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是什么?
传统的产品概念被定义为可以满足人们需求的载体;被生产出的物品。
传统产品有两个属性,一个是功能性,一个是情感性。功能性是大家付钱给的,情感性就是大家觉得物超所值的部分。在养老机构中产品有两个形态,一个有形的,是物质产品,具有特定的形状。例如:适老化软硬件、仪器设备、环境空间摆设等。一个无形的,是非物质产品,例如:提供的服务产品、智能化系统等。
●产品到底是干什么的?
产品的本质就是嵌到顾客头脑里的概念,透过产品传递设计的价值,解决问题,提升价值。即,设计赋予产品的意义与价值。
●植入到顾客心中的一个概念?
「产品概念」是注入顾客脑中的一种主观意念。这也是我们可以在产品上赋予很多想象的地方,那些成功的产品,往往给你的东西看似都是最普通的,但他给你的感受往往是最好的,关键原因都在于对产品设计的理解是否非常深刻。
●产品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设计质量是否过硬?
一个产品的出现,包括市场调研、方案制定、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装配、销售、使用、维修和回收等,形成一个完整互动的产业链。虽然设计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都可能影响到产品的最终创新质量。但只有真正让消费者直觉的认知、记忆、感动的产品才是体验经济的创新突破关键。
例:日本知名服装品牌川久保玲被视为体验经济时代的鼻祖。2004年他在德国柏林Mitt区的某座大楼里开设「短期经营的服装商品复合店」,接着在贝鲁特、海牙等城市设立,几乎都是以经营一年为限,这些信息会在某些选定的区域,用粗略地方式在墙上张贴海报,然后借由口耳相传来发现这家店,这种见好就收的策略,对于消费者有一定的时间限定压力,让消费者产生现在不来以后就没有机会的感受。川久保玲便是利用这种的独一无二的体验,让消费者无法抗拒如此吸引人的体验机会。
在体验经济时代,产品要求的重点是「创造有价值的体验」,即,好的产品设计是为消费者塑造一种全新的体验,是一种情境、感性,具有普通又触动人心的经验。面对老人族群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思想、情感、文化的实践,他们的消费观不只是对「产品」的产生欲望,而是对「过去经验」的无法忘怀,尤其对产品购买动机的形成,既有表层的刚性需求冲动,还有深层的自我实现、超越自我的需求意义。
虽然我国目前老人族群的消费购买动机有国情特色的影响,存在一些令人费思与不解的地方。但是不影响「体验」在产品设计中仍旧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透过「体验」可以使产品设计上更贴近老人的意念、感受及需求,有效增加产品的价值。换言之,体验感十足的产品设计才能让产品具有穿透力。
因此,以「穿透力」为核心的产品设计需有以下表征:
1.以体验为考虑,作为产品设计的开发及新活动的文化内涵。
2.强调与老人之间的沟通,并触动其内在的情感与情绪的个性化需求。
3.以创造体验吸引老人,并增加产品的感官刺激附加价值。
4.以建立品牌、商标、标语及整体意象塑造等方式,争取老人的参与与互动的认同。
5.考虑与社会以及人类环境的协调,追求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持续消费的产品。
二、有穿透力的产品设计?
要让产品设计具有穿透力,老人不仅要从产品中「感知」「感悟」进而获得「感受」「感动」的感觉,最终与产品能产生情感链接,其中认知能力是关键(详见第四单元);老人的「变化」使得产品设计有了创新方向,认知结构变化形成对产品的理解,感动的链接必须依靠认知与记忆发生链接。
如何将传统的认知理论运用到产品设计上呢?说故事是一个好方法,「好故事」会让产品产生感染力,把故事情节融入到老人的想象世界,形成巧妙的认知创造。但是,好的故事仅仅是产品设计的一个基础要素,在面对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下,必须具备强大的市场销售执行力,打造优秀的口碑效应,同时,拥有品牌意识才会让产品真正产生穿透力,最后我们归结一句话,让产品有「灵魂」。这样的产品设计才算成功。
■说故事的三个原则
如何让产品有穿透力,有3个原则必须遵守。
第一个原则,故事专注于产品技术力
产品技术力是指产品的技术含量、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一个综合总称。
提升产品穿透力,离不开市场竞争对技术的客观评估,要认清三个出发点:
●认清在同行竞争中具有的技术优势
当适老化产品供货商都只是在强调产品的看得见技术时,例如:桌边圆角,认知白线,半肘扶手、起身省力等概念技术时,你是否拥有看不见的隐性的技术优势。
●认清企业与同行竞争的优势劣势
起步早的企业,跑得快是优势,有品牌知名度优势,但市场终究会慢慢沉淀,大环境的改变,以前的纯制造商都冒险向上、向下整合前进,市场上的优势与劣势都可以一夕间翻盘,牢牢掌握知识产权意识与快速研发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不衰的王道。
●发现企业产品可能的进攻机会,将别人的劣势发展成自己的优势
产品竞争到最后,谁能在红海市场找到自己的优势,将优势作成蓝海,靠品牌、靠技术都可以,但品牌的烧钱不是人人扛的起,研发技术的投入相对可靠,可以运用产品技术加上众筹、区块链、共享经济等互联网+概念的推波助澜,进攻的优势自然能够发挥。
●发现企业产品可行的防御机制,如何规避竞争劣势
在企业发展初期跑得快是硬道理,但是养老行业有太多必须摸着石头过河的内化过程,企业一开始就得多条腿走路,建立防御机制,能作高端技术也能低端供货,让子弹飞一会,市场有了沉淀才容易看清目标,分清主要敌人与次要敌人,做好战略规划,规避竞争劣势。
第二个原则,故事以感质力的思考模式。
感质力是一种心灵感动,让人留下一生难忘的回忆,透过感觉、记忆、经验,转变成幸福的感觉;再将感质力寄托于「有形」的产品上,让顾客留下惊奇和感动,形成无法磨灭的传承文化信仰。例如,许多养老社区致力提供「表面式服务」,包括:很快地辨识出社区老人的姓名、提供会员独享活动的优惠等服务。然而,当所有养老社区都提供相似的服务时,老人在习惯之后,这些服务就会视为理所当然,受感动的程度也逐次递减,因为服务产品缺乏感质力(质感)。建立以质感取胜的方法即建构在「传递幸福力量」、「美化消费情境」、「优质服务体验」、「产品魅力有感」四个面向,同时发展出全面服务感质管理体系为目的。
●传递幸福力量
当老人进入餐厅之前的消费体验,主要与推广有关连,餐厅门前的促销品或是今天主厨的推荐菜色,或是季节性养生菜色的讯息,希望能引发出老人对用餐的体验想象,从而唤起老人对饮食(食之五性三吃)的兴趣,传递幸福的信息。
●美化消费情境
当老人进入超市后所真实体验到的空间感受,理解老人是否能轻易地知道并取得想要的产品与服务,引发出购物的乐趣,这主要和动线与空间环境是否适老,有形物品的摆设是否为友善设计有关,让老人在超市能够享受美妙的购物时光。
●优质服务体验
当老人在大堂中与服务人员的互动时,服务人员所提供服务内容是否优质。其中包括服务人员的眼神接触和响应态度和服务的特色,是否能掌握住老人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产品推荐或是满意的顾客服务,让老人觉得物超所值,并感到惊讶。
●产品魅力有感
指养老社区针对老人所贩卖的产品本身(24节气食品礼盒),不论是食品本身与服务过程所具有的质量表现和独特创意性,能满足老人使用的期待程度,让老人感到主人翁的感觉。
以上的四种面向的产品设计领域,Houde和Hill(1997)认为这种体验是对产品的「观看与感受」的表现,也是一种具体的感官体验,例如:老人在使用产品时的视觉、触觉和听觉等五感运用,让老人有真实的感受,才会有感觉而感动。
第三个原则,故事以人性化原则做产品设计核心。
人性化原则指在设计过程中,以客为尊,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惯、心理状况、思维模式、生理结构等因素,最大程度满足一切生活需求。而优化用户体验的感受过程就是遵守人性化原则。将用户体验围绕着老人的需求,以满足老人需求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营销专家贝恩特·施密特通过「人脑模块分析」和心理社会学说研究用户体验之后,提出感官、思考、创新、行为、关联等五大体验体系作为设计核心,如图所示:
说明如下:
1.感官体验:是诉诸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体验;
2.情感体验:是顾客内心的感觉和情感创造;
3.思考体验:是顾客创造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
4.行为体验:是影响身体体验、生活方式并与消费者产生互动的体验;
5.关联体验:是包含了感官、情感、思考、行动等许多方面的体验。
三、用户体验的创新趋势
用户体验(简称UX)是指消费者(老人)使用产品或者享用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这里说的体验包含产品和产品产生的服务于消费者互动所产生的所有体验。用户体验设计是一项包含产品、服务、活动、环境等多个因素综合性设计,每一项因素都是基于个人或群体需求、愿望、信念、知识、技能、经验和看法考虑等。
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趋势,已经将产品有形感官与无形文化的价值进行整合,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同时用户体验离不开创新感受,虽然设计的趋势是从生活形态与情境出发,为消费者塑造感官体验与思想认同,但唯有通过亲身参与,才能得到感动的快乐,而创新感受就是让人的生活仪式感更有意义。
潘云鹤院士曾说过,产品设计创新感受有三类方法可以达成,且这三种创新模式是紧密联合在一起的:
■三种创新模式
第1种文化类:文化是形成创新设计产品的内涵,通过在产品中巧妙地融入文化艺术元素以实现创新,成为产品设计和创新的底蕴。
第2种人本类:人本是更加关注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协助决策。
第3种技术类:技术是构成创新设计产品的关键要素,是产品创新解决问题所依靠的手段。
■创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