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有个理念是仙道贵生,主张慈爱一切,不伤物命,道教在“慈心于物”方面,对动植物予以较多的关注。
道教把动植物看作是有灵性的,就像对待人那样对待动植物。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说:“子欲学吾道,慎勿怀杀想。一切诸众生,贪生悉惧死。我命即他命,慎勿轻于彼。口腹乐甘肥,杀戮充饮食。能怀恻隐心,想念彼惊惧。故当不忍食,以证慈悲行。”
认为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应当怀有对待人的生所具有的那种恻隐之心。
放生的真谛,便是劝告世人勿杀生。
有云:“诸罪孽中,杀孽最重。”戒杀最好的方法是吃素,断绝一切肉食;但若是一时间未能做到完全吃素,平时就要多些放生,以积功德。
在放生的过程中,最大受益者还是放生的善信本身,因为在放生的行为中,善信不仅偿还了宿世的杀债,更为自己无形中创造了无数的福德因缘,福有悠归!
首先,道教讲究“随缘放生”。遇见动物临当被杀时,劝解救下,这种放生又等于救生。
其次,道教讲究“择物放生”。有些动物本身业障深重,沉沦恶道是自己感召的,强救不得。
比如专业养殖的动物本身就是供人食用或玩赏的,就算放生了它们也无法存活,与其放几笼草鱼,不如放几条中华鲟更有意义。
再次,道教讲究“随时放生”。有很多善信赶在初一、十五等一些固定的日子,大肆买放生灵,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贩钻了空子,不但专门捕来动物希望在这些天里卖个好价钱,更加大了动物的死亡率,这种行为本来就是杀生的一部分。所以,道教不提倡大肆放生。
放生的本意,是将被捕捉的动物放回到其本来生存的大自然中,放生之后,要确保动物能够生存,否则放生就成了“放死”。
放生要注意生态平衡,不能把一些生物放入不适宜的环境中破坏其他生灵性命。
相较放生来说,道教提倡的善举是植树。植树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善举,有益而无害,所以,举凡求福、消灾、解厄、延生、求官求财,都可以种植树木,福不唐捐。
放生的目的是为了救生,以慈善心,慈悲行救助弱小生命脱离死亡,重新获得生机,还其自由,让它们在相对良好和安全的环境中,完成其生命的正常过程。
所以放生应当遵守一些基本的准则和要求进行。
放生不能以个人的私心欲念为指导进行,而应当真正树立起众生心,放生如放己,救生须救彻。
不可以走过场,随大流,形式化。放生前应当施行一定的合理的方法,确保所要放生物命的健康,这包括以五谷饲养其命和以五德能量饲养、安抚、净化、植善根于其灵性之中。
同时要设身处地的考虑放生后它们生存的环境,寻找和确定良好的放生地点,确保救生的义举能够成功有效。
落网脱网获重生,真性养德莫昧灵。
道生万物命藏德,各化因果尽天命。
三官法旨护生灵,土地水神收护尽。
吾今放生净杀业,道性慈悲证道心。
吾奉太上律令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