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主编温静
速递传媒信息,对接行业需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政事堂2019  ·  发钱的城市,才是好城市 ·  3 天前  
政事堂2019  ·  中国经济,开启刺激 ·  4 天前  
大白话时事  ·  A股久违长阳的原因 ·  4 天前  
主编温静  ·  最新!一批都市情感剧待播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主编温静

新政为电视剧行业发展支了哪些新招?

主编温静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9-11 23:56

正文



传媒内参导《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针对目前电视剧行业出现的新现象及新趋势,对促进国产电视剧繁荣发展提出十四点建议措施,这对于行业的良性发展和电视剧生产制作的各个环节将起到强有力的规范和支持作用。


来源:言之有范(ID:yzyf2014)

作者:徐妤函 关卓伦


9月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针对目前电视剧行业出现的新现象及新趋势,对促进国产电视剧繁荣发展提出十四点建议措施,这对于行业的良性发展和电视剧生产制作的各个环节将起到强有力的规范和支持作用。


随着《琅琊榜》《人民的名义》《欢乐颂》等一系列精品的出现,当下国剧开始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瓶颈和问题依然存在,不容忽视。

 

一、三大要点,政策支了哪些新招

 

实施精品战略

 

这与年初出台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中的“实施精品战略,努力攀登艺术高峰”不谋而合。从对优秀电视剧剧本的扶持,到对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等几大主题题材的肯定,再到对原创的着重鼓励,以及打造中国品牌,推动优秀电视剧走出去。“优秀的作品应当是价值内涵和艺术品格相统一的”,实施精品,内外兼修——而这也应当是“国剧”的未来。

  

鼓励和建立电视剧良性发展机制

 

首提规范“明星片酬”。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实行电视剧的投入与分配机制,《政策》指出要“规范购播和宣传行为,维护行业健康发展,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小鲜肉现象急需整改,新人将拥有更多机会,而老戏骨将更受青睐。

 

更新发展思路,网剧、电视剧双标宣告结束。按照媒体融合的总体思路,对电视剧、网络剧实行同一标准进行管理”,政策的出台对于整治当下网剧存在的诸多乱象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网剧无论是从艺术品质上,还是思想内涵上,都要与电视剧同一标准,支持生产创作主旋律。

 

完善要素建设

 

促进人才培养,构建多元人才体系。加强对电视剧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对相关人才“扎根生活”精神的培养以及“表现生活”能力的锻炼,从台前到幕后构建起多元的人才体系。

 

加强公共服务,更加凸显人性关怀。保障电视剧从业人员社会保障权益,提升对于电视剧从业人员保障的能力,鼓励设立保障基金。

 

完善投入机制,规范社会资本。引导规范社会资本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规范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电视剧创作生产。”这一方面表明了我国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群众文艺的决心,另一方面从政策上为引导社会资金涌入电视剧行业开了更大的“口”。

 

二、三大问题+反思:电视剧制作瓶颈亟待突破

题一:电视剧产业的供给侧改革需要深

现象:电视剧行业的供需失衡

 

2012年之后,我国电视剧的制作数量开始呈现减少趋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开始凸显。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各类电视剧制作机构制作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共有333部、14867集,相比2015年,电视剧的部数和集数都略有下降,这与提高供给质量、推动电视剧领域供给侧改革有关,也是电视剧制作生产质量门槛和观众需求的进一步提高使然。但仍有400多部近20000集电视剧由于质量问题没有通过公示,成为“僵尸片”。

 

 

但也不难看出,虽然部数大幅度减少,但总集数下降不大,这是因为近年来电视剧单部集数普遍增多。近期,《海上牧云记》便因内容支撑不起冗长的集数惨遭湖南卫视退片。2012年以前,国产电视剧的平均集数控制在30集以内,到了2013年,平均每部电视剧突破35集;2015年,国产剧的集数已经达到了平均每部42集。


今年的玄幻大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达到了58集,而《如懿传》更是直奔90集大关。另一方面,电视剧制作机构开始风起云涌。据统计,2016年年底,我国具有电视剧制作资质的制作机构在1.2万家左右,因为几乎没有准入门槛的限制,影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影视剧终究不是赚快钱的地方,粗制滥造的影片不仅无法正常市场流通,也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

 

电视剧的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还是优质的内容,低端产品的过剩和高端产品的不足,一直以来制约着国产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入。

 

关于这些“天价”是否能够反映目前电视剧市场的供求关系?答案是肯定的。由于电视台与各大视频网站对“流量明星”的竞相争抢,在明星资源市场这一领域的供不应求加剧了这些明星价值的迅速膨胀,“资本的宠儿”与“宠儿的资本”本来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明星的作用被极端放大,一方面,有明星的电视剧因好卖而好拍,没明星的电视剧就不卖不拍;另一方面,许多从业者对“天价片酬”怨声载道却依然为寻找这些明星资源而竞相奔走。种种矛盾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当前市场供求关系的现状。


另一个对目前电视剧市场供求关系比较贴切的描述是当前中国的影视领域产能过剩,这也是导致“天价片酬”的直接原因之一。每年有半数以上的作品不能出现在荧屏,只有知名演员参与的大制作才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保证。知名演员甚至可以通过参股方式,获得巨额回报。过高的片酬极可能加剧影视领域的寡头垄断,进一步导致市场失序。

问题二:天价片酬带来的市场隐忧

现象:演员“漫天要价”,天价片酬引争议

 

随着《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的出台,“天价片酬”现象开始有了整治的药方。一直以来,演员“天价片酬”被称为是悬在中国影视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业内人士表示,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甚至部分演员的片酬占到了电视剧全部成本的50%—80%。孙俪6000万,Angelababy8000万,《如懿传》的两位主角加起来1.5亿,这些数字已经膨胀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因为演员的“天价片酬”导致制作经费严重被占用,编剧、后期配音等幕后工作人员的酬劳极低。

 

著名电影人成龙曾表示,演员片酬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其实不然,随着大量资本涌入影视娱乐业,和中电视剧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自带流量的演员更加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使得影视剧实现更高的收视率。


如此来看,天价片酬”的锅不能完全甩给明星,资本过热,市场需要回归理性,不论是影视剧制作人还是观众,都应该调整心态,将更多的注意倾注于电视剧本身,给影视创作营造一个良性氛围。

 

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的定价是遵循一般市场规律的,即价值决定价格,且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电视剧作为文化产品,当然也不例外。


反观当下电视剧市场频频出现的“天价片酬”现象,其实也并不能跳脱出这一规律。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对这些明星如何定价?二是这些“天价”是否能够反映这其中的供求关系?回答第一个问题要从明星的价值说起,价值决定价格。

 

首先明星很难被统一定价。马克思在他的劳动价值理论中对劳动的价值是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去衡量的,但如果给这些明星发“工资”,这个数字会是多少确实不好估量。按照给商品定价的思路,给明星定价就必须回答“是谁制作了这些明星?”“制作这些明星的成本是多少?”这两个问题。


与盘子、碗等普通商品不同,这些“活劳动”背后并不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们恰恰是有差别的。明星的制作成本包括“制作成本”和“成长成本”两部分,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明星的成功出品,与其制作团队、经纪团队、甚至是明星出演的作品本身都密不可分,这些需要计算进明星本身的“制作成本”。


明星自身成长、培训等过程叫做“成长成本”,与流水线生产产品不同,只要掌握技术,换谁来做这些杯子和碟子的价值都是一样的,但明星不同,他们具有文化产品的特性,是有差别的并无可替代的,是有自身先天资源和后天禀赋的显著区别的。因此他们很难由政府统一定价,这些“活价值”很难被统一认定。

 

其次流量明星价值高。但明星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的产物,粉丝越多其商业价值越高,明星效应就相当于互联网产品的“流量”,而流量越多自然后续的衍生价值就越高。影视行业资本汹涌,“热钱”竞相游走,做事都是“一气呵成”,“干完一票就甩手走人”。投资方拿出的投资越多,他预期的资本回收只会更多,期望周期也是没有最快只有更快。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流量就是绝对的“资本”,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能够自带流量的明星自然价值就一路飙高。:国剧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体现社会价值?

现象:不论国内国际,国产电视剧的影响力与传播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国货当自强,国产片崛起,不是说说而已。近年来国产电视剧不断在海外开疆拓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论是出口数量还是拓展区域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一部好的电视剧在民众中产生的作用可能比建一个工程项目更明显、更深刻、更长远,因此,国产电视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就如一张隐形名片,展示着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传统和现代生活。

 

根据中国国产电视剧出口市场分布结构图来看,国产剧的主要辐射范围还是亚非部分国家,而对于日韩和欧美市场的冲击不大,影响有限,由此而带来的文化输出亦会受到限制。以前几年的现象级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一部韩剧火遍整个中国,甚至带动了韩国相关的服饰、美妆、旅游和饮食的发展,就这一方面来说,国产影视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思:电视剧背后,是沉甸甸的

电视剧产业所面临的是巨大的观众群体,特别是在我国,在电视机前拥有高达12.8亿的观众群体,即使是在网络视频愈演愈烈的今天,还要算上有将近9亿的观众在网络前成为各种各样电视剧的忠实粉丝。据统计,2016年,中国的电视剧观众,在电视端、PC端、移动端,复合规模约为11亿人,2016年平均每人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长为152分钟,占据每人每天休闲娱乐总时长的近乎三分之一。所以说我们的电视剧为什么需要精品?


是因为其受众几乎涵盖了全社会的各个阶层,是因为其规模几乎覆盖到了每一个人每天的休闲娱乐中,也是因为其内容承载了太多包括传播主流价值观、培育文化消费习惯在内的社会责任。在电视剧背后,承载着沉甸甸的文化重任,可以说,电视剧是距离大众最近的文化产品之一,如果电视剧在制作、宣传或是播出,哪怕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所导致的波及之广、范围之大、影响之坏将是无法控制的。

 

所谓精品,就是最好的产品,不是常品,不是次品,不是赝品,更不是废品和危险品,它的特性在于“不随空间的拓展而缩水,可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值”。精品电视剧,其拥有幽远深邃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力,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发酵成全社会蔚然成风的良好生态。加强电视剧精品建设,一方面是从内容上鼓励和扶持具有优秀思想价值内涵和艺术品格的电视剧制作和生产;另一方面是从管理上对电视剧生产和传播机制加以规范和引导,形成精品“惯性”。



延伸阅读


《史上最严整治!明星"天价片酬"有人管了》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传媒头条(ID:cmtt6636)综合


演员“天价片酬”,堪称悬在中国影视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今年初,有业内人士公开表示,“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一部成本3亿元的电视剧,明星拿走2亿元片酬。”相关数据显示,部分国内演员的片酬甚至已达到影视剧全部成本的50%到80%。 

 

针对这一乱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社部等五部委在日前联合下发的通知中指出,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剧投入、分配机制,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综艺节目、网络剧参照电视剧的规定执行。 

 

事实上,官方表态要遏制明星的天价片酬并不是第一次。2016年,广电总局要求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并提出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 

 

明令之下,明星片酬为何难以刹车?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大量资本涌入影视娱乐行业,中国影视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多种电视剧品类呈现爆炸式增长。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知名演员参与的剧集更易吸引关注,拥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因此,资本与明星一拍即合,成为“天价片酬”的重要推手。

 

“主旋律”将成荧屏主力

 

通知一、二、四条均涉及主旋律题材,无论是创造规划、剧本扶持、播出结构,通知从不同的方面对主旋律题材进一步要求和细化,此举无疑将会使得“主旋律”成为荧屏主力

 

其实,对于主旋律题材,从今年的相关通知中,已经多有涉及。

 

比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6月28日主持召开加强电视台节目制作播出管理专题会议,专题研究如何高标准地把电视台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

 

 第一,电视台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在践行职责使命中守正出新;

 

 第二,电视台要全身心投入书写人民伟大实践,在记录时代进步中砥砺创新;

 

 第三,电视台要牢记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在传播真善美中弘扬正气新风;

 

 第四,电视台要坚定文化自信,始终植根民族文化,在传承发展中推陈出新;

 

 第五,电视台要发扬工匠精神,打磨精品力作,使其在大浪淘沙中历久弥新。

 

先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要求,强化重点时期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管理调控,提前审查、重播重审,原则上不得编排娱乐性较强、题材内容较敏感的电视剧。

 

遏制天价片酬

 

通知三条还指出,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这也是今天朋友圈最受关注的地方,此举无疑是对明星天价片酬开刀

 

由于电视剧大部分都是预售,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未拍先买”,电视剧预购阶段,选取“大牌+名导+名编”阵容更受关注。

 

不少电视剧为讨好电视台的原则进行选角,即使导演、制片们明知观众看剧已经不再注重明星效益,但却为了能播出,依然会选择大牌。

 

电视台片面单纯以明星论价,客观上造成了拍摄制作成本结构不尽合理、分配比例失衡,影响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也使得大牌明星供不应求,出现天价片酬,滋生出拍戏不专业等行业乱象。

 

2016年8月26日,央视播出“天价片酬”专题新闻,片中就国内演员高片酬的事情做了报道和点名批评,天价片酬导致制作经费严重被占用,编剧、后期配音等其他工作人员的酬劳极低等问题。

 

《人民日报》去年9月也发文痛斥演员天价片酬,文章称,不少影视剧里,用于演员薪酬的花销占到整个项目费用的一半以上,而最该花钱的后期制作、特效等环节,却只能在有限的预算里“戴着镣铐跳舞”。

 

去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购播工作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划定明星演员范围、以明星演员为议价标准。

 

打击收视造假

 

通知五条指出,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对于收视率造假的问题,总局多次三令五申。

 

2015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召开专题会研究签署反对唯收视率、放弃收视对赌、规范电视剧购播行为的自律公约,《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也已出台。

 

据媒体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所非法窃取。

 

收视率造假也造成了电视节目质量的下降。今年两会,编剧赵冬苓就提议对这些行为用刑法打击,“这种赤裸裸的商业欺诈,应该用刑法打击。以前给电视台行贿,类似违法犯罪入刑后就好很多。

 

收视率造假是万恶之源,有评论称,只有真正实现收视率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才能促进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总局的通知也提到,推动建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中国特色收视调查体系,引导调查机构完善传统抽样调查、大样本收视调查、跨屏收视等收视调查方法和模式。

 

建立起完善的、合理的评估评价体系,让电视从业者有章可循,才能让收视率造假彻底杜绝。

 

无许可证均不得上网播放

 

通知六条指出,规范网上播出影视剧行为,未取得新闻出版广电部门颁发许可证的影视剧一律不得上网播放。

 

2016年年初,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就提出,网络剧和自制节目电视台不能播的,网站也不能播。

 

从去年12月19日开始,所有视频网站的网络大电影、网剧、网综等网生内容都需填写重点网络原创节目信息登记表,实行备案登记制度,并由视频网站统一盖章报送省局备案。

 

备案登记的网大和网剧,不仅要填写不少于1500字的内容简介,还需要撰写不少于300字的思想内涵,而且备案名称必须与上线播出名称保持一致,不得擅自拍摄重大和特殊题材。

 

今年,一年一度的中广联电视制片委员会年度大会在京举行。继去年首次通过大会公开宣布网络剧内容管理政策后,今年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的管理规范再次对外提前解读,并首次提出未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的剧目,不得违规改为网剧上线播出。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透露,这一要求其实早在总局此前公布的多项文件和通知中有所强调,但由于去年网剧的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了原本备案为电视剧的作品,到了发行阶段,因为电视剧审查有难度、要修改的地方更多,或者与网站签订了播出协议,而临时改为网剧播出,并不经过电视剧司审核的情况。

 

毛羽称,这并不符合电视剧审查播出的许可规范,未来将加强监管,一旦在电视剧司进行过备案公示,必须经过电视剧司的最后审核,拿到播出许可证后才能发行。不过,如果遇到剧目确实不再在电视渠道发行,而只在网络播出的情况,可以由制作方向电视剧司提出撤销申请,再转为网络剧上线,此前的网剧《精绝古城》其实就属于这一情况。





推荐文章
政事堂2019  ·  发钱的城市,才是好城市
3 天前
政事堂2019  ·  中国经济,开启刺激
4 天前
大白话时事  ·  A股久违长阳的原因
4 天前
主编温静  ·  最新!一批都市情感剧待播
5 天前
郭霖  ·  Say Hello to Retrofit
7 年前
电影工厂  ·  只看一眼她的臀,保你一夜无睡眠
7 年前
陈安之  ·  女人,胖一点命好!不信你看!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