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武大本营
军武大本营,以敏锐视角剖析当代社会。我们拒绝以“震惊”“吓尿”等轻佻字眼忽悠众人,输出高价值内容。
51好读  ›  专栏  ›  军武大本营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苏联、印度和朝鲜也能把台湾当棋子耍?

军武大本营  · 公众号  ·  · 2021-03-14 15:02

正文

台湾,都被谁耍过?

我们都知道,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均要在建交公报中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中国人民的感情和中国的现实利益,也是为二战后各种国际法文件(《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所确认的事实。
虽然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对台湾属于中国这一点做了明确表态,但在这个“明规则”之下,还涌动着各种“潜规则”。

▲台湾是第一岛链的重要节点,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因为内战的缘故,两岸长期处于对峙和敌对状态,这就让海外势力有空子可钻。毕竟台湾有机场有港口,有数量排名世界第10的空军,一支相当于印尼海军的舰队,可以充当“不沉的航空母舰”,是一个可以用来对付大陆的力量。
但台湾本身太小,无论是资源还是影响力,均不可能左右大局。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台湾只能充当棋子,供人利用,被当成对付新中国的一张牌的命运。

▲我,永不认输……
不过,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并不相信这一点,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大国领袖”,念念不忘“反攻大陆”,但也正是因为这个执念,反而加固了台湾棋子化的角色。
把台湾用的最狠的当然就是美国了,自从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后,离开美国连生存都成问题,只能主动配合美国的战略布局。不过,二者的诉求有重合之处,也有很大的分歧。

▲为“反攻大陆”进行训练的“国军”
蒋介石想的是“反攻大陆”,为此不惜投入大量资源,维持大量军队,台湾民众最高要缴纳四分之一的收入为赋税,负担非常沉重。
美国在经历了朝鲜战争后,深知蒋介石的计划根本不可行,更不愿意与新中国再度开战,为他火中取栗,只想把台湾当作遏制新中国的海空基地。所以,美国一直密切监视蒋介石的动向,唯恐他瞒着美国,脑子一热自己去“反攻大陆”,把美国拖下水。
然而,蒋介石并不甘心只当棋子,在美国的羽翼下求生存的同时,也在搞各种动作,密切关注国际形势,拼命追求那一点点极其渺茫的希望,但总免不了要被人当作棋子耍弄的命运。

▲从台湾起飞的美国U-2让台湾被美国抛弃
美国为赢得冷战,决定联中抗苏,然后为了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又最终抛弃了蒋介石。美国做出这一选择的依据之一,是通过情报判断大陆已经拥有了能用于实战的核武器,而情报来源,则主要是从台湾起飞的U-2侦察机——由台湾搜集的信息让美国抛弃了台湾(断交、废约、撤军)……
这剧情,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很强,更是充分说明了台湾的棋子地位。
不过,除了美国以外,只要想对付大陆的红色政权,就多少会琢磨台湾这张牌——比如,印度。

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上发起了对印度的反击,以伤亡2400多人的代价,全歼印军3个旅,毙俘敌7000余人,活捉了印军两名旅长达维尔和辛格,大获全胜。
压力山大的尼赫鲁四处寻找外援,向美、苏、英、以等国救助。很快,美国的航母编队就来到了孟加拉湾,苏联也站队印度;以色列在印度满足了挂旗入港的条件后,也加入了向印度提供武器的行列。

▲尼赫鲁是见过蒋介石的
然后,尼赫鲁还想起了他从二战时期就认识的“老朋友”蒋介石——你不是要反攻大陆吗?要不咱俩一块干?正好东西夹击啊。
蒋介石收到尼赫鲁的救援信,却陷入了尴尬。
基于反共立场,蒋介石当然乐见有同盟上门。但他对印度和尼赫鲁又没啥好印象,因为中印关系曾一度密切,期间印度曾多次提出议案,要把“中华民国”从联合国中赶出去,老蒋自然恨得牙根痒痒。
蒋介石在10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本周印度军队向共军攻击,据印自报,激战后逐退共军数里……此战双方虽皆有伤亡,但决无结果,最后仍拖延乎。惟“泥黑路”小丑无耻,说不定从此屈服于匪共也。”

▲印美走得近,老蒋不敢得罪
尼赫鲁都成了“泥黑路”,可见老蒋对这位印度总理的厌恶。另一方面,美国站队印度,承认“麦克马洪线”,又让蒋介石感到了一丝不快,他仍然自诩为“中国领袖”,如果也承认这一点,无疑是对自己“合法性”的消解。
蒋介石指示“驻美大使”与美国交涉,毫无结果,只能发表声明,还不敢提美国,“所谓麦克马洪线系英国在统治印度时期所片面主张之中印间国界,我政府从未接受,且坚决反对……”
虽然不大待见印度,但“反攻大陆”却还是要干的。

▲潜入大陆的特务均被一网打尽
一方面,在舆论上将中印冲突定性为“印度民族主义对抗国际共产主义之战争”,一方面也玩了点真的,1962年10月至年底,蒋介石仍然进行了一系列袭扰大陆的行动,代号“海威”、“班超”,企图在广东沿海建立“游击走廊”。先后有9批武装特工从高雄出发,在广东海丰、惠阳、电白等地登陆,但均被解放军轻松歼灭——大概尼赫鲁也没想到,他盼望的“夹击”就是这个水平。
尼蒋组合,当然无法对新中国形成真正的威胁,但要是把印度换成一个超级大国,情况就不一样了。

1969年3月,中苏关系在珍宝岛武装冲突后降入冰点,苏联一度考虑过要使用核武器,“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但中国的强硬态度令苏联领导人颇感意外,这时候,偏安东南的台湾岛,又进入了苏联的视野,只是这事得悄悄的干,还要先试探试探。

▲魏景蒙是蒋经国的心腹,国民党宣传系统的负责人
1969年5月1日清晨,“行政院新闻局局长”魏景蒙被一个国际长途电话吵醒,对方自称是名为“维克多•路易斯”的《伦敦晚报》记者,希望获得赴台“签证”,有“大事”相商。
这位维克多·路易斯是一个神秘人物,他是正宗俄罗斯人,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在苏联驻外使馆工作过,后来莫名其妙的被关进劳改营,然后又在释放后跑到英国当了记者,同时居然还能自由出入苏联。这种经历和待遇当时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所以一直被认为是“克格勃的人”。

▲这就是那个神秘的路易斯
魏景蒙对这位维克多·露易斯并不陌生,因为就在1968年10月,路易斯就曾经通过台湾“驻日大使”联络来台与魏景蒙会面,并且还见到了当时台湾情报系统的实际负责人蒋经国,希望台湾当局能与苏联“重修旧好”,发展关系,目的当然是对付新中国。
其实,就在1968年9月,蒋介石就指示“新闻局”副局长朱新民在墨西哥与苏联外交官秘密谈判,朱新民汇报,苏方希望国民党势力能反攻大陆,推翻“毛政权”。

▲魏景蒙是国民党文宣部门的干将
曾以中央社记者的身份赴延安采访(前排右二)
此次魏景蒙接到路易斯的电话后,向蒋经国做了汇报,得到了肯定后与路易斯商定,先在维也纳会面。路易斯转达了莫斯科对“反攻大陆”的基本看法——中国内战与苏联无关,如果打起来,苏联不会支持毛泽东;台湾开列所需军火名单;日后国民党军队登陆,苏联可在北方出兵牵制;现在马上开始情报交换工作。
但蒋介石接到汇报后,对此抱有疑虑,毕竟多年来被美苏玩弄的经验十分丰富,不可能充分信任北极熊。同时,美国也紧盯苏台合作的动向,如果蒋介石果然“投苏”,将极大损害美国利益,美国搞不好就会采取断然手段,除掉或换掉蒋介石。
蒋介石对此自然心知肚明,他在日记中写道,苏联想的是“联我除毛”,美国想的是“联毛制俄”,我只好“忍辱负重,自强自新,以趁机待变”。

▲照片上的战士都在铁列克提的战斗中牺牲了
1969年8月13日,苏军在新疆铁列克提地区伏击了解放军巡逻队,制造了流血事件,中苏关系日趋紧张。随着中苏的分裂加剧,蒋介石对与“联苏”的可能性愈加看好,甚至还要求抽调部分优秀空军军官学习俄语。
就在铁列克提事件的同一天,那个神秘的路易斯再次致电魏景蒙,要求见面。一个多月后,刚遭遇车祸受伤,还躺在病床上的蒋介石,召见了蒋经国与魏景蒙,亲自交代与路易斯会商的细则——由苏联提供装备,台湾负责对大陆核设施进行打击,“先毁长江以南之中近程之飞弹基地;其次毁灭北方与西北的核子基地。”
然而,当魏景蒙于10月2日来到罗马准备见面时,却意外地被路易斯放了鸽子。但蒋经国并未失望,他认为中苏不可能和解,台湾必可坐收渔翁之利,“好戏就要上场了,等着瞧吧!”

▲魏景蒙后来将此段经历写成了书
“王平”是路易斯的代号
果然,此后中苏几乎走到开战边缘,事情似乎正在向着蒋经国判断的方向发展。所以,尽管被放了鸽子,魏景蒙仍然与路易斯保持了联系,双方后来再次商定,于1970年10月底在维也纳商谈“合作”。
这次路易斯没放鸽子,10月30日,二人终于在维也纳的某家餐厅见面了。
路易斯表示,“莫斯科当然不会派遣大批军队到大陆和毛作战。不过,可以配合行动,在台湾方面发动反攻时,先以飞弹摧毁中共的海防基地。”他还提醒,反攻大陆,美国和欧洲不会帮你们,苏联反而是有兴趣的,如果不能在未来两三年之内实现“反攻”,以后就再也没机会啦。
魏景蒙表达了担忧——要是登陆成功,苏联又爽约,咋办?路易斯让他放心,因为“社会主义世界里,是容不下两个领导人的”,为此苏联“宁可和非社会主义国家合作”。

▲魏景蒙默默度过一生,但他有个很有名的外孙女张艾嘉
然而事情并未向“坐收渔利”的方向发展,中苏虽然矛盾尖锐,武装对峙,但一直在谈判,并没有打起来。此后,路易斯与台湾的联络也日渐冷淡,甚至不再回复魏景蒙的电报。
相反,美国倒是看到了机会,积极寻求与大陆改善关系,就在魏景蒙与路易斯会面的第二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再过一年,尼克松正式访华——台湾被美苏同时抛弃了,这就是棋子和纸牌的命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