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昌法院
快速了解法律资讯、便捷获取司法服务
51好读  ›  专栏  ›  文昌法院

防锈工程“缩水” 法院调解“除锈”——文昌法院龙楼法庭调解一起产品质量纠纷案

文昌法院  · 公众号  ·  · 2025-02-26 17: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齿轮锈蚀始于毫厘偏差,大厦倾颓起于微末裂纹。当市场“内卷”扬起漫天尘沙,唯有以质量为锚的企业,才能在风暴中守住航向。多少璀璨品牌因品控失守化作流星,坚守质量“生命线”方能成为市场的灯塔。

——“哥昌”致读者



锈迹斑驳结难解



“这钢梁内侧的焊点根本没处理!”“我们施工时天气潮湿影响效果。”龙楼法庭法官带着书记员站在甲公司厂区,看着双方负责人面红耳赤地争执。被晒得发烫的钢结构表面,新旧锈斑如地图般交错,诉说着两年来的纠葛。

现场勘查时,承办法官注意到一个细节:被告A公司负责人总下意识用脚尖碾着地面碎渣,而原告甲公司厂长始终攥着那份泛黄的合同。“质保期五年白纸黑字写着,现在不到两年又出问题,必须给个说法!”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法官递来两瓶矿泉水,招呼双方在阴凉处坐下:“咱们先不争对错,就说说各自的实际困难……”



利弊分析破僵局



回到法庭,法官助理连夜整理出《司法鉴定风险告知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如果启动鉴定程序,预计需要3个月时间、花费怎么着也得上万。”调解室里,法官将表格推到双方中间,“这是鉴定机构资质清单,检测需要现场取样,可能影响工厂正常生产。”A公司代理律师扶了扶眼镜:“如果鉴定结果证明是自然腐蚀……”话音未落就被法官打断:“但如果是施工不到位,贵公司不仅要承担鉴定费,还要支付修复费用和违约赔偿。”电脑屏幕上跳动的诉讼成本计算器,让原本态度强硬的双方都陷入了沉默。



倾情调解“共撑伞”



“王总,听说您儿子今年高考?调解成功您就不用三天两头跑法院了。”“李经理,上次您说新接了个大工程,诉讼记录对企业信誉的影响……”这些掏心窝子的建议,化作法官手机里17通调解电话。书记员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第1次调解时A公司同意补偿5万,第3次调解甲公司松口降至18万……

就在鉴定机构准备进场的前夜,法庭调解室的灯第5次亮起。法官指着窗外滂沱大雨:“就像这场雨,该来的总会来。但我们可以选择是在暴雨中争执,还是共撑一把伞。”临近下班,当双方在12万元的调解协议上按下手印时,打印机吐出的不止是法律文书,更是修复信任的“防锈涂层”。



司法“质检”促发展



结案后回访时,修复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阳光下的钢结构工件泛着崭新的银光,而比金属更需防腐的,是市场交易中的契约精神。该案承办法官表示:“我们既要当好质量问题的‘检测员’,更要做好营商环境的‘除锈剂’,让公正司法成为企业发展最可靠的‘防锈涂层’。”



撰稿:李伟

责任编辑:刘昭辰

审稿:何启程 黄丽洁


注:本图文由文昌法院编辑发布,转载须注明出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