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发生“9•21”大地震,造成2400多人死亡,11000多人受伤,是台湾百年来最严重的地震。距震央20多公里的桃米里被震出一个“桃米坑”——369户人家,有168户全倒,60户半倒,成为明星灾区。
这场地震,让桃米里长久以来传统农村产业没落、人口外流、垃圾填埋等尴尬一下子暴露于人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在灾后重建中,桃米在政府、学界、社会组织及小区居民的努力下,以建设“生态桃米村”为方向,不仅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而且借此机会彻底“大翻身”。
经过十余年建设,桃米生态村已从一个环境杂乱、发展无力的边缘社区,转型成为一个融有机农业、生态保育、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乡土生态建设典范。
1.“生态为本”的价值信仰
——“大家一起来清溪”
桃米村的第一个公共行动是“大家一起来清溪”,以清理坑溪作为重建行动的起跑点。但起初村民们都对此嗤之以鼻:“清溪,清什么溪?无聊!”
人们质疑、观望,仅有不多的几个人肯站出来行动。
这正是要以“大家一起来清溪”作为起跑点的原因,目的就是要挑战既有观念,启发村民自我意识的觉醒,因为解决“人”的问题是一切重建工作的起点。
因经济衰退而低度开发的桃米,竟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
台湾二十九种蛙类,桃米就拥有二十三种;
台湾一百四十三种蜻蛉类,在桃米就发现四十九种。
新故乡文教基金会面向村民开设了系列生态课程,培养了许多“生态讲解员”,介绍青蛙的保育知识。一开始大家不理解、抱怨。但正是通过各种培训课、培训班,村民们慢慢转变观念、接受新思想。并且正是因为生态培训课程,才令村民了解到了当地的生态资产和经济价值,自觉加入到重塑家乡的队伍里。
在桃米生态村,向村民讲授各种生态知识是一项重要内容。
桃米村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台湾原生29种青蛙,桃米拥有23种
。
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资源潜力,不断宣传各种各样的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把青蛙设计出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遍布乡村醒目位置。
鼓励村民动手,用纸、用布、用石头等乡村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很快使桃米村从一个地震废墟变成一个昆虫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区
。
桃米生态村提炼的新文化符号是“青蛙共和国”
。
在桃米,处处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图案,还有湿地公园,以及一家家民宿院落里的生态池——为青蛙营造生态家园,你甚至可以看到,男女卫生间也命名为“公蛙”和“母蛙”。
另外,台湾2014年有一部非常重要的3D立体动画电影,以桃米作为原型,以青蛙家族寻找桃花源过程,完成了一部非常感人的《桃蛙源记》。桃米社区的产业从青蛙观光、生态、旅游,走向了影视、媒体,产业链条将不断延伸和生长,可见桃米社区非常可观的未来。
3.“产业为用”核心问题的解决
重建10年,
“生态为体,产业为用”
的思想在桃米得到了实践。部分废耕使桃米社区物种多了50倍,游客们可以3月份来桃米看青蛙,4月份看萤火虫,5月份看油桐花,6月份欣赏独角仙,8、9月份暑假期间,桃米还是小朋友们的生态课堂,白天在湿地看水生动植物,夜间抓蛙看蛇……
“纸教堂”是桃米村社区重建中的一个关键性项目
。
它是台湾第一座纸建筑,也是第一座来自海外的建筑,灵感来自巴洛克时代的建筑师贝尔尼尼。它由一个日本神阪大地震后鹰取社区的临时性教堂加以引进升华,落户于桃米村。
这个教堂既象征桃米村要递接日本神阪大地震后鹰取社区重建坚贞而博爱的精神信仰,又是一个在村中体现社区精神和生态文明信仰的诠释中心,及开展其他重要活动的社区生活中心。
围绕纸教堂,还设立了生态村的生态文化见学园区。当地村民与游客在此除了观景,参与活动,还可以交流、购物与食宿——这其实就是个经过升华的整个生态村的社区中心和游客中心。
一流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桃米文化,吸引着城里人到这里观光、度假、休闲。周末和节假日,
桃米生态村日接待游客达到1500人,平时每天接待游客也在500人左右,每年仅门票收入就有200多万元人民币
。
生态农业是一种令人敬佩的行业
生态产业已经成为桃米生态村的主要产业,村里五分之一的村民都在经营生态产业,而其他村民经营的传统农业,也因为生态旅游的带动而升值。现在,桃米村还向外输出自己的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帮助别的地方发展生态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生态产业每年可为这个1200多人口的村庄带来30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村民作为土地的拥有者、房屋的拥有者,农业的劳动者、乡村的建设者、文化的活化者、乡村智慧的经验者,必须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来,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劳动、经验,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
在未来新型旅游社区中,他们可以成为农家乐经营者、乡村文化表演者、商业与文化服务者,通过多途径实现安居、宜游、乐业。
“桃米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农业其实是一种令人敬佩的行业,会让人觉得农村是一个很好的生活地带,最重要的是,现在这成为一件有尊严和有价值的事情。”
桃米的成功,就是因为拥有一群愿意改变的村民。
桃米人笑言,其实政府、社会组织、大学教授等所有人都在把桃米当“小白鼠”——创造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乡村生活创意产业,在台湾实验一种生态、悠闲、慢拍的生活方式。幸运的是,市场认可了这场实验!
内容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留言联系小编。
旅游规划设计服务热线(可复制)
胡老师:150 1010 5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