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求职百科
猎聘旗下专业猎头、资深HR和职业生涯导师,教你超实用的求职技巧,解决你的各种职场困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求职百科

年过30乏竞争力,要不要转行,如何切入?

求职百科  · 公众号  ·  · 2020-04-24 13:00

正文


作者 | Jessie职业规划 编辑 | 职伴君

来源 | 知乎



转哪?如何切入?这也是每个想转行的人共同的困扰:转哪个方向?怎么找到适合自己又有发展前景的岗位,没有经验怎么转?要是转不成功结果更糟糕怎么办?


这些困扰带来的情绪就是纠结挣扎,焦虑,以至于过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1



我辅导过上百名学员,总结下来转行的主要原因有:


1) 不喜欢,不喜欢工作内容 (枯燥、不感兴趣、没有成就感), 不喜欢工作的时间和强度 (倒班加班严重,没有私人时间)


2) 不胜任,做得很痛苦 (能力不胜任,在销售岗、技术岗尤其突出)


3) 低回报,收入低晋升慢,看不到发展前景。


一句话:现在的工作不喜欢,不赚钱,也不能让自己更值钱。如果三个全中,不转还留着退休啊!


重点来了,综合上百名学员的转行成功实践,不讲高大上的理论,只告诉你最实操有效的方法。



2



转行三部曲:选方向、定目标、做准备


第一步: 选方向,这是转行最关键的一步。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常规的做法是看行业报告、看哪些岗位热门又赚钱,然后从中选一个试试,这个步骤有一定价值,但不建议一开始就这么做,因为你会看花眼,最后因为信息太多导致无从下手,很多人在这个阶段受挫行动停滞。


这好比要你在没品尝之前,要在一堆食物里面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种,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你仅凭别人的评价或者受欢迎程度,你觉得能一次选对你喜欢的口味吗?大概率是很难的。


但如果说在选择之前你对自己的口味进行验证,喜欢甜的还是咸的,水果味还是巧克力味的,有没有什么忌口,同时了解食物的口味和特点,这样选对的几率就会大大提升。


这些判断依据,都需要在过往经历里,对自我进行持续的认知,知道自己的兴趣方向,性格特点,能力优势,以及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一个人越了解自己,就越有力量,因为他知道如何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力。


清晰的自我认知还会促进一个人有意无意地去接触相关的职业,而一旦遇到就可以立刻识别外在的表现,就容易抓住机会,容易看到机会。


关于自我认知探索推荐一个好用的工具,乔哈里视窗。


1) 公开区: 我们知道,且别人也知道的能力。众所周知的能力,说明自己驾驭的很好,已经展现出了优势


2) 隐藏区: 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能力,是没有好好利用尚未充分展示出来的天赋,那么接下来要有意识的把它转化为公开的能力;


3) 盲点区: 自己不知道,但是别人知道的能力,是被自己一直忽略、误读,不以为然的部分,但实际上这些能力已经形成了你的优势


4) 未知区/潜能区: 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的潜能。是没有被开发的部分,蕴藏着新的可能性的部分,值得好好利用;


自我认知的策略是:盘点利用公开区、展示隐藏区,缩小盲区,探索未知区。这也是我们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我在做咨询的时候,有些学员,甚至自身条件非常优秀也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平平无奇。造成这种巨大的反差,一方面是因为学员对自己认知的程度不够,另一方面选择不适合的工作,无法得到持续的正向反馈,因而打击到了自己的自信。


在我10余年的HR职业生涯里,招聘面试培养过无数人,还没有遇到过一无是处的人。


错误的自我认知,会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


对自我认知有三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1) 就是借助专业的测评和专业人士的解读,很多人做了很多测评,但是觉得没有什么帮助,是因为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解读,测评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甚至会因为一些误读造成反效果。


2) 通过有目的的探索和实践,及时的归纳总结,比如去学习新技能,去尝试一个爱好或去考一个证书不断地刷新和拓宽自我边界。


3) 回顾那些重大经历,挫败或者荣耀时刻,这些矛盾和冲突中往往隐藏着自我发现和提升的机会。


梳理完之后,就可以用这个结果先做第一步筛选:排除自己讨厌、排斥的行业。


为什么不是先选出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呢?其实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很难分辨自己真正的兴趣,其次,你感兴趣的领域,不一定就会有对应的工作机会给到你。


最后,只考虑兴趣不考虑发展前景,或者能否胜任最后也不现实,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理想不能当饭吃。


就如一开始只考虑兴趣,把兴趣变成了工作,最后一步步走向被动。


喜欢与否是主观意识,正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你觉得程序员的工作很枯燥,但有人非常的乐在其中。


又比如一些热门的领域比方说新媒体运营,如果你本身就很不喜欢追热点,反感各种炒作,那你一定不会有兴趣。


不喜欢的工作比较难做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在职业发展领域也是适用的,如果你天然的排斥和抗拒,你上手就会比较慢,哪怕你能力很不错,能做好你不喜欢领域的工作,但也很难长久。


毕竟工作不是做两年,而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一天八个小时都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间长了哪怕收入不错,也会没有动力,倦怠感。


所以兴趣是用来给我们做筛选项,你要用它找到你不讨厌的领域。


所以单纯的研究行业有没有发展前景并不是太现实,因为如果你对这个领域很排斥,再有前景跟你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之后在剩余的领域里面再去找有前景的行业,几个简单好用的办法:


1) 在本地招聘网站上去看那一类工作比较多,薪资比较高,在看这一类的工作发展路径是怎么样的?往后延伸几年,有没有更好的发展。


2) 去了解当地城市的支柱产业有哪些,把这些产业里面的头部公司找出来。支柱产业说明政府的扶持力度会比较大,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大的变化。


3) 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刚需型或属于有需求的新兴产业。


把你选出来的不讨厌的行业和有前景的行业中相交集,就是你需要去重点了解的行业。




3



第二步:定目标,目标包括了目标企业和目标岗位,就是确定你想要去的公司和职能。


于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主要是看他在行业里的位置,如果是小公司实在没有什么名气就要看他是否靠谱,可以参考我的另外一个回答。


至于岗位,优先选择公司的核心岗位,核心岗位就是公司业务价值链里面创造主要价值的那一部分。


举个例子,比如同样是互联网公司,就有一个说法:阿里的运营百度的技术腾讯的产品,这些都是属于公司的核心岗。




4



第三步:做准备。这个准备不是说直接进入求职阶段,而是需要有一个对岗位调研和学习的过程。


这个准备也是交叉论证的过程,帮助我们确定最后的目标岗位。


一、准备调研岗位信息:


1、职位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一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样的?

2、职位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如何?

3、职位对于人有什么样的技能知识或者个性的要求?

4、在这个岗位上的优秀员工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5、岗位的薪酬福利工资,梯度大概是什么样的?

6、岗位日常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通常怎么解决?

7、这个岗位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是什么?


二、学习准备:


去一些知识付费平台找目标岗位的入门课程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岗位的了解,可以判断自己对岗位的兴趣度和上手难易度。


常用知识付费平台:知乎live,荔枝、千聊、有讲、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馒头商学院、插座学院


三、求职准备:


在求职实践中提升是最快的,找一些意向度不高的类似岗位进行练手,市场会给你最有效真实的反馈。


转行是个通往你理想人生的新起点,任何时候都不晚,三十岁该做没做的事情,四十岁会继续出现。


蔡康永的那段话形容很贴切: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