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东北边境城市丹东的 “投注”热情还在持续。
7月11日,在绵密的冷雨中,丹东国门湾新城区,来自浙江的张明(化名)等一行五人,在当地房地产中介杨先生引领下,从丹东市区驱车约10公里至此。
“这像我们江浙一带九十年代左右的经济开发区,产销住一体。”转了一圈新城区与邻近工厂比较集中的经济园区后,张明对中介说。
随后,一干人在新城区银河大街与国安路交汇处吉祥家园附近驻足,周边人迹罕无。
“这里工厂有生产吗?”指着不远处一座看不出动静的厂房,张明问中介。
“有生产啊,只是大多不住这里。”
透过周边一幢幢大楼的一层层窗户,基本不见窗帘等人居迹象。
“几乎是一座空城,当地人是不会住到这里的,也很少会到这里来买房。”中介说到”空城“一词的时候,迟疑了一下。但他很快又开始流畅地解说,就拿这一带的房子说吧,价格都涨上来了,买的都是你们外地来的,浙江和韩国人居多。“三个月前,这里的房价每平方米基本都在3000元左右,现在一晃,都6000了。”
丹东这几个月,房价如临风口。据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丹东今年6月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上涨3.3%,同比上涨15.0%,领跑中国70个城市。
”这种情形是从朝鲜炸掉核试开始的。“中介杨先生继续解说。
丹东这一波热度,张明等人准备冲入的动因,都是在博朝鲜“改革开放”。他们认为,这对中国,尤其对丹东,利好确实明显。
丹东的老城区,狭长带状,建设已基本定型,城市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目前,一个是新区,另一个是东港市(丹东的一个县级市),属于政府提升或者突破口之一。尤其东港市辖区内的丹东港,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的出海大通道,也是连接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最便捷的物流大通道。目前,丹东有13个口岸通向朝鲜,中国对朝鲜出口贸易的四分之三会从丹东运出。
张明所在的浙商这个群体,投资触角遍布全球,善于四处寻觅风口,且行动敏捷。他们的投资习惯国人其实都明了,就是喜欢抱团,鲜见单打独斗,进驻一个市场,往往是整一个圈子产业链式的腾挪。即便表面看上去是一个资本大佬出手,而实质上,背后缔结的,还是一个层级化的大小财团。
如今,他们进驻丹东的模式也基本如此。
张明等人这次丹东考察,实际上也是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代表团。他的圈子里,有小商品制造、原料供销等领域的小企业主。关注丹东,并非仅仅意在房地产投资,更重在这个市场的未来。
但是,丹东未来能否会发展成为下一个深圳?在朝鲜尚未开放的时段里,这个市场是否也有潜力?空间几许?
显然,这些疑问正是张明等人千里北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