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乔乔金项链
乔乔本人,金融圈熵值较高分子,混过工厂,待过券商,做过投融资,涉足股权、VC、上市、并购。目前专注于ABS和PPP项目运作,深耕公众号“乔乔金融圈儿”,欢迎小伙伴们沟通洽谈、项目合作,还望大家提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  补贴资金及时下达 信贷支持逐步加大 ·  昨天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  补贴资金及时下达 信贷支持逐步加大 ·  昨天  
金融早实习  ·  景顺长城基金2025年公开招聘(新出岗位) ·  2 天前  
YNTV2都市条形码  ·  价格涨幅超黄金,很多人都在买!网友:要入手吗? ·  2 天前  
YNTV2都市条形码  ·  价格涨幅超黄金,很多人都在买!网友:要入手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乔乔金项链

2020,P2P,卒。

乔乔金项链  · 公众号  · 金融  · 2020-12-01 11:15

正文

鑫源夜话,2020,P2P,卒。第一部分:再见P2P!一个时代结束了!第二部分:P2P,一部出借人的血泪史。

11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上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 P2P网贷机构 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到今年 11月中旬完全归零

近十年的 P2P 兴衰史,我们成了见证人。

据统计,2019年,P2P行业退出平台高达732家。其中,网络出借人有60%以上的比例要踩雷。踩雷1-2家的平台出借人高达43%,踩雷3-4家的比例也高达11.8%。

你看中了收益,人家看中了你的本金

原本的金融科技、网络平台变了味儿,由 信息中介变成了信用中介 ,大量投资者被收割了韭菜。

金融没错,错的是别有用心的人。

本公众号主要探讨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项目投融资等金融市场业务(也有房地产、政府平台项目的实操讲座),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公众号内容,业务合作请联系小编。






第一部分:再见P2P!一个时代结束了!


11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上表示, 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他进一步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大步推进,从2017年初到今年9月末,银行业处置的不良资产超过之前八年的总和。金融违法、腐败行为受到严厉惩治,一系列的重大非法集资案件、不法金融集团和中小银行机构风险得到稳妥的处置,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有序化解,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初步得到控制。


刘福寿指出,“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银行业、保险业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在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到今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已经达到了3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商业银行的不良率为1.96%,拨备覆盖率179.8%,资本充足率为14.41%,总体上保持平稳。我们的保险公司总资产也达到了22.4万亿,比年初增长了9.1%,保持平稳增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展望未来,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刘福寿提到,坚决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体来看:


一是前瞻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 ,督促金融银行业机构做实资产分类,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


二是有序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和风险的化解 ,做好高风险非银金融机构的处置工作,持续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的业务,严查严控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积极配合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


三是坚持推动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常态化 ,严厉打击金融腐败和违法犯罪,坚持全链条治理非法集资,把防范打击涉非犯罪同化解风险、维护稳定统筹起来,切实消解社会安全风险的隐患。


四是前瞻性做好应对外部环境可能变化的准备 ,指导涉外金融机构做好风险预案,提升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刘福寿还表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的金融监管体制。一是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提升监管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提高监管透明度。二是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三是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大力推动金融监管科技建设,提升跨区域、跨市场、跨行业交叉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提升监管的数字化水平。


P2P谢幕

潮起潮落终有时,曾经红极一时的P2P网贷亦是如此,然而谁都没想到落幕会来得如此之快。


10月22日上午,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形势根本好转,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已经由高峰时期的5000家,压降到9月末的6家,借款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连续27个月下降。


今年9月14日,在银保监会新闻通气会上,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表示,截至今年8月末,全国在运营网贷机构为15家,比2019年初下降99%,借贷余额下降了84%,出借人下降了88%,借款人下降了73%,网贷机构数量、参与人数、借贷规模已连续26个月下降,网络借贷领域风险持续收敛。


此前的8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专访时透露,金融管理部门持续整治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推动互联网金融风险市场出清。


郭树清表示,网贷平台的监管经历了很痛苦的阶段,现在走到了根本性的转折阶段。过去一度网贷平台最高的时候有五六千家,现在到6月底只有29家在运营,可能到今年年底,专项整治工作就会基本结束,转入常规的监管。


近期多名艺人因P2P产品道歉

此前报道,“爱钱进”曾因知名主持人汪涵的代言而受到关注。7月2日,汪涵团队对外回应,汪涵曾于2016年底至2018年代言“爱钱进”App。因涉及代言类产品合作,该团队和法务团队密切沟通,严格履行了广告法和其他相关规定明确的代言人应尽义务,对平台资质的合法合规性、业务真实性等进行了核实。近日,“爱钱进”产品传出资金兑付困难消息后,汪涵已就代言一事向有关监管部门进行过详细情况说明。


汪涵团队表示,对用户“遭遇资金兑付困难感到十分痛心......也在尽最大努力,联合相关部门督促平台方解决”。



另一知名主持人杜海涛也曾因给P2P平台“网利宝”做宣传,被网友“问责”。7月11日,杜海涛工作室发声明回应称,其曾在2018年通过广告代理商进行拍摄中插广告的短期合作,未直接签过代言合同,如今合作早已结束。



随着网贷平台出现兑付问题,不断有明星代言人被“催债”。


9月22日,演员胡军的微博评论区突然涌入大量评论。网友主要反映的是,他们投资的悟空理财产品在下半年兑付延期情况增多,产品到期未回款。


“有利网”的投资者在知名艺人杨迪微博下喊话,认为作为代言人的他应该为“有利网诈骗”一事给个交代。7月24日,杨迪发表声明,称自己不是“有利网”代言人,录制宣传视频也未收取任何费用。目前,正在收集和了解情况,会协助此次事件被欺骗的用户追究到底。



杨迪表示,对此次视频推荐承受损失的观众致以深深歉意,同时喊话“有利网”:“如网友所说属实,请给大家一个交代!”接着,杨迪工作室也发声表示,会协助受害者深究到底。


P2P平台出事,代言人该不该担责?

“看到汪涵、刘国梁代言才去买的爱钱进,他们应该承担代言责任。”不少投资者如此表示,“团贷网出问题,王宝强退了代言费,代言明星不能拿了代言费,出事后说跟自己没关系了。”


明星要不要为自己代言的产品担责?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向记者表示, 代言人不需要承担对当事人投资损失的赔偿责任,“需要担责的话,也是从广告法角度进行担责。”


“假如,在不了解情况下贸然进行代言,需承担连带责任。其责任承担并不会因现在不代言了就消失。” 黄震说。


“明星代言P2P的责任,需结合具体事实情节予以认定。”北京某知名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告诉记者。


据该律师介绍,《广告法》第62条规定:广告代言人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的,或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在广告中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另,《广告法》第56条规定: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前款规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其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者作推荐、证明的,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那如何认定明星代言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呢? 在该律师看来, 只要代言人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服务的广告内容失真,并且造成了损害,就应该对消费者承担侵权责任,但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产品涉嫌相关刑法犯罪时,广告代言人如果存在‘明知’的情形,则可能会成为相应犯罪的共犯。”上述受访律师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如果明星明知P2P平台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集资诈骗的情况仍然为其广告等宣传的,可能构成虚假广告罪,可能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不过,如果明星不知道广告虚假、不清楚公司产品瑕疵,那么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该律师称。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都市报、中国基金报、中新网)

第二部分:P2P,一部出借人的血泪史


跌跌撞撞,终究归入尘土。此后,中国真的再无P2P。


11月27日,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对外透露,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一句表态, 名噪一时的P2P惨淡谢幕了。


2007年6月,中国第一家网贷平台——拍拍贷宣布成立,向海外P2P公司学习得有模有样,做着提供借贷双方撮合的生意。


之后很多年,这样的创新模式与业务并没有在中国掀起什么波浪。因为压根就没有几个人知道P2P是什么玩意,也没有几个人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换取回报。


萌芽之后,不少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唐宁就是其中一人,曾在华尔街工作,联合几位海归于2012年3月正式上线了宜人贷的网贷功能。但与拍拍贷纯粹做撮合不一样,它做的是类影子银行,将多个借款人的钱拿过来,打包后再发产品,最终兜售给投资者。



舶来品的P2P,在中国玩起了变种,从 信息中介变成了信用中介 ,开启了网贷行业的新标杆。


那时,市场仍然对P2P仍然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不过,2013-2014年,一轮又一轮的政策新风吹来,彻底改变了行业无法破圈的现状。


部分互联网金融政策梳理



来源:机构

P2P机构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金融的春风,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另外,P2P投资回报率普遍大于10%,甚至15%以上,还宣称“保本保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了这个理财新风口。


不断有风投机构、创业者、老百姓加入这个游戏,P2P名噪一时,成为了那时互联网金融大潮中最靓的仔。


2017年鼎峰时期,P2P网贷平台高达5000家。当年5月底,网贷余额逼近1万亿元大关,当月成交金额高达2488亿元。



当年7月,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50782亿元,突破5万亿大关,相较于2016年同期猛增112%。


人性的贪婪,驱使着人们从银行搬家去P2P,因为那边收益高,还保本。当时的人们,无不乐在其中。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历史并无新鲜事。


2018年,宏观大针方针是去杠杆,叠加国际贸易摩擦,A股跌成了狗,股民损失惨重。当然,高处不胜寒的P2P也迎来了“清算”。


2018年端午节期间,著名的高返平台唐小僧突然给雷了,拉响了P2P爆雷大潮的导火索。


千亿庞氏骗局的轰然倒塌,让大伙慌得一比,市场的恐慌情绪也开始蔓延开来。


第一个遭殃的就是联璧金融,至此,“高返四大天王”全部阵亡。


当然,理性投资人还是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因为这一批下去的都是打着P2P旗号的骗子平台。然而,随着一颗颗地雷的炸响,看似正规的P2P也开始出事了。


7月3日,二线大平台——牛板金突发公告称,9800万元资产项目逾期了。这个平台有着不错的知名度,它倒下了,让本就如惊弓之鸟的投资者们更加恐慌,开始审视“自己在其他平台的本金,还能不能回来”的问题。


击溃P2P投资者最后一道防线的是紧接着雷掉的投之家。作为知名的第三方P2P资讯平台——网贷之家的兄弟平台也出事了,大家也就疯狂地开始互相踩踏,互相伤害,很多人最终是血本无归。


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平台仅有1034家,全年共曝出848家问题平台,同比2017年扩大了42.7%。



投资者的信心急剧下降。同样是去年底,当期活跃出借人、借款人数量分别为371.7万人、602万人,同比2017年12月出借人数686.5万人、借款人数689万人均有所下跌,其中出借人数下降明显,降幅高达46%。



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急剧下滑,投资者人数也猛降,成交额也急剧下滑。2018年6月前,每月的交易额在3000亿元左右,唐小僧爆雷开始引发的大溃败,已经降至了1000亿元左右。每月交易少了6成,行业整体的蛋糕也急剧萎缩。


2019年1月21日,一份红头文件在互金圈流传,大致的意思是除了严格合规的平台以外,其余机构要能退尽退,应关尽关。


当年,知名大平台也陆续爆雷出事。2019年3月28日,东莞市公安局官方通报,团贷网实控人唐军、张林投案自首,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



团贷网是P2P绝对的头部平台,累计成交超过1300亿元。它的爆雷,彻底击溃了出借人已剩不多的投资信仰。


接着,地方紧急出手,决心要团灭P2P。


9月,宁夏将辖区内6家机构P2P网络借贷业务(第二批)予以通告取缔。
10月16日,湖南表示要将辖区内的24家网贷予以取缔。
10月18日,山东省通知将对未通过验收的P2P平台予以取缔。
11月8日,重庆市对于市辖区29家网贷平台予以取缔。
12月4日,四川省也要全部取缔P2P。

最后,P2P集中的大省——浙江、广东、上海、北京,在今年陆续采取行动。本以为头部平台能留下了几十家、结局万万没想到——P2P寒冬之后,根本没有春天,合规路上苦苦等来的只有消亡。


今年年中,全国只有29家还在运营。


8月末,运营平台只剩15家,较2019年初下降99%,借贷余额下降了84%,出借人下降了88%,借款人下降了73%。


9月末,官方再发声,只剩6家。


11月中旬,完全归零。


从无到有,再到繁荣,最终消亡,P2P怕是最为短命的行业之一。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游戏当中,没有一个赢家,全是输家。


当然,最大的输家一定是最为普通的老百姓。到底输了多少?


2019年12月23日到12月31日,网贷之家做了一份调研问卷活动,一共有1090人参与,有效参与人数904人。


2019年,P2P行业退出平台高达732家。其中,网络出借人有60%以上的比例要踩雷。踩雷1-2家的平台出借人高达43%,踩雷3-4家的比例也高达11.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