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鲁柏祥博士
企业让企业家去经营,让我来帮助企业家好梦成真——鲁柏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尔滨日报  ·  今夜,燃情冰雪,“尔滨”不眠 ·  15 小时前  
新闻夜航  ·  限时!就在明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鲁柏祥博士

鲁柏祥:佛本归心明管理01

鲁柏祥博士  · 公众号  ·  · 2019-04-01 10:17

正文

佛本度人

何谓“菩萨”?简单地说,“菩萨”就是觉悟者。《心经》里有句话: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其实这是梵文的音译,意为佛门级第的三个过程:

“阿耨多罗”就是指“阿罗汉”(简称“罗汉”),这一级别要做到“正觉”;

“三藐”就是指“菩萨”,这一级别要做到“正等正觉”;

“三菩提”就是指“佛”,这一级别要做到“无上正等正觉”。

因此,佛门里也是有等级的,但只强调修炼的等级,而不是说佛本身有等级——只看修行的档次和水平。

我们修炼的第一步就要看“人”。我们要从人本身来看“人”的构造, 人其实就是精神借助于肉身居住于无常的当下。人的“神”就神在用“精”去捕捉无常,人根本没有人本身的所谓的“神”。

“人”字造得相当智慧,一个真正的人是三人合一:第一个是肉身的人,众生皆有肉身,从这个意义上讲,众生平等。但实际上众生又是不平等的,原因在于第二个“人”——精神。精神的“人”借助于肉身的“人”,再借助于无常的“当下”,就成了“当下”的“人”——精神与物质双结合。

如果只有精神没有肉身,那叫“鬼”,因此 我们学到的知识一定要与实际、事实相结合,否则到最后都变成了“鬼”; 如果只有肉身而没有精神,那叫“行尸走肉”。而这一切都是与整个宇宙联系在一起, 宇宙无常,所以“人”要与时俱进,才能把握“当下”。 如果“当下”不存在,精神就解体,精神一解体,肉体也随之消亡。 因此,“当下”、“肉体”、“精神”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这三者不能分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人是“三缺二”:第一,没有活在“当下”; 第二,天天只想着让身体享乐,精神却一片“荒漠”。

何谓“当下”?“当下”不等于现在。“当下”即“我现在在这里用这个方法做这个事”。“我”是主体,而且是肉身加精神的“我”;“现在”代表时空;最后还要“在这里”——不仅肉身在这里,精神也要在这里。人做到肉身“在这里”很容易,但是精神“在这里”很不容易。 真的要做到“我现在在这里”非常不容易,李白是深悟其中真义的高人,“对影成三人”不就是这个道理么?月明星稀的夜晚,风平浪静,诗人站在河边,猛然发现人不就是三个“人”嘛:一个“我”的身体;一个月光下的影子;一个水中的倒影——肉身的、精神的、复合的当下的共同构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