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社区足球”并不是个熟悉的概念,但对于已经有百余年足球发展史的欧美国家,“社区足球”的提法早已深入人心,很多高水平球员的足球启蒙地正是居住的社区——在小伙伴的感召下,在高水平教练的指导下,在出色场地条件的保障下,卡卡、C罗们,才变成今天的球星。
实际上,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及《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中,均有关于社区足球的表述。遗憾的是,国内社区足球发展面临着师资匮乏、场地短缺的困境,诚如中国足协社会发展部副主任曾丹所言,国内社区足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利好的是,国内足球人已经逐步意识到了社区足球的重要性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位于北京和天津两座“超级城市”中间的香河现在成为了京津两地购房者的“乐园”,从而催生了“双城族”。平日里,苟辉菊一家在首都工作、生活,每到周末,香河便成为了他们的“度假地”。尽管享受着低房价、低人口密度、低生活节奏的“红利”,但苟辉菊要为8岁的儿子张珑骅无球可踢苦恼。“在北京时,儿子在学校可以和同学踢,放学了能去俱乐部踢,可周末来到香河,只能‘憋着’了。”苟辉菊说。今年4月,他偶然从自己居住的孔雀城社区群了解到了社区将组织“少儿足球训练营”的信息,5月20日,他和儿子来到活动现场时,直接被“震到”了:专业的球场、统一的着装以及来自拥有亚足联A级教练证书的专业教练……这些哪怕是在北京也很稀罕。
廊坊市体育局副局长郭爱民介绍说,这是孔雀城社区为了丰富社区文化,专门组织的公益青少年足球培训工作,活动在香河、廊坊、固安、大厂四地同时举行,参与人数200人,目的就是解决社区足球高水平师资短缺、大家缺少沟通交流平台的问题;下一步,当地教育局还将和孔雀城社区展开进一步合作,争取将这一青少年足球训练营打造成一个长期、品牌性的公益足球项目。
有了师资的“软件”,社区足球需要突破的还有场地这一“硬件瓶颈”。在浙江,体育部门、教育部门早已携起手来,让“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成为了可能。位于杭州湾南岸的慈溪,率先启动了“共享操场”模式:平日学校操场供学校使用,早、晚及寒暑假、节假日则向社会开放。慈溪方面还引进“第三方公司”,妥善化解了资源利用和责任之间的关系。据悉,仅2016年,刷卡进入足球场踢球的社区居民就达到了100万人次。
如此做法也在全国迅速推广。在北京,“共享操场”也有了样板:丰台区体育卫生中心书记杨树介绍,丰台区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共享操场”模式,已经有不少社区足球赛放在了学校足球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或许在更多人眼中,刚刚解决师资、场地问题的“社区足球”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但这扎实的第一步已经决定了社区足球将走得很实、很远。我们也期待以社区足球为代表的基层足球单位也都能拓宽思路、有所突破,真到那时,中国足球的金字塔基才能筑造得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