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上市公司市值看中国公司和产业发展及潜在投资机会
文/ 向小田 (微信号xiangxt1984)
前几天我们写了一篇文章《
从日德高市值公司看中国公司和行业的未来
》,对比中国和德日上市公司,得出了一些比较有趣的结论。今天我们来对比一下美国的上市公司。
首先我们看一下美股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
20
(扣除阿里巴巴、台积电和中石油、中移动):
1
、苹果,
8078
亿美元;
2
、谷歌,
6806
亿美元;
3
、微软,
6056
亿美元;
4
、壳牌石油,
5071
亿美元;
5
、
Facebook
,
4954
亿美元;
6
、亚马逊,
4673
亿美元;
7
、伯克希尔哈撒韦,
4653
亿美元;
8
、强生公司,
3820
亿美元;
9
、摩根大通,
3554
亿美元;
10
、埃克森美孚,
3524
亿美元;
11
、富国银行,
2742
亿美元;
12
、美国银行,
2721
亿美元;
13
、沃尔玛百货,
2643
亿美元;
14
、百威英博,
2350
亿美元;
15
、
VISA
,
2286
亿美元;
16
、雪佛龙,
2244
亿美元;
17
、宝洁公司,
2203
亿美元;
18
、辉瑞制药,
2150
亿美元;
19
、甲骨文,
2074
亿美元;
20
、美国电报电话,
2056
亿美元。
我们来逐个分析。
苹果公司独占鳌头,摇摇领先。其实对比日本,在消费电子最火的时代,比如索尼连续推出
Walkman
、
CD
的时代,那时候索尼市值高达
2000
亿美元,也几乎是日本市值最高的公司。消费电子里面诞生出大市值公司。又拿一个例子,韩国三星,市值也超过
3000
亿美元,是韩国市值最大的公司。所以我们看一下中国的消费电子这个行业,是不是也存在诞生超级公司的可能性呢?这个消费电子的机会在哪里呢?
当然,如果说手机的话,我们可以看到,
最有潜力的还是华为和小米
。华为终端业务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苹果。但是从利润率上来看,华为和苹果还差得很远,几乎是
1
:
9
的关系。小米体量尚可,目前估值数百亿美元,还在奋力追赶的过程中。这个都有待观察。如果说是其他智能产品的话,比如说智能家居,目前小米生态链布局还是比较完善的,家用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监控机器人、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冰箱等等产品都在生产开发当中。我认为,如果有一个品牌能集中智能家居的各种产品,成为一个超级大公司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另外一个判断就是也许这个消费电子的机会既没有发生在手机行业,也没有发生在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行业,反而出现在智能汽车这个领域。那么,
上汽集团(
600104.SH
)就成了目前候选梯队里面最有潜力的一个
。我们前面也对比了汽车行业和日、德的距离,判断其市值增长尚有较大空间。从上汽在智能汽车的布局来看,从荣威
RX5
到荣威
i6
,再到名爵
ZS
,上汽推出了一系列火爆的互联网汽车,仅仅用一年多的时间累计销量就突破了
30
万辆,这充分说明了互联网
+
汽车的力量。在新能源
+
智能化的汽车行业竞争中,谁能先有革命性的突破,谁也许就会成为汽车业的“苹果”。
我们看到,美股前十公司,四家是互联网科技公司,即谷歌、微软、脸书、亚马逊。这几家公司分别对应中国的
BAT
,还包括一个京东。中国软件公司还没有做到微软这个程度的,暂且不表。从体量上来看,
BATJ
还有一点点距离,所以说,
买
BATJ
的股票,也许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大赚很多钱,但长期拿着还是可以的
,这些公司还有一些空间要走。
前
20
名里面有
3
家石油公司,对应中国也有中石油、中石化。跟伯克希尔对应的从现在来看应该是复星,主要是做投资的,思路复星也基本是找巴菲特在学。另外一个类似的就是中国平安。平安是以保险为基础的银行、投资和资产管理集团,涉足的领域也十分广泛。这俩个都可以类比。从市值差距来看,复星和平台依然还有一倍以上的成长空间——如果他们管理层干得好的话。
我是相信广昌的,据说他没别的爱好了,只有工作
。
银行股美国有富国、美国银行,中国我就不提了,几大行市值早已超越。但是在证券公司,中国的龙头中信证券也只有
300
多亿美元市值,对比高盛
900
多亿还差三倍。中国证券公司在国际竞争力上离国际水平的差距简直不要太大。所以证券也许比银行更值得投资。
另外我们观察到
VISA
有
2000
多亿美元的市值,这个可以拿来比较的也许是支付宝(蚂蚁金服)了。都是支付为基础的公司,商业模式当然有很大不同,但是依然可以比较。蚂蚁金服估值据传目前已经有
800
多亿美元,上市后市值能有多大,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就是,美股前
20
里面只有一家酒类公司,百威英博,
2350
亿美元。中国前
20
里面也只有一家,贵州茅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涨了
8%
,市值在
1158
亿美元,跟百威英博刚好差一倍。茅台集团总经理前几天说,今年全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
600
亿元,利润总额
300
亿元。而去年(
2016
),百威英博销售收入超过
3000
亿,税前利润只有
300
亿。茅台利润惊人!不知道外国人喝不喝茅台,如果喝的话,茅台市值空间起码还有一倍吧。毕竟,茅台国际化还没完全开始。而百威英博早已完成了欧美重大收购布局。
强生和辉瑞出现在榜单里面,而中国前
20
大市值公司里面竟然没有一家医药公司,这种对比尤其强烈。所以我还是那句老话,
坚持布局中国医疗健康类公司,再过十年回过头来看,相当于在
2000
年投资互联网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