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博指数
清博是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服务商。目前已有6大SaaS平台,用户数51万+,覆盖新媒体运维、产业研究分析、行业趋势洞察、融媒体运营等多项服务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证监会发布  ·  证监会召开投资者座谈会 ·  昨天  
诸海滨科新先声  ·  【开源北交所】2025年限售股解禁压力分析: ... ·  2 天前  
疯狂区块链  ·  今年楼市不会好的三大原因 ·  3 天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今天基本面比昨天有效多了,好多昨天晚上吹得好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博指数

网络观察:从“小杨哥”看网络主播群体现状

清博指数  · 公众号  ·  · 2024-09-13 18:04

正文

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网络直播行业也在日益成熟规范。但围绕主播群体的个人生活、内容真实性、产品质量等多方面问题,争议舆情频发。

近期,围绕头部主播“小杨哥”的小杨哥舆论风波不断升级,频频登上热搜。从辛巴在直播中暗示遭遇“小杨哥”举报,到牵扯女主播“沫沫”下落的出轨风波,再到“月销5000万元的香港月饼香港买不到”。8月31日以来,网络热度居高不下,全网信息量超过78万条,负面情绪占比超三成。

基于上述直播乱象,我们梳理了近年来国内网络直播行业发展及主播群体的舆情特征,试图一探究竟。


01

基本情况:多平台、多元化、高度细分

我国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期间,直播战场由PC端转向移动端,直播内容也由单一的秀场直播向电商、体育、教育、社交等多领域渗透。

2019年以来,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迅速,迈入成熟期。经过不断竞争与淘汰,直播行业内出现一批占较大市场规模的头部企业,行业内平台间马太效应显现。虚拟主持人、主播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下,也从最开始的个例现象到现在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现今,网络主播类型变得更加多元化,出现了垂直细分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主播。


02

三种主要运作模式

《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主播账号已累计开通超1.5亿个,同比增长7.1%;而短视频内容创作者账号累计已超10亿个。
根据目前存在的网络主播和直播平台间的运行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主播+直播平台授权模式。即直播平台授予网络主播在本平台的直播权限,网络主播可以在平台进行直播表演,并获取一定收益。同时,主播应当遵守网络直播行业系列规范,但不受直播平台规定的直播时间、劳动总量等管理约束,也不从事直播平台安排的其他劳动任务。

主播+直播平台签约模式。即网络主播成为直播平台的签约艺人,接受平台方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约束,在获取有保证的经济收入的同时需要承担对应的职责任务,包括直播时长、内容质量、粉丝数量、直播活跃度等多重标准的考核。

主播+经纪公司代理模式。即网络主播与平台或者经纪公司签订经纪协议,由经纪公司或平台对主播进行全方位打造,同时经纪公司与各家直播平台做深入合作,培养孵化主播。


0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准入门槛偏低,整体职业素养不高。2022年以来,网络主播向着年轻群体和中高龄群体两极发展。以大专、本科学历人群为主,其中全职类主播的高中学历人群相较于兼职更多。同时,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主播仅凭基本设备即可进入行业“掘金”,因此,网络主播在教育层次、职业素养、道德标准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少主播频频“出格”。

2.内容同质化、泛娱乐化泛滥。随着网络直播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网络主播同质化现象严重,使大量低俗、无意义、抄袭或者恶搞的作品充斥网络。同时,受到“流量至上”和“金钱至上”价值观的影响,部分主播滥用泛娱乐化手法,无底线地对观众进行感官刺激,迎合用户的猎奇心理和低级趣味。比如,“疯狂小杨哥”的徒弟“红绿灯的黄”曾在直播带货时形象邋遢、表情狰狞、姿势不雅,滥用夸张的“审丑”表达,引发公众反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