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国演义
中国最大的三国演义爱好者社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里的故事,我们一同赏析,我们以书交友,以文会友,奇文共赏,不亦快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久坐伤身?换个方式坐,反而排湿又养身 ·  昨天  
鱼羊史记  ·  男人有这10个表现,大多人品不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国演义

三国大将丁奉未截杀诸葛亮

三国演义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1-14 07:30

正文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记得诸葛亮祭东风这一细节,周瑜妒忌孔明,想趁孔明在祭风之际除掉他,派了两名大将带领一百个士兵快速前往江边,等孔明一旦将东风借来,便下手杀人。结果孔明事先有防备,派赵云来接人,等东吴的军队到达,诸葛亮已经坐上了赵云的船。东吴将士又乘船追击,却被赵云一箭射坏风帆,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诸葛亮远走。而这两位失败的东吴将领就是丁奉和徐盛。



然而,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孔明不曾借过东风,丁奉和徐盛也不曾受命去杀孔明。其实,丁奉在军事上是个颇有成就的大将,他的大智大勇对于力挽东吴在战争上的颓势,并且获胜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东兴之战。


丁奉读书不多,是个粗人,然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公元252年,孙权去世,魏国趁机大举进攻东吴,诸葛诞和胡遵率领许昌和洛阳一带的全部兵力,倾力南下,一路进发到东兴。东吴方面的诸葛恪率师前往迎敌。


丁奉讲究以速制敌,带领三千先头部队日夜不停地赶往前线。他的观点是“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敌人若占据了地利,我们就丧失了战略优势,无法与之角逐。丁奉的三千军队终于在两天内赶到最前线——徐塘。


当时北风呼啸,魏国的将士们正在船上喝酒。丁奉鼓劲说:弟兄们,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说完,他脱掉盔甲和衣服,一个老人家赤膊着身体,在寒风中奋起兵刃,也真够拼的。但魏国将士们并不觉得这是拼,都觉得是一场滑稽戏,站在船头上取笑。没想到,丁奉这老人家拼起来谁都挡不住,他带领勇士们跃入敌方阵地,手起刀落,杀得敌军手忙脚乱,纷纷逃窜,“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魏军遂溃”。这一段历史,在《三国演义》里也有描述,顿时刷亮了丁奉的形象,丝毫不在其他虎将之下。



丁奉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同时也明白,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成败的关键,往往就在一两次局部战斗上,甚至就在一个小战略点上。丁奉就是看到了这个关键点,因此奋不顾身,以一场“行为秀”麻痹敌人,然后撕破敌军阵营的口子,以局部的敢死队行为,造成敌军大面积的溃败。


史上很多大战役,未必是在大范围内拼杀到底,而是在一个点上见胜负,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或会造成全盘的失败,所以史书经常以局部地点来命名整场战争。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 海浪(微信号:cn13714009527)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明代大儒王阳明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 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智慧。王阳明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为什么能成为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一起走近大儒王阳明吧~

古文观止

荐语: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古今佳作,开卷有益!

上下五千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