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报
服务大都市最活跃的人群,江湖人送外号“青春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南新闻网  ·  新政出台,事关每一位云南人,速戳→ ·  10 小时前  
春城晚报  ·  安踏宣布:永不合作! ·  昨天  
掌上春城  ·  最新房价出炉!昆明走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报

还在愁工作吗?不如来当“老娘舅”

青年报  · 公众号  ·  · 2025-01-15 17:40

正文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首届人民调解员技能大赛总决赛上,最年轻的人民调解员出生于2002年。10名“金牌人民调解员”中,有5人是35岁以下青年调 解员。 “别小看青年的力量,上海的人民调解员中,45岁以下的占到了六七成。”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青年代表、上海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调解协会会长孙晔向95后00后的小鲜肉们也抛出了橄榄枝。 “还在愁工作吗?不如来当‘老娘舅’。”



人民调解员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力军


在调解员队伍中,几乎人人都知道 “枫桥经验” 。斗转星移,它被流传了下来。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枫桥经验’经过历史的检验,充分证明其对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无可替代。”孙晔认为,人民调解员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力军。



首届人民调解员技能大赛总决赛获奖者


上海2018年推出“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30项措施,旨在为本市建设“五个中心”,打响“四大品牌”,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在孙晔看来,本市高度重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随着人民调解工作尤其是诉调对接、三所联动、访调对接工作的深入发展,使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出现新问题,面临新挑战。


也因此,今年,她将一份《关于进一步扩大夯实本市人民调解员队伍的建议》带到了上海两会上。


孙晔介绍说,自2019年以来,为推动“将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市司法局在全市建立1+16家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与市高院联合印发相关文件,明确了法院委派、委托调解的案件范围,规定家事、相邻关系、劳动争议、交通事故赔偿、医疗、消费者权益、小额债务等12类纠纷应当引导当事人选择立案前委派人民调解组织调解。随着工作实践的发展,2022年6月30日,上海高院与市司法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探索实行调解程序前置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对家事、相邻关系、小额债权、劳动争议、消费者权益、交通事故等纠纷在全市推开探索实行调解程序前置。据悉2024年本市调解组织共受理纠纷56.6万件,同比增加21.9%,调解成功49.46万件,同比增加23.4%。


别以为调解工作只发生在以上的这些场景,这些年,上海先后承办了世博会、进博会、花博会等全球性、全国性重大活动。期间也有人民调解的身影。“例如,在第一至第七届进博会期间,市司法局组建进博会调解中心,遴选各区高素质人民调解员驻会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共联合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20起,涉及协议金额1440万元。”孙晔认为,这些重大活动都凝聚了全市人民调解优质资源,组团式服务保障重大活动期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市司法局组建进博会调解中心


此外,上海自2023年起,由公安派出所牵头,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参与的“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逐步在全市部署推广,人民调解员、律师和民警联手,努力化解引发冲突的矛盾纠纷本身,目的是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和谐。据悉,目前全市已全面建立起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共有223家司法所、320家公安派出所、268家律师事务所参与,2024年以来协同公安机关已联动化解矛盾纠纷96万件。



孙晔表示,人民调解员起到的是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积极做好普法宣传、情绪疏导等纠纷化解工作,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建议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

加入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


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正是“枫桥经验”的精髓。新时代枫桥经验如何传承?孙晔认为 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审视当前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薪资待遇是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 为此,她建议,由市财政局专门安排一笔专项资金,扩招一批专职人民调解员,夯实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具体可由本市各区申报、市里统筹。同时,建议市财政局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出台加强和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特别是对人民调解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调解,虽未调解成功的纠纷,建议也应该参照办案补贴标准,适当给予补贴。


如何吸纳更多新鲜血液进入这个队伍。她的建议是: 新增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可以重点从高校毕业生中去找,从中年失业的群体中去招。 这样就能帮助社会缓解部分就业问题。此外,让高校毕业生获得基层一线锻炼,把不稳定因素变成维护稳定的力量,可谓一举多得。


她还指出,现有人民调解员办案补贴标准主要依据2018年市财政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已经过去近7年,需要与时俱进做出优化。建议社会工作部要求各居村新增一名社工编制的工作人员,专职从事居村调委会纠纷调解工作。


据了解,居村调委会的人民调解工作多由居村委工作人员兼任,日常工作繁忙,对调解纠纷的积极性不高,与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繁重任务不相匹配,存在潜在隐患,她的建议是增配专职社工编制人民调解员,定岗定人定责。此外,还要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建议市总工会将本市人民调解员技能大赛纳入到工会序列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指导。




两会现场


市人大代表焦扬:

推动本市建立法规政策儿童优先咨询评估机制



上海是全国首个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直辖市,承担着为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的使命任务。如何在政策法规制定中增加儿童视角?如何利于儿童友好城市可持续发展?今年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焦扬提交“关于推动本市建立法规政策儿童优先咨询评估机制”的建议。 (查看全文)


市人大代表时筠仑:

完善推广“ 青年驿站 ”服务模式,细化落实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举措



身为市人大代表,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民盟静安区委副主委时筠仑多年来一直为“一老一小”发声,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他接连撰写两篇代表建议,为青年这个群体的发展建言献策。 (查看全文)


市人大代表李俨达

在中学基础教育中增设‘芯’课程



“如何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科创热情,基础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我建议,在中学基础教育中增设‘芯’课程。” 作为来自学生群体的代表,也是本届代表中唯一一名00后代表,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学联主席、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硕士研究生李俨达坦言,想把这个建议带到两会,一方面是想扩大整体声量,想让更多群体来关注这个话题,另一方面是人才缺口问题背后对创新教育必然的呼唤和推进。 (查看全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