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评的照片)
..........................
作者提问
这是一次扶贫活动,当晚在操场放电影,看到几个孩子目不转睛的看,觉得有点意思,所以拍下来了,望老师能点评一下,谢谢。
.........................
徐晓刚讲评
扶贫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题材,如果您有志于这一主题的创作,就要深入地拍摄组照、专题。如果只是想在活动中间抓拍单张有意味或有趣味的瞬间,来表现主题,这张确实还不算很有意思。孩子们表情、动作比较平淡,衣着、精神面貌也看不出太多信息,直接表现他们,意思不大,难以表现出主题。另一个表现思路是“他们在看什么”,我们给予一定的交代,但画面中也没有传达出来,只看到了一个投影仪。如果幕布是能透射影像的,我们可以借助幕布中的内容,与孩子产生具体的呼应,也有助于表现整个事件的主题。
其实这张照片是在拍摄观众,拍摄人物,对于一个事件来讲,如果您关注的是观众,那么观众就可能成为主体,如果您关注的是观众所看的内容,那么内容就可能成为主体。还有一种可能是既关注观众又表现了观众所看的内容,二者同时呈现,其实就是在表现事件了,主体可以是观众,也可以是观众所看的内容。所以您拍摄时要考虑,是观众有意味、有趣味,还是观众所看的内容有意味、有趣味,还是整个事件有意味、有趣味。找到了意味点、趣味点,也就找到切入点了,之后,再去拍摄。无论主体是什么,别忘了要有助于整个画面的主题表达。
我们看一下著名摄影家,曾获国展艺术类金奖的马杰老师的几幅作品是怎么表现主题的。相信能够明确一下上述思路。
《姥姥村里看大戏》 马杰 摄 在观众中发现了突出的趣味点,重点表现了孩子。侧面表现了主题。
《皮影戏》 马杰 摄 中间的一个孩子目光炯炯有神,最为突出,有意味,皮影也得到了部分表现,主体侧重的还是人,主题也很清晰。
《雨中看戏》 马杰 摄 老人表情庄重,最为清晰,有意味,其他虚化,雨渲染了画面的氛围,交代了环境,深化了主题。
《鲁南年集上的商业宣传》 马杰 摄 观众和演员分量都很重,都有趣味性和意味性,很难说清谁是主体,其实就是在关注事件了,观众和演员共同表现了主题。
总结:
什么是画面的灵魂?就是主题。主题往往体现在作品的标题中,是作者对于画面的理解和感悟,读者通过看画面,看标题,会给出自己的理解。大多数情况下,拍摄时,不能只顾形式而忘了主题。如果能从宏观上把握住主题,想一想有没有表现好主题,相信您的作品会更耐看。如想多看我的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摄影讲评”吧,历史消息里面有200多篇文章了。
我的著作《一招出牛片》上市。
获得方法:(当当网、京东商城、亚马逊有货,进入后搜索“一招出牛片 徐晓刚”,认准作者徐晓刚,即可。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进入当当网相关页面)
关注微信公众号“摄影讲评”,每天进步一点点。更多文章,关注本公众号之后,选择“查看历史消息”,可以看到。
如要投稿被点评,可发jpg大图到[email protected],写上您的疑问,留下电话姓名。如果适合后期,我将会把制作好的照片发回给您留念。所以一定要给我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