不断上升,去游泳的人越来越多,悲剧也接连发生。
一个四岁大的孩子在河边抓鱼时不慎掉进水中。 旁边的父亲为了救孩子,也跳进河里。
但苦苦等来的消息,却是父子二人溺亡。
来源 | 陕西都市快报
另一位外出打工的父亲趁着暑假,把三个孩子接到身边照顾。
因为天气炎热,父子四人跑到水库游泳解暑。
没想到,团聚最终变成阴阳相隔。 除了次子,其他三个人均已身亡。
来源 | 澎湃新闻
一起接一起的溺水事故,暴露了许多人游泳安全意识的匮乏。
无论是游泳池还是水库,无论是小河还是大海,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其实隐藏着巨大的死亡风险。


暗流凶险


近海的人们比起游泳池,更喜欢去开放水域游泳,享受海浪的涌动。
但有些人嫌正规的海边浴场太过拥挤,偷偷跑去未开发的江湖河海里游泳。
以为自己水性好,水面也风平浪静,危险就不会袭来。
殊不知,水底下的暗流,分分钟可以杀人于无形!
去年,长江的蓝天救援队在浔阳江畔搜救落水者,一天之内竟然打捞起三具尸体。
一名13岁的女孩在江边奔跑,结果不小心掉下水,几秒钟后就被水流带到离落水处7、8米远的地方。
另外两名逝者,是附近上班的修车工。 为了洗去身上的油污,两人下水游了一会,但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呼救声。
尽管救援迅速,但最终还是没来得及救回三条人命。 (来源: 浔阳晚报)
这些看似平静的水面下,藏着强劲的暗流。 一旦被卷入,单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逃脱。
而且暗流涌动速度快,短短几秒钟就可以把人吞没。
除此之外,未开发海域底下还多暗礁、淤泥、旋流,极容易使人受伤。
因此,请各位不要忽视“禁止游泳”的标识牌,一定远离野外浴场!

潮起潮落

野外浴场有危险,正规浴场也不能掉以轻心。
除了暗流,开放水域的另一大安全威胁就是潮汐,分为涨潮和退潮。
站在岸上用肉眼看海水的上涨和退去,和实际水流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潮汐的力量,绝对不容小觑。
钱塘江被誉为“天下第一潮”,其涨潮时的壮观景象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来,频发的事故也让人心有戚戚。
钱塘江涨潮威力之大,能把岸上的人扯进水里。 但这一次,竟然有人直接站在了江里。
今年7月初,3名男子蹚水过钱塘江。 潮水袭来时,三个人紧紧抱成一团,但很快就被冲散了。
更要命的是,其中的两个人竟然还不会游泳!
潮水的猛烈冲击之下,最终酿成了一死两伤的惨剧。
来源 | 人民网


人们往往被潮汐波浪滚滚的美丽所蒙骗,却忽略了水流的猛烈。
海水快速上涨和退去,如果此时人远离岸边,就会被困在海水中央。
再加上长距离的逆向游泳,体力消耗大且快,很有可能发生溺水。
因此,在开放水域游泳前,一定要了解该水域的潮汐表,也不要远离岸边,以保证安全!

突发疾病

说游泳男女老少皆宜的,大多数时候是把戏水当成运动。
正是出于这种误区,很多身体素质并不适合游泳的人才会冒险下水,酿成悲剧。
前不久,一位中年男子在汉江湾游泳时突然溺水。
巡查队将他救起,并进行心肺复苏施救,但还是没能把他救回来。
后来才得知,溺水者患有心脏病,身上还做了5个心脏支架。
来源 | 长江日报
另一起事故发生在重庆。
听说同事通过游泳缓解了高血压,平时爱锻炼、水性不错的朱先生也想试试。
哪知游泳时,朱先生突发脑溢血昏倒在水中。 虽然抢救及时留住性命,但身体的左半边却失去了知觉。
来源 | 重庆晨报
高血压没治好,反倒引发了脑溢血,还有可能落个半边瘫,实在是得不偿失。
许多人并不了解带病游泳有多危险,以为风险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一旦在水中病发,很可能发生溺水,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身患疾病的人在游泳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并避免剧烈运动!

酒后游泳


或许你以为,只要身体健康,不去开放水域,就万无一失了吗?
错! 因为还有这样一种死亡操作。
浑身燥热的时候,喝点啤酒,再跳下水里游泳,听上去又凉快又刺激。
但痛快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死亡风险。
在河南的一家游泳馆里,母亲带着孩子游泳,最深的水区也才一米六,想来是安全的。
但不久后,母亲在池中溺水。 相关人员马上进行急救措施,还是晚了一步。
更可怕的是,当时周围有10名安全员在巡视,却没有一人看到母亲有任何异常反应。
参与抢救的相关人员称,这位母亲的呕吐物里有酒味。
来源 | 都市直通车
仔细留意就会发现,游泳馆内一般都会标识有“严禁酒后入池游泳”的警告。
但那些熟悉水性、身强力壮的人们,往往会视而不见,不把警告当回事。
人们总觉得,只要没喝醉,只要神志清醒,就一定不会出事。
殊不知,人体的毛孔会在饮酒后迅速扩张,如果突然遇到冷水,毛孔会立即收缩,使身体的热量迅速被消耗,从而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导致抽筋、痉挛等。
同时,酒精也会麻痹大脑,使大脑不能正常指挥人体肌肉运动,做出正确的游泳动作,反应速度也会下降,容易出现呛水、下沉等危险。
因此,只要喝了酒,就请远离泳池,远离江湖河海!

真实的溺水状况


电视剧看多了,以为溺水就是在水里疯狂扑腾、大声呼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