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城市改造升级、图书市场变迁等原因,书店正从一些城市的核心地段消失,城市中心越来越多被商业消费场所来定义。
“
城市文化设施规划布局有讲究,要根据城市人口数量和到达距离来定,比如100万人口的城市,至少要建设一家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大型书店,超过100万人口,就要考虑多配置了。”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万敏说,以武汉的情况看,每个区应该考虑建一个大的书店,超过3万人口的城市街区,至少应该有一家小书店。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高级规划师李晓慧说,城市的文化区域和文化设施不应集中在城市边缘。比如汉口,城市中心没有书店,而偏离中心的兴业路又聚集了大批中小书店,这对市民不便,这个布局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深圳有一个说法,这个城市中心在哪里,书城就在哪里。CBD不仅是中央商务办公区,也是中心书城的发展基地,B也是BOOK的意思,体现我们这个城市把书永远放在城市客厅、放在城市最重要位置。”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概括深圳的读书态度。
“作为经济发达的年轻城市,深圳选择把最好的地方留给一座书城,选择了与书有关、与文化有关的公共建筑作为中心区地标,体现的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种战略眼光,一种前瞻科学的城市规划,一种公共服务的理念,一种文化民生的价值观”,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剖析,深圳的选择,说明了我们这座城市把文化与知识的价值摆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正是认识到书店对城市发展的长远意义,认识到阅读对市民的深远影响,深圳把这么大的书城建在了市中心,让市民有幸享受美好的阅读环境,拥有了一笔值得骄傲的文化财产。”
这些书店位于城市中心:
北京图书大厦,位于北京西单,1998年5月建成开业,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1.6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全部采用开放售书方式,兼营音像制品和各类文化产品,实行多元化经营。
上海书城,总投资4亿元,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北边紧靠南京东路步行街,东临外滩,南接延安东路高架路,西面与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大剧院遥相对应,目前已“成为上海市中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广州购书中心,位于广州市天河路,紧邻广州体育中心西侧,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开业于1994年,设备和服务功能现代化,被誉为“神州第一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