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监察委前沿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为监察委、法院、检察、公安、律师等从业群体提供一个相互研讨交流结识的平台,主要包括:相关监察改革资讯、监察委理论研究、监察及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实务,以及涉及上述领域的文学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我在金匠找到了自己! ·  2 天前  
桂林晚报  ·  刚刚开幕,免费开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监察委前沿

【关注】‌县(区)级监察委员会几点建设性意见:探索派驻监察官、构建网格监察官机制、试水村党支部纪律委员等

监察委前沿  · 公众号  ·  · 2018-01-23 13:07

正文

感谢作者“ 正气长存 ”投稿并授权发表。


编者按: 随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各地的监察委员会陆续开始办理违法犯罪案件,反腐败新征程开启。监察委员会作为专职的反腐败机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实现预设目标,做到公正、权威、高效,需要反腐同仁的共同努力。希望各位反腐同仁针对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无论是违纪案件的办理,还是违法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的好做法和建议撰写成文,共同搭建起学习进步的平台。赐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自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向全世界、全国各族人民宣布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驶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此后全国范围的监察体制改革快速推进,转隶挂牌如火如荼开展,作为中国特色监察体制最基础的县级监察委如何开展工作,个人建议如下:


一、高举政治大旗,促进深入融合,保持队伍稳定


1、准确把握监察委员会的定位,充分认识到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确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监察委员会是反腐败工作机构,代表党和国家行驶监督权,是政治机关,不是行政机关,也不是司法机关。在工作中必须高举政治大旗,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用政治来作为队伍建设的原点,用党性来统一队伍的思想,用政治纪律来确保队伍的稳定。


2、通过举办学习沙龙来深度促进队伍融合。监察委是通过已有的部门转隶形式来完成组建,作为新生事物尚不能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酝酿出属于监察委的语言体系、行为准则、理想信念,人员成分检察属性和纪委属性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在监察委属性短时间难以建立情况下,监察委和纪委合署办公,在短时间内是以纪委属性引导监察委慢慢前行,是很有必要。但是监察委作为一个选举出来的实体机构从长远发展来看,监察委自身属性应当逐步建立。建立监察委属性的方法是通过人员队伍的不断深入交融,去粕取精,吸收检察院和纪委那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制度、价值观、工作方法,成为二者的集大成者。这种交融依靠讲座形式只会是东风压倒西风,不利于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通过定期举办小规模的沙龙,敞开心扉,相互学习政治理论,探讨业务知识,用融洽的气氛和包容的心态让同志们畅所欲言,逐步合并分歧,消除隔阂,达成统一认知,统一语言,统一行为模式,监察委自身属性也就呼之欲出。


3、一个单位存续的条件之一是队伍稳定,队伍稳定了才可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重任。队伍稳定必备条件是拥有统一的单位属性。作为监察体系的基础,县级监察委承担着创建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直接责任,承载辖区百姓对监察制度的美好期盼,监察委的单位属性越早建立,越能确保本地区监察体系的成熟完善,越能为中国特色监察体系贡献更大力量。


二、收集信息探索派驻监察官机制,初步形成网格监察官机制


1、监察委实现了监察对象全覆盖,监察对象不再以身份为限,关键看是否履行公职、从事公务。监察范围的扩大,意味着人员信息的再收集,通过组织部门汇总在本辖区受到监察委监察人员信息,重点摸排国有管理人员、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等单位从事管理的人员、基层群众性组织从事管理的人员信息,结合原有掌握的人员信息,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单位(组织)领导签字负责的形式统一建卡设档,归入监察信息库。


2、统计好监察对象的数量后,结合本地区监察委监察官数量设计网格化监察官机制。 所谓网格化监察官机制就是充分发挥派驻监察官制度,结合县域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优势,在信息化、数字化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一个过渡模式。根据监察信息库数据对全县监察人员进行分类,监察委主任对全县监察人员负总责;监察委副主任根据数量来对全县监察进行条状范围划分,对所监察的部门(单位)正职负具体责任,对条状范围内所有监察对象总责;监察委委员根据监察委内部隶属关系承担上级领导监察范围内的部门(单位)副职具体监督责任,对部门(单位)副职以下监察对象负总责;监察委室主任、副主任和没有职务的监察官根据隶属的监察委委员监察范围开始包块监察,一个监察官负责几个部门(单位)的具体监察。这样构成一个严密的监察网,把全县的监察对象通过一个个监察官穿起来,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管理人员到一个县的主要负责人,从公办的医疗卫生单位到人大、政协等单位通过监察官形成的网严密的包括起来,达到无死角、全方位监察。


3、 网格化监察官机制是独立于办案外的一套系统 ,目的是通过网格化分解监察任务,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承包,责任到人,负责收集和更新监察对象的信息,了解监察对象的动态,负责本辖区的预防腐败宣传、座谈会的召集,对本辖区出现的腐败案件配合办案人员、为办案人员提供相应数据和资料。通过县域监察网格化的试水,力争做到全国一盘棋,全国监察体系一张网。


三、试水村党支部增添纪律委员,触碰村纪委


1、一个县十几个乡,几百个村,在监察委没有成立的时候纪检监察人员面对众多的监察对象已经力不从心,现在监察权要覆盖到村一级,这对监察人员更是一个挑战。如何确保村级监察覆盖落地,取得让老百姓看得见的实效,村纪律委员的出世可以破解难题。


2、当前村支部一般是由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民调主任、民兵连长、妇女主任构成,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称为三主干,村支部成员都享受国家发放津贴。若是额外新增人员会造成一定的国家财政负担,本着节约原则,减少各方面的阻力, 可以在民调主任、民兵连长中挑选人员担任村纪律委员对村支部成员和全村党员进行监督,负责协助监察官对辖区的监察,向监察官反应本村违纪违法事宜,让监察权真正延伸到村级群众自治性组织 ,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


四、精于业务,以惩为辅,以教为主


1、县级监察委在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综合分析本县政治生态环境,把握树木和树林的关系,明白国家培养一个干部的付出和不易,认识到经济不发达的县城对人才的渴求。因此精于业务绝不是单纯的精通办案业务,而是精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和办案效果的一体考虑。每办一个案件做到纪法有效衔接、政治风清气正的有力推动,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国家经济损失和办案经费的合理比例,办案对象的认罪悔罪,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