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
腾讯公司唯一官方帐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中国互联网出海一周头条 ... ·  昨天  
腾讯  ·  腾讯元宝「日更」: ... ·  3 天前  
阿里开发者  ·  我是如何基于 DeepSeek-R1 ... ·  3 天前  
白鲸出海  ·  Grok登顶美榜,AI编程创企Codeium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

科技+文化=? 请看全球10多位大咖的答案

腾讯  · 公众号  · 科技公司  · 2020-11-27 09:38

正文


文化、科技,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却因为科技的发展,文化有了新的表达。


今天,十多位来自文化艺术、科技领域的大咖齐聚第五届腾云峰会,一起聊聊“科技+文化”。




“科技+文化”的新变化



疫情期间,科技推动文化打破了时空的边界。


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虽隔离在家,却能通过视频等方式,一起合作开音乐会。艺术和文化突破了边界,更打动人心。


腾讯微视和央视共同发起的“同心战疫”系列短视频活动,就收集到26万条加油短视频,播放量超10亿次,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CEO、腾讯影业CEO 程武 表示:

新冠疫情下,科技与文化的价值一齐得到凸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能力成为维持社会运转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文化得以冲破边界,为人们带来美和希望。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成立的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从1948年成立至今,也一直在关注着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3个月前, 我们和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希望能助力全球数字文化产业和相关学术研究,一同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


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


比如:


与敦煌研究院一起推出 “云游敦煌”小程序 ,隔离在家也能逛敦煌;


用AI深度学习技术让大家能在线上欣赏到 故宫的600件珍贵文物


今年9月我们还推出 “数字秦陵”小程序 ,用短视频、游戏等新文创内容形态呈现不一样的秦陵文化。


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秘书长 路易斯·欧斯特贝克(Luiz Oosterbeek) 教授表示:

科技是人类表达自我的方式。即便我们拥有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仍然是人类在思考,仍然是人类在努力为所有人构建更美好的现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与人文科学部门研究、政策与战略科科长 约翰·克劳利(John Crowley) 也表示:

我们通过改变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建立人们保卫和平的意识,从而创造在这个世界生活的新方式,最终创造全新的世界,这就是人文科学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所在。


假如杜甫有手机



文化因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同的时代主题。


想象一下,假如杜甫有手机,他的诗会怎么样?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敬泽 开玩笑说,很可能杜甫1/4的诗是不用写的。


比如“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京”、“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都是在讲地理、空间和时间上的阻隔,要是他有手机,就能随时跟好友微信视频聊天,打破空间的阻隔。


甚至他有20多首诗作都在想念他的好兄弟李白,放到今天,一个微信通话就搞定,甚至还有可能因为联系多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李敬泽说:

技术促成连接的努力仍将一往无前,但与此同时,必须意识到这种连接的“流动边界”在哪里,这也恰恰是科技需要和人文、人性对话的地方。


关于技术与文化的连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戴锦华 表示,腾讯这些年做的互联网+敦煌、故宫等新文创努力,是在尝试“次元破壁”。


互联网创造了一个全球前所未有的连接和流动,只有真正与现实连接,才能重启人文科学的价值。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 王石 花了26年在写一本“新书”。


这本书,是新白话文版《二十四史》,之所以说是新书,不仅因为注释是原本的两倍,更因为“它表达了当代人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看法”。


王石说:它将为研究界和大众提供一种认识历史的工具。历史会帮助人每一代人认识自己,这也是需要不断向前看的过程。




文化如何更好地表达?



科技+文化,如何更好地表达?


今年7月,《王者荣耀》上线了以古代三国为原型的新版本“三分之地”。


不少玩家因为游戏,开始去深入了解什么是“五虎将”、“木牛流马”、“汉阙”,“艨艟”等等历史文化知识。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葛剑雄 等专家担任了《王者荣耀》的学术顾问。


他说,近年来强调的中国文化、中国特色,对外传播时同样需要转化为产品、服务。包括游戏在内,恰恰能更有效地形成中国文化软实力,更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他表示:

人类表达的最终目的,不止是传递信息与知识,更是自我表达、自我存在。从这个角度出发,游戏便是很好的表达。人们在其中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或接受教育,也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中国知名网络小说作家、阅文集团白金作家 唐家三少 分享道,以前创作是纯手写的,稿子要寄给杂志社、出版社,通过审核校验,写得不错就修改,写得不好就没下文,那时候的准入门槛太高了。


如今,网络已大大降低了门槛,作者可以随时发布并立马得到读者的反馈和支持,这大大促进了创作生态的繁荣。


中国的网络文学更是不断通过自身丰富的故事性走向世界,同时不乏作品被改编成动漫、电影、游戏等其他形式。


程武也说,科技已经将物理空间的连接效率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靠什么连接人类的文化、思想与情感?我想, 答案可能是“丰富生活、温暖人心、感动人性”的故事


他表示:

大家可能看过《庆余年》这部影视剧。它改编自阅文平台知名网络文学作家猫腻的小说,我个人一直都是这个IP的忠实粉丝。


从小说到影视剧,这一有着十余年历史的IP实现了“焕新”,世界观更加饱满,主旨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为美好而活,其中巧妙融入了现代人的思想内核。


放眼全球,无论是《权力的游戏》还是漫威英雄系列作品,在从小说、漫画向影视剧、游戏等新媒介转换的过程中,这些经典IP的价值都得到了持续放大,观众也因此收获到增值的情感体验。这正是IP持续构建带来的魅力。


恭王府博物馆馆长 冯乃恩 也表示,网络文学从个人表达逐渐衍变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正凸显了“科技+文化”的力量。


恭王府博物馆也在做“科技+文化”的工作,我们正在跟腾讯合作,未来可能会用新的形式去呈现历史文化,通过文化的力量和需求,反向来促进科技的进步,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科技+文化”的一种期望。




科学与文化将战胜愚昧



科学推动人文发展,同时也需要人文的驾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