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菲兹超技演绎《华丽波兰舞曲》
世间有
数千万
学琴者
能成为杰出演奏家的却寥寥无几
那么顶尖的
音乐大师
是怎样炼成的呢?
▼
一定的
天赋
和不懈的
努力
是成就一切的前提
▲ 海菲茨童年照片
此外,还需要有人赏识你的才华
并为你提供
机遇与舞台
▲ 海菲茨(左)与前辈克莱斯勒(中)
但最最重要的一点是
你需要一位有远见的
人生导师
知道怎样栽培你、怎样激发你的潜能
▲ 海菲茨与老师奥尔(中)
大师们成功的道路
少不了这些青史留名的
顶级导师
▼
I.重视技巧,更重视音乐
▲ 俄罗斯小提琴学派泰斗,莱奥波德·奥尔
▲ 奥尔的高徒:海菲茨、米尔斯坦、艾尔曼、津巴利斯特
奥尔是二十世纪初
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集大成者
,与当时琴坛上赫赫有名的伊萨伊、克莱斯勒、萨拉萨蒂等人齐名,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忧郁小夜曲》和《天鹅湖》中艰深的小提琴独奏段落、格拉祖诺夫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就是题献给奥尔的传世名作。
十月革命爆发后,奥尔于1918年奔赴纽约并
在茱莉亚学院执教
。从俄罗斯到美国,他门下的弟子一个个赫赫有名,几乎代表了
小提琴技术的巅峰水准
,但他教学最重要的原则是:音乐第一,技术第二。因此他的高徒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魅力:
海菲茨的天鹅绒音色,米尔斯坦的冰霜高洁,艾尔曼的热情磅礴.......
▼ 米尔斯坦演奏《帕格尼尼偶记》
II.热爱生活,才能感动他人
▲ 一代大提琴宗师,罗斯特洛波维奇
▲ 老罗的高徒:麦斯基、古特曼、格林加斯、莫尼赫蒂
罗斯特洛波维奇是广大乐迷推崇至极的一位大提琴宗师,他技巧辉煌,演奏范围极广,演奏散发着充沛的能量和感染力。与沙弗兰、斯塔克、富尼埃等大师相比,罗斯特洛波维奇对大提琴的贡献不仅在于演奏,也在于他
极大地拓展了经典大提琴作品的数量
:布里顿、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沃尔顿等名家皆为他创作大提琴名曲,他一生首演过超过两百部作品!
“老罗”从年轻起,就继承父亲衣钵,演奏之余
孜孜不倦于教育事业
,许多当今活跃在琴坛的大提琴家都在其门下修习或受过他指点。他的著名学徒包括麦斯基、古特曼、格林加斯、莫尼赫蒂等人。尽管他很长一段时间是生活在前苏联压抑的环境下的,但“老罗”始终保持着对生活无比的爱,他教琴时,总是要求学生要
去感受生命中的大喜大悲,去拥抱生活
,将生命历程中珍贵的情感经验融入炽热的演奏中!这样才能感动聆听者。
▼ 麦斯基演奏马勒《小柔板》
III.博采众长,融汇贯通
▲ 茱莉亚学院传奇小提琴“教父”,加拉米安
▲ 加拉米安的高徒:拉宾、郑京和、帕尔曼、祖克曼
加拉米安是小提琴教育界的一位
“教父级”大师
,他年轻时本身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小提琴演奏家,后来潜心从事于小提琴教育事业,并著有多部经典的小提琴教程。他在茱莉亚学院的执教生涯,是他人生最为辉煌的一段历程,他培养了震慑琴坛的奇才拉宾(后不幸英年早逝),以及赫赫有名的
“三大门徒”
:郑京和、帕尔曼、祖克曼。
加拉米安是一位非常善于博采众长的小提琴教育家,他并
不拘泥于当时的流派
,吸纳俄罗斯学派、法比学派的精髓,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他门下培养出的小提琴家,技巧非常全面,而且没有明显的流派局限。加拉米安非常
鼓励学生去创新
、去尝试、去吸纳和探索新的演奏方法,这也是他执教以来,茱莉亚学院小提琴名家辈出的重要原因吧!
▼ 帕尔曼演奏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
IV.绝不压抑你的天性
▲ 小涅高兹与老涅高兹
▲ 老涅高兹的高徒:里赫特、吉列尔斯、鲁普、维德尼科夫
前苏联钢琴家中,有一对
“涅高兹父子”
,一位是阿图尔·鲁宾斯坦的好友“老涅高兹”,另一位是大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养子“小涅高兹”。由于苏联当时封闭的环境,老涅高兹的登台和录音机会都非常受限,因此他得以将更多精力转向了钢琴教育方面。
老涅高兹培养的高徒,一个个如雷贯耳:里赫特、吉列尔斯、鲁普、维德尼科夫......这些钢琴大师虽然出自同一师门,但演奏风格却大相径庭。老涅高兹在教学中
非常注重因材施教
,而不是以个人的对音乐风格的见解去干预学生的个性,他善于发现天才,并辅助其顺势成长,充分发掘天才自身独特的闪光点。
▼ 里赫特演奏肖邦《革命练习曲》
V.一流的职业生涯规划
▲ 茱莉亚学院传奇小提琴“教母”,迪蕾
▲ 迪蕾的高徒:宓多里、莎拉张、沙汉姆、林昭亮
另一位传奇小提琴“教母”迪蕾,早年曾师从于加拉米安,
后长期在茱莉亚学院任教
。她培养出了众多
顶级的小提琴巨星
,包括宓多里、莎拉·张、沙汉姆、林昭亮、诹访内晶子、敏茨等。
一位小提琴家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卓远的演奏技巧,也需要机遇、舞台经验等多方面的运筹。迪蕾非常善于规划自己学生的职业生涯,
她知道什么阶段该让学生去做什么
,她懂得审时度势地为学生制定成才的道路。当学生真正准备充分时,她会将其成功推向世界舞台。
▼ 莎拉·张演奏勃拉姆斯《第一匈牙利舞曲》
I.学音乐,本该是快乐的
笔者曾采访过多位国际一线演奏家,在谈到他们幼年的教育经历时,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示,那段
学琴时光是非常快乐的
!
的确,学音乐本该就是一件快乐的、充满趣味的事情,而不应该是一件被迫的、受苦的任务。
▲
小提琴家
朱莉娅·格伦悉心
指导
© 茱莉亚学院
音乐是一门艺术,不像训练举重员或赛跑选手,不像训练杂技演员。欧美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
更重视琴童的兴趣培养
、综合素质的提升、个性的培养和审美视野的拓展。
譬如,茱莉亚学院在1916年设立预科班时就确定的办学目标:首先,为孩子们正确介绍音乐,
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教会他们欣赏音乐之美。第二,在乐器学习之初,培养聪明的学子并
传授正确的技巧
;最后,形成对
高标准演奏
的尊重,这将引导孩子们意识到在未来的每一步中培养音乐灵性和技术效率的重要性。
II.舞台经验,尤为宝贵!
▲ 低音提琴家
张达寻
授课
© 茱莉亚学院
那么,能够习得精湛的演奏技术、能够获得丰富的艺术熏陶和兴趣培养就够了吗?不,学音乐最忌讳的是“纸上谈兵”和“闭门造车”。
许多孩子在家里或琴房能够流畅地演奏,但一上台或面对评审就会怯场、失常发挥.....
这是由于舞台经验的匮乏!
一方面,
需要有丰富舞台经验的老师
,教会你如何面对观众自信而豁达地演奏,如何真正地“演奏”乐曲而非机械性地“弹出”乐曲,如何举手投足间与观众产生微妙的互动;另一方面,也需要老师为你创造
更多登台试奏的机会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聚光灯下带来的压力与亢奋,并用爱乐的“激情”去战胜“怯场”!
III.认识世界,才能认识音乐
▲
王笑晗大师课,寓教于乐
© 茱莉亚学院
随着音乐学习的深入,学生要接触到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品、各种时代的作品、各种体裁的作品。演奏严谨的德奥作品和演奏热烈的吉普赛音乐差别极大,演奏巴赫和演奏莫扎特有着截然不同的讲究,独奏与合奏在训练中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这需要广博的视野和国际化的学习氛围
。
由于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和演奏体系都有不同,比如德奥的圆号演奏风格和法国就很不一样。所以,一个国际化的教师团队,才能给予学生
全面的教学
,带来更多交流、碰撞与灵感。
而天津茱莉亚学院,恰恰希望把更全面的教学引入中国,帮助音乐学习者在未来
更好地融入全球音乐世界
。
首批常驻教师来自于美国、法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多个国家,比如长笛教师
盖尔盖伊·伊泽什
来自匈牙利、小提琴与室内乐表演老师纪尧姆·苏特来自法国、双簧管老师斯科特·贝尔来自美国.......
I.一个学校,两个校园
天津茱莉亚学院艺术总监兼学术院长何为说:
纽约和天津是“一个学校,两个校园”
,我们的目标是组建一支能代表原汁原味茱莉亚学院教学质量的团队,一个非常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教师团队。
▲
天津茱莉亚学院首批常驻教师 © 茱莉亚学院
天津茱莉亚学院大学预科课程将于2019年开课,而教师团队的招聘工作早在去年夏天便已经开始了。为此,茱莉亚学院耗时一年,在纽约和天津组织了11次招聘会,最终选择了
来自7个国家的21位音乐家
组成了天津茱莉亚学院首批常驻教师团队。他们全部都师出名校,并且拥有
丰厚的教学和演奏经验
。
II.他们是名师,也是实力派演奏家
在天津茱莉亚学院宣布的首批常驻教师中,每一位都拥有世界优秀交响乐团或知名音乐学院的工作经历,许多老师曾作为独奏家或室内乐演奏家屡获大奖。从讲台到舞台,他们一手执教鞭,一手拿乐器,每一位都是
教学和演奏双管齐下
的专家。
教学与演奏兼优,是茱莉亚学院对教师团队的一贯要求,也延伸到了天津。
学院希望老师们能够传授给学生的,除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也要有舞台演奏的实战经验,
音乐是用来表演和交流的
,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将自己理解的音乐传递给更多的听众。
每一位老师都有非常丰厚的音乐履历
作为小提琴和室内乐表演老师,
何为
的个人经历最能体现教学和演奏的完美平衡。何为曾任旧金山音乐学院弦乐系主任,有十七年的教学经验。他的学生作为独奏家与全球各大乐团合作演出,包括费城管弦、匹兹堡交响、中国爱乐等。与此同时,何为也是一位活跃的演奏家,曾在旧金山交响乐团任职,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独奏和室内乐重奏音乐会。
小提琴和室内乐表演老师
纪尧姆·苏特
来自法国,1996年他成为伊萨伊四重奏组合的首位小提琴手,与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莱昂尼达斯·卡瓦科斯,大提琴家马友友、钢琴家内尔森·弗莱雷等联手演出。同时,他在巴黎城市学院担任弦乐四重奏教授已有十年时间。
此外,双簧管老师
斯科特·贝尔
在匹兹堡交响乐团有二十多年的演奏经验,随团两度获得格莱美奖,他也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任教多年;
低音提琴老师
张达寻
是一位屡获大奖的演奏家,曾夺得美国弦乐教师协会全国独奏大赛特等奖,他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终身教授;
合奏指导老师
奥黛丽·阿克辛
被《华盛顿邮报》赞誉为“一位着实令人敬佩的钢琴家”。她曾任教于纽约茱莉亚学院本部,在现代钢琴、古钢琴及室内乐领域的演奏及教学成果享誉全球。
III.为什么他们如此看好中国?
天津茱莉亚学院的招聘中还有一个固定问题:
“你为什么选择中国?”
在学院首批常驻教师中,很多人都是放弃了西方音乐界的终身职位来到天津。外国老师们对于中国有好奇、有期待,华裔老师们则对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
对于古典音乐世界,中国仍然是一片新鲜地。这里不仅有未来广阔的讲台和舞台,还有历史悠久丰厚的中国传统音乐,等待着更多的音乐家去发掘。而这都将是天津茱莉亚学院教师团队在未来的使命,
来到中国、发现中国、诠释中国
,把古典音乐最正统的教育体系带来中国,也把中国最具潜力的青年音乐家和最动人的中国音乐带上国际舞台。
国际顶级导师们的“中国情缘”
首批常驻教师中,有三位外国老师给自己取了中文名字。
现代音乐合奏、音乐史和合奏指导老师
安妮·莱勒华·兰齐洛蒂
名叫王恩妮,她高中时曾在北京念书。
作曲和视唱练耳老师
尼科洛·安森
又名刘家承。尼科洛·安森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从事当代中国民乐风格趋势的研究。
小提琴和音乐理论老师
朱莉娅·格伦
也叫葛瑞琳。金发碧眼的她说了一口流利的汉语,她本科在哈佛大学研习中文音韵学,在茱莉亚学院的博士论文题为《音调的听觉:中国现代音乐分析及演奏的语音学方法》。
对于华裔教师,选择天津茱莉亚学院可谓是一种回归。
在出国留学前,
何为
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张达寻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
钢琴和音乐史老师
朱傲文
是一个在美国生长的华裔,他的爷爷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教授朱工一。朱傲文曾参加一个研究项目,了解了爷爷的音乐创作,那次寻根之旅让他非常感动。所以,当看到天津茱莉亚学院的招聘启事后,他立刻前来报名,希望可以对这片陌生的故土有更深入的了解。
IV.天津茱莉亚学院首批常驻教师
-
李·艾伦 Lee Allen(长号)
-
尼科洛·安森 Niccolo Athens(大学预科部作曲、视唱练耳)
-
奥黛丽·阿克辛 Audrey Axinn(合奏指导、研究生课程)
-
斯科特·贝尔 Scott Bell(双簧管)
-
乔尔·布伦南 Joel Brennan(小号)
-
希拉·布朗 Sheila Browne(中提琴、室内乐表演)
-
朱莉娅·格伦 Julia Glenn(大学预科部小提琴、音乐理论)
-
何为 Wei He(小提琴、室内乐表演)
-
盖尔盖伊·伊泽什 Gergely Ittzés(长笛)
-
金兗珍 Yeonjin Kim(大提琴、室内乐表演)
-
金庆熙-苏特 Kyunghee Kim-Sutre(大学预科部竖琴、合奏指导)
-
近藤智美-布伦南 Tomomi Kondo Brennan(大学预科部合奏指导)
-
王恩妮 Anne Leilehua Lanzilotti(现代音乐合奏、音乐史、合奏指导)
-
沈逸文 Yiwen Shen(现代音乐合奏、音乐理论)
-
苏宇莹 Allie Su(钢琴艺术指导、大学预科部合奏指导)
-
纪尧姆·苏特 Guillaume Sutre(小提琴、室内乐表演)
-
迈克尔·特鲁斯戴尔 Michael Truesdell(打击乐)
-
王笑晗 Xiaohan Wang(大学预科部钢琴、室内乐表演)
-
张达寻 Daxun Zhang(低音提琴)
-
周相宇 Xiangyu Zhou(单簧管)
-
朱傲文 Alvin Zhu(大学预科部钢琴、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