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测验题】科技计划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安排,以财政支持或以宏观政策调控、引导,由____组织和实施的科学研究或试验发展活动及相关的其他科学技术活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____前瞻性、引领性布局。”
A.市场力量 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
B.市场力量 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
C.政府部门 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
D.政府部门 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
解析:
科技计划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安排,以财政支持或以宏观政策调控、引导,由政府部门组织和实施的科学研究或试验发展活动及相关的其他科学技术活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这项重要改革举措将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管理模式,激发创新活力,使科技计划更符合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摘自新华社2024年8月25日报道《学习〈决定〉每日问答|如何理解改进科技计划管理》)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测验题】非共识项目是指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因其____的理念而与现有知识体系和共识不一致的项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专家____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
A.创新性、颠覆性 实名
B.创新性、颠覆性 匿名
C.整体性、系统性 实名
D.整体性、系统性 匿名
解析:
非共识项目是指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因其创新性、颠覆性的理念而与现有知识体系和共识不一致的项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这一重要改革举措为非共识性创新提供了新的支持模式和路径,体现了对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的重视,对于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促进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项目评价上,要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评价制度,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建立非共识科技项目的评价机制。”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是符合非共识项目特点的一种评价机制。采用专家实名推荐,不问出处、不设门槛、不唯申请者过往业绩,更加有利于打破常规、识别人才。实名制有利于发挥专家个人影响力,激励评审专家发挥伯乐作用,也有利于强化专家个人推荐责任,对专家行为形成约束,避免项目评审专家因个人动机而出现的低水平评审和投机行为,降低推荐风险。(摘自新华社2024年8月26日报道《学习〈决定〉每日问答|怎样理解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
据新华社2025年1月22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规划提出,到____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____,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A.2027 基本实现
B.2027 全面实现
C.2035 基本实现
D.2035 全面实现
解析:
据新华社2025年1月22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在主要目标上,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着眼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规划从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若干领域提出了主要目标。
具体来看,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据新华社2025年1月22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____。
A.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B.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强化政策供给
C.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D.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E.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梯次推进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实现全面振兴,防止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
F.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G.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
H.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积小胜为大成
解析:
据新华社2025年1月22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八个坚持”和“三个统筹”。
“八个坚持”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梯次推进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实现全面振兴,防止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积小胜为大成。
“三个统筹”是:统筹不同区域,合理确定阶段性重点任务和推进时序,尊重客观规律,科学把握乡村发展演变规律和趋势,不超越发展阶段,不提脱离实际的目标;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
国家统计局2025年1月2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____;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之比)达到2.68%,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____位。
A.第二位 15
B.第二位 12
C.第一位 15
D.第一位 12
解析:
国家统计局2025年1月2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R&D投入强度持续提升。2024年,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之比)达到2.68%,比上年提高0.10个百分点,略高于“十三五”以来年均提升幅度,保持稳步提升态势。从国际比较看,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2位,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2.11%),并进一步接近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2.73%)。
农历甲辰龙年只有354天,而乙巳蛇年却有384天,后者比前者足足长了30天。同是农历年,蛇年倒比龙年长。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有____。
A.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以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并兼顾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而制定
B.中国农历历法规定,以月相“朔”所在那一天为每月的初一
C.现行公历是一种阳历,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即为一回归年
D.闰月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无关
解析:
农历甲辰龙年即将别去,乙巳蛇年日渐临近。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有心之人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甲辰龙年只有354天,而乙巳蛇年却有384天,后者比前者足足长了30天。同是农历年,蛇年倒比龙年长,这是何故?这30天长在哪里?
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以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并兼顾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而制定,是一种阴阳合历。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解释说,中国农历历法规定:以月相“朔”所在那一天为每月的初一,下次“朔”的日期为下一月的初一。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由于一个月的天数要用整数表示,因此有时是小月29天,大月30天。由于“朔望月”本身也长短不一,相差近半天,所以可能会出现连续几个大月或连续几个小月的情况。一个农历平年有12个月,长度为354天或355天。
现行公历是一种阳历,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即为一回归年,平均长度约为365.2422天。由于一回归年的平均长度并非整数,公历年设置了平年和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我国古人采用增加闰月的方法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和回归年的长度接近,在19个农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年有13个月,称为闰年,年长384天或385天。这样,19个农历年和19个回归年的天数就几乎相等了。
闰月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有关,闰月会被安排在农历没有中气的月份。古人将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二者相间排列。农历历法规定每个朔望月都有一个中气,如果某个月中不包含中气,这个月就不是正规的月份,而被算做是上一月的闰月。
杨婧表示,即将结束的甲辰龙年是一个平年,全年354天,起于2024年2月10日,止于2025年1月28日,而马上到来的乙巳蛇年则是一个闰年,被安置了一个“闰六月”,年长384天,起于2015年1月29日,止于2026年2月16日。(摘自新华社2025年1月22日报道《乙巳春节趣谈:蛇年倒比龙年长,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