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公务员说公考
部委体制老司机出品,必属精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哪吒2》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新晋冠军 ·  22 小时前  
爱可可-爱生活  ·  【[37星]Ola:打破多模态边界,实现图像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413星]llmchat:最直观的统一A ...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iPhone ... ·  3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五个Jupyter实用技巧】1.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公务员说公考

很多人认为,考上了公务员就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快乐幸福,这就是白日做梦

公务员说公考  · 公众号  ·  · 2024-08-04 22:45

正文

文/体制老司机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特别热,可以说热到爆炸了。很多人于是会有一种错觉,觉得公务员一直是这么热,公务员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将会是绝大多数人最好的就业选择。
实际上, 所有你现在看到的普遍性现象,在历史上都可以找到大致雷同的情况。
历史没有新鲜事。
在改革开放之前,全中国只有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是好的就业,其余的就是农民和盲流。那时候,人人都想进到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内,这些都是实行单位制的,也就是一个人的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等等所有的一切,都由单位承包了。
很多人为了一个城市户口,为了能进入这些单位,可以说是挤破了脑袋。
后来改革开放了,国企也改革了,大约到了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市场上的机会很多。相反,因为体制改革,放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断削弱,体制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少。很多单位,尤其是国企越来越不行了,原有的那种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全管的单位制就很难维持了。
最重要的是, 和那些下海打工、做生意的人相比,体制内的人过得越来越惨。
90年代有个说法是“搞导弹的收入还不如卖茶叶蛋的”。
90年代直到进入21世纪的前几年,很多地方财政非常糟糕,连公务员和老师的工资都发不起,乡镇干部天天像土匪进村一样,收提留统筹来发工资。
还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假叫农忙假,到了秋收的时候,要给老师放假,老师要回家收庄稼。我就免费给老师家打过好几次工。
那时候体制内人穷到什么份上可以想而知了。
据人社部数据显示,1992年,有12万公职人员辞职下海,1000多万停薪留职。
再到后来,2007年之后,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好了。那时候,我开始上大学了。毕业后, 我所有的大学同学,甚至是高中同学,几乎没有谁是把进体制当成第一就业选择的,大多都是考虑到市场上去挣钱。
当时学院160多个人,当公务员的,也就五六个人,其他人基本上都去银行、证券、房地产等企业了。
房地产火的那几年,混得好房产中介一个月能挣十几万。
在这种背景下,有几个人愿意考公务员,每个月拿几千块钱的?
其实 那几年才是公务员最舒服的几年 。大多数地方土地财政很好,还有地方平台企业融资搞项目,钱多得花不完。很多地方都以各种名义给公务员发补贴、奖金。尤其是一些发达地区、开发区,工资外的收入是工资的好几倍。
而且那几年还没有八项规定,各种送礼、吃喝、福利,基本上不受约束。
但就算是那几年,公务员依然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选择,是做基建工程,是房地产,是金融,是电商,是矿产资源等等。市场上遍地都是钱,都是机会,很多人连自己怎么挣到钱的都不知道。
相比之下,公务员的性价比是真的不高。
相比之下,现在的公务员,更算不上是理想的工作。
很多地方公务员的收入现在已经规范了,江浙和珠三角地区都经历过一两次的降薪,收入已经没有那么夸张了。而一些经济和财政不太好的中西部地区,公务员的年终奖被砍,或者无限期拖欠。甚至一些地方公务员的工资都无法准时发。可笑的是,有的地方还要求公务员去银行信用贷款给财政用,换言之就是自己贷款给自己发工资。
大多数地方的公务员,其实也就是一个月四五千块钱,一年六七万而已。多的如发达地区城市也不过十几万,少的如河南、甘肃、东北等一些穷的地方,一个月两三千也不是梦。
此外,公务员的工作形式主义严重,缺乏成就感和价值感,而且工作量越来越大,尤其是上面安排下来的工作,永远干不完,年轻人进去了永远都是加班加点,极少能轻松;公务员的晋升现在也很卷了,人才很多,而且遴选、提拔、调动的通道都很狭窄,大多数也只能是熬资历,混日子了;公务员这些年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这个不许那个不能,疫情期间出本地都要审批;体制内的氛围比较保守、封闭、死板,和很多现在年轻人追求自由、创新的思维完全不搭边,甚至是冲突的,很多人进到里面后需要花很长时间痛苦地适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考上公务员,其实就是混吃等死而已。
现在公务员之所以火,根本来讲就是经济不行了,优质的就业岗位太少了,相比较而言,公务员的稳定和收入,性价比就还可以了。
经济永远是最根本的原因。
但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 是互联网,以及身边环境形成了一种“经济很差,就业很难,公务员和编制很好”的思想氛围,绝大多数人因为缺乏信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可避免地被这种思潮裹挟而走。
现在人们每天都要花很长时间刷手机短视频,这些短视频的创作者为了流量,同时他们自己也被“考公考编好”的思潮影响,自然会创作大量支持和美化考公考编的视频内容;平台也会因为这是热点,这是流量而全力推荐,导致很多人每天看到的,都是“考公考编好”的内容。
这种思潮影响每一个人,而每一个人又会去影响身边的其他人。
很多大学生一进大学,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看到师兄师姐都去考公考编,考研,自然也跟着学了。其实,师兄师姐也不知道公务员是啥样,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也是刷小红书,听之前的师兄师姐说的。
而且现在的家长也被深刻影响了。经过各种磨难和挫折的家长,总是会变得保守和世俗,于是总是想让孩子进体制。比如说今年高考,很多家长直接“强迫”本来可以考985高校的孩子去读警校,就是为了编制。
所有人都在这种“考公考编好”的氛围和思潮的推动下,共同炒出了考公考编热。
而且人性决定了,很多人一旦形成了一个认知,而这种认知是和周围其他人的想法一致的,他们就会固化这种认知,并且把这种认知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甚至信仰,不允许其他人反对,也听不进去任何与他这个认知不同的看法。
所以,网上谁要是说考公考编有这不好那不好,不应该盲目考公考编,一定会遭受很多人的口诛笔伐,甚至会有很多人给他扣上“何不食肉糜”“不懂年轻人的难”等等这些大帽子。

公务员工作到底是什么样,考上公务员后的生活是什么样,自己会经历什么痛苦和挫折,自己的性格和特点适不适合干公务员,这些问题大多数人是一无所知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