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于微信公众号:
体育产业生态圈
,微信ID:
ECO-SPORTS
体育产业生态圈,信奉“商业改变体育,体育改变生活”的行业先锋媒体,打造中国体育商业第一入口。
近日,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引发舆论关注。此次多部门联手,再度强调要促进运动日常化,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此前,话题「建议中小学生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曾登上微博热搜第一。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些觉得这样能够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提升学习效率;但也有网友将其看作「天方夜谭」,起码该先把现有的一周三节体育课保质保量完成,再考虑课时上的提升。
而自从体育中考分值提升以来,许多地区都将对体育教育的重视落实到了校园当中,课时增加只是其中最直观的表现。
随着老师和学生们都能愈发感受到这份重视所带来的改变,背后应该被注意到的新问题和新思考,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浮现出来。
因此,在讨论「每天一节体育课」这个尚未全面实施的建议之前,氪体对话了全国多个地区的中学师生,希望能够切实了解体育中考改革逐渐落地的这几年,为各地中学带来的直观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发生以后,校园中的体育教育现状。
01
中考分值提升带动各地积极性,体育老师们不再「多病」
「今天下午体育老师身体不舒服,我来带大家上这堂课。」在每一个80、90后的中学记忆中,这都是一句无需过多解释的话。
借助各学科老师之口向同学请下的病假,也让体育老师们落得一个「体弱多病」的印象。长期以往,学生和老师之间似乎也达成了某种共识,课程表每周两次的体育课后面总会缀上一个标有语数英字样的括号。
而
这一切,从中考体育开始提分之后发生了改变。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根据北京、河北、甘肃等地的体育教育相关人员表示,也正是从这个时间前后,各地便开始逐步推出关于体育中考分值提升的规定和建议,也直接带动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安排上的革新。
日前,北京市教委在刚刚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北京市今年的中考录取总成绩满分为670分,其中体育与健康科目由过去的40分增加到了50分,考试项目也从也由「8选3」调整成了「22选4」,新增跳绳、立定跳远、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武术、100米游泳等17个自选项目。
针对这项调整,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的三位体育老师向氪体表示,分数提升以及项目上的调整为整体的体育教学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过程性考试分值的添加,结合可选项目的丰富性,让学生们对于体育考试的态度发生了好的转变,孩子们不再是为考而练,很大一部分是真的能够在越发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课上,学会且喜欢上一项可以长期坚持下去的运动,而最终的考核,只是在‘实战’中发挥出自己擅长的东西。」
事实上,出于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陈经纶中学分校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概念,并于2016年在初中部正式开始实施。据了解,初中部共有16名任课体育教师,平均每位教师单周任课15节左右,加上健身操等集体活动,学生每天在校进行体育运动的时间能够保证在90分钟上下。
除了北京市以外,在今年同样提升了体育中考分值的河北省,也感受到了这份自上而下的重视。
「体育课被占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各科老师都达成了共识,就算临近考试,也要保证让学生们有‘换换脑子’的时间,回到课堂以更高的效率进行学习。」
刚刚带完一节体育课的刘老师说道。
刘老师目前任职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第三中学,教龄超过20年。据他介绍,昌黎三中全校三个年级、3700多名学生每周至少能稳定拥有三节体育课,以及每天一个30分钟大课间进行有组织或自发的体育运动。
而随着河北省体育中考在今年迎来改革,全校的体育参与度也得到了再次提高。
根据公开信息,从2024年开始,河北省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分值从原来的30分提升至50分,由过程性考核20分和现场测试30分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考核平均分布在初一下、初二和初三上三个学期进行,记入中考录取成绩。
刘老师告诉氪体,
「从近几年开始,我们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各方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而考分提升更是直观地让每个学期,甚至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变得更有针对性,学生们也会主动去关注自己平时的体育表现,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在中考之前才突击补练。」
这种「健康」应试带来的新变化,在河北省内许多地区都有体现。唐山市丰润区的一名中学班主任表示,今年学校特别在各年级组下达了通知,要求彻底杜绝体育课占课情况的出现,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应对体育考试模式和比重的变化。
而如同文章开篇所说,体育中考分数上涨已经是全国性的趋势。
据氪体统计,从2020年开始,已经有19个省级行政区和直辖市都陆续出台文件,明确规定体育中考分值的提升,幅度从5分到50分不等;其余无统一规定的省份中,也有部份下属城市作为分值提升试点,或在其他形式上提升体育参与度,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进一步响应体教融合的发展方向。
位于甘肃省陇南市东北部的成县,虽然常驻人口仅有24万人,却以成县体校为中心,常年向甘肃省甚至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而从2023年开始,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颁布了《成县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其中主要计划之一,就是将成县业余体校的9个常设项目运动员平均分布到10个成县体教融合试点授牌签约的普通学校,并在试点学校添设了日常教学和训练所需要的硬件设施。
尽管甘肃省及其下属的陇南市仍旧维持原本的体育中考分数(50分),却也通过该方案为体校的运动员们提供了更加充裕的训练时间和硬件设施,同时将浓厚的体育氛围带到了这些普通学校的校园当中。
「配合体校孩子们的训练,我们在学校里开设了对应的兴趣班,鼓励学生们都能参与进来,发现体育人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所有感兴趣的学生们都有机会接触到较为系统、正式的体育训练。」
来自试点学校之一的成县第二普通完全中学的刘老师表示。
除了上述地区,来自浙江、云南等各地中学体育教师和学生们,都在与氪体的交流中肯定了学校近年在体育教育上的重视。
但就像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提出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新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体育教育发展这个长期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略显隐晦,但又必须被注意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