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商学堂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每天为您提供,国际时事,热点资讯,经商策略,文化哲学等有价值的内容。
“管理是管理事务,领导是领导人心。
”
领导者
:
看透变化的趋势,指出团队组织应该前进的方向,并描绘出美好的愿景,能够激发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带领团队组织朝着描绘的美好愿景前进。
管理者
:
制定目标,按照既定目标对团队组织进行管理,带领团队组织实现目标。
然而,大多数企业频于管理,而乏于领导。本文从五个方面区分一下管理与领导,供大家参考!
如果一位经理人员管理行为过多,而领导行为过少,就会发生:上下级的关系很紧张,而工作推进受阻,上级在与不在,下级的表现判若两人。
如果一位经理人员领导行为过多,而管理行为过少,就会发生:常常用个人魅力和组织关系去管理团队,出现“你好我好大家”的局面产生,甚至还会山头或帮派林立。
一位经理人有两个身份:一是
管理者
,
二是
领导者
管理者注重效率,领导者注重效果
。
管理者把事情做正确,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发挥作用的基础是职位权力(强制、惩罚、奖赏),领导者发挥作用的基础是个人权力(对下级的关照关爱、个人专长、智慧、人格魅力)。
管理循环:
计划—实施—检查—改善;
领导循环:
愿景—动员—展开—学习。
管理循环就是指PDCA,闭环管理。领导循环是通过愿景来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使人们能够自动自发,并通过自主学习来推动工作进程。改善+学习,才是高质量完成任务的根本保障。
管理行为:
关注计划与预算,组织及配置人员,控制过程并解决问题;
领导行为:
确定方向,整合利益相关者,激励和鼓舞下级。
管理行为重在建立秩序,领导行为重在产生变革。
领导认知:
外圆内方,
领导者的主导行为是激励追随者意愿、培养追随者能力。领导者的变革逻辑是先有感受再推动变革。
管理认知:
外方内方,
管理者的主导行为是强化职责、执行制度。管理者的变革逻辑是先有理性分析再发动变革。
管理行为,往往产生对立关系。
管理行为组织化,是指在处理问题时,要依照企业标准而非个人好恶来做决策,避免下级把矛头对准上级,认为是上级个人有意难为他。
领导行为,往往产生追随关系。
领导行为个性化,是指对下级的关心、爱护可以有自己的风格。管理行为都是相似的,而领导行为各有千秋。
清晰界定管理与领导,进而平衡好管理与领导的关系,经理人的工作就会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有以下的准则:
1.提升你的团队
一个人一旦走上管理岗位,特别是主要管理岗位,其成功之举就不再是发展自己,而是发展别人。也就是说,领导者行使领导职权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断地发现别人、发展别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团队提升的过程。
用韦尔奇的话说就是
“在你成为领导以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以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
拥有最好球员的球队并不总是赢得最终的胜利,但同等条件下,获胜的几率要高,作为管理者,你应该去创造这个或者优于这个条件或者环境。这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管理者,你不是让你变的如何如何的强,而是让你的员工变的更强,变得更会协同。
2.正直,赢取他人的信任
作为管理者,首先你要正直,以坦诚精神、透明度和声望,建立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感。
对某些人来说,成为管理者意味着开始了自己的权力之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使用一些不入流的手段,同时,他们喜欢对人和信息保持控制的感觉。因此,他们会保守秘密,不透露自己对员工及其业绩的想法,把自己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想法储藏起来。这种举止当然可以让领导建立起自己的地盘,但是,它却把信任排斥在了团队之外。
当领导们表现出真诚、坦率,言出必行的时候,信任就出现了,事情就是这样简单。你的员工始终应当知道,自己的业绩表现如何,公司的业务进展怎么样。作为领导者,你必须战胜自己的本能,不要试图掩盖或者粉饰那些糟糕的信息,否则,你就可能损失自己团队的信任和能量。
3.懂得工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