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魏童
魏童,知名图书策划人、影视策划人。先后在盛大文学旗下聚石文华公司任总编辑、北京时代华语图书公司任总裁助理,曾就职搜索巨头百度旗下百度阅读负责人。 2003年大学毕业进入出版行业,从业14年,策划出版了多部畅销小说:《弹痕》系列累计畅销百万册,捧红冯骥(《火蓝刀锋》《神犬奇兵》编剧)、董群(《战狼》编剧)等多名作家。其中,2006年策划出版的《特警犬王》获得解放军全军文艺作品二等奖(已被改编成电视剧《神犬奇兵》),《弹痕》系列作品获得起点中文网2007年“最佳实体表现奖”,同名影视作品正在筹备过程中。 对类型小说策划颇有研究,出版了几百部畅销小说,涵盖悬疑、科幻、言情、玄幻、军事等多种题材,如《鹰隼展翼》《血月迷局》《百家诀》《逃生游戏》《珠翠密码》《蒸发太平洋》《逃离无名岛》等多部作品授权改编电影、电视剧。 2015年创立果然杰作文化,兼任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综合中心总编辑,业务以类型小说出版、影视内容研发、IP授权为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色影无忌  ·  无忌评图第184期|关弓:美的邂逅 ·  2 天前  
共同体Community  ·  同旅行 |怎么拍都好看,深圳人快冲!包出片的 ·  2 天前  
共同体Community  ·  同旅行 |怎么拍都好看,深圳人快冲!包出片的 ·  2 天前  
Thomas看看世界  ·  简直绝了!推荐3位把梦境融入风景的摄影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魏童

天才的创作者与精明的经营者

魏童  · 简书  ·  · 2018-02-06 14:18

正文

在出版业混迹了十几年,提到“经纪人”,一直觉得这是离出版比较远的“人”。大家印象中经纪人是娱乐圈的标配,都是一些口若悬河的趋利之辈,说什么也不能染指到“文化气息”浓厚的出版圈。

多年前,我也是这种“老迈”认知的一员,觉得作家带个经纪人有点“装”,直接开门见山的聊多好。

最近几年,发现身边的作家经纪人越来越了,很多知名作家把作品谈判的业务都交给了自己的经纪人打理。

渐渐的,我也开始反思这个问题,越来越觉得,作家其实特别有必要给自己安排一个经纪人。


所谓“术业有专攻”,二者社会分工不同:

一年前,我曾经在微信上发过一句话:

创作者和经营者是两种身份,这就是作家与经纪人的区别。一个创作者只有专注自己的作品,才能有机会创作出迷人伟大的作品;一个经营者应该专注于市场和用户,千方百计扩大产品影响力。这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定位,无所谓高下。只有专注于专业。

贪婪的聪明人,经常想二者兼得;笨重的人,只想一条路走到黑。从人类的角度看,后者存世的概率更大。

这段话获得了很多朋友的认同,作家明显是个专业的创作者,他考虑的应该是作品本身。发挥的是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天赋。

至于商业谈判和变现,其实需要比较强的市场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作为一个闷在书斋中的作家,很难兼顾这些。


专注是一种力量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作家天天混迹于各种圈子,到处招摇叫卖自己的作品,侃侃而谈商业变现,说起报酬和条件来丝丝入扣,那么基本可以给出一个判断:很大程度上,这位作家背后是有一个团队(或者通俗说叫代笔)来写,他已经远离了创作,更谈不上是创作者了。

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一方面说明上帝是公平的,一个人不可能样样精通。如果给了他令人发指的天赋,也一定有不堪一击的弱点。

天赋和弱点人人都有,正确面对这些规律,合理应对就好。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作家与经纪人的相互吐槽是二者本身的问题,不是分工的问题:

娱乐圈经常爆出明星炒掉经纪人的消息,作家也通常有吐槽自己经纪人的帖子出现。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经纪人大倒苦水,说自己捧红一个作家是多么难,后者是多么的忘恩负义云云。

其实,这些通常都是从业人员本身的问题,并不代表这个职业分工有什么问题。

作家与经纪人首先应该建立一个信任的共同体,这是合作的前提。如果你的经纪人做什么你都不放心,那为什么要跟他签约呢?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经纪人也是如此,除了苦练内功之外,要对人性有充分的认知。一切都应该从扩大作家的利益出发。

最重要的一点,要把规则订好。

对于作家和经纪人,规则的订立大于人情。

至于是否领情,其实也是以规则为前提。双方的利益分配,最初的合作之初,可以有争论争吵,可以有各种不同意见,一旦达成意见之后,就是双方都认可的规则了。这个时候,双方都不要有“我吃亏了”这种情绪出现。

一个成年人,要为自己的决定买单,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社会规则。

所谓的眼泪,都是你当时脑子进的水。


产品和经营是商业社会运行的法则:

创作者与经营者的分工,其实应对正是商业社会的最大规则。

商业社会里,不管你有多么天才的创意产品,一定还是需要另一个天才营销人员的匹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