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闲谈Immunology
沟通免疫学基础研究与产业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  胖东来有新动作! ·  昨天  
哈佛商业评论  ·  企业全球化如何防患未然?这三个问题很关键 ·  昨天  
为你读诗  ·  花草有本心:走近古典文学中的春天 ·  2 天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2 天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人类简史》人性的底层逻辑及其与文明发展的悖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闲谈Immunology

熊猫病

闲谈Immunology  · 公众号  ·  · 2024-08-01 08:16

正文

熊猫病,全称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疾病(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PANDAS)。顾名思义,又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链球菌,在儿科是恶名昭著,除直接引起猩红热(乙类传染病),还可以引起一系列疾病,危害更大也更广泛, 包括侵袭性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shock syndrome,STSS)、川崎病、银屑病和急性风湿热(acute rheumatic fever,ARF)等

熊猫病

流行病学

发病率低,但确切患病率和发病率尚无数据。男性中的患病率更高,男女比例估计在2.6-4.7:1。被诊断为熊猫病并出现抽搐的儿童,出现症状的平均年龄约为6.3岁,而出现强迫症的儿童往往在7.4岁左右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

强迫症基础上伴有抽动障碍(雷特氏综合症)在症状恶化时会伴随链球菌感染等并发症,如“链球菌咽喉炎”和猩红热。

发病机制

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针对溶血性链球菌表位产生的抗体可能通过分子拟态机制与 多巴胺受体2 产生交叉反应,导致胆碱能活性的破坏。这种破坏可导致基底神经节内的直接多巴胺能通路和间接多巴胺能通路之间的不平衡,产生抽搐、强迫症等。

参考资料

La Bella, S.; Scorrano, G.; Rinaldi, M.; Di Ludovico, A.; Mainieri, F.; Attanasi, M.; Spalice, A.; Chiarelli, F.; Breda, L. 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s (PANDAS): Myth or Reality? The State of the Art on a Controversial Disease. Microorganisms 2023, 11, 2549. https://doi.org/10.3390/ microorganisms1110254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