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1日,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众人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想了解一下同学们是如何看待艾滋病吗?想知道省疾控中心和校医院的老师们给大家什么建议吗?那就赶快跟随姗姗来了解一下吧。
▲
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AIDS)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愈的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窗口期)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检出抗体之前,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般经过7-10年的潜伏期,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虽然外表上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工作和生活,但具有传染性。
为了了解山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姗姗制作并发放了调查问卷,共收到154份回复,接下来让姗姗带你看看调查的结果吧!
▲
山大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61.36%的受访者知道,性接触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然而,仍有30.3%的受访者认为血液传播最容易得艾滋病,8.33%的受访者认为母婴更容易传播。
问卷显示,41.67%的受访者对艾滋病有过误解。其中最常见的误解是唾液、蚊虫可以传播艾滋病,并且6.28%的受访者认为一旦感染立即发病,2.27%的受访者认为靠近即感染。事实是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蚊虫、唾液以及空气传播,并且艾滋病具有潜伏期,不会感染后立刻被检查出来,也不会立即病发。
问卷显示,78.79%的受访者对艾滋病的防范和警惕程度一般,16.67%的受访者对艾滋病的防范和警惕程度较高,甚至有4.56%的受访者压根没有防范意识。这说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还是偏于薄弱的。
问卷显示,74.24%的受访者认为性行为前不采取保护措施是大学生成为艾滋病高发人群的重要原因。12.88%的受访者认为是输血过程不规范是重要原因,1.88%的受访者认为男同性恋是重要原因。
问卷显示,81.06%受访者不经常听到别人谈论艾滋病,仅有18.94%的受访者经常听到别人谈论艾滋病。这一定情况的反映了,在大学校园里,谈“艾”色变的现象仍然存在。
问卷显示,53.03%的受访者会公平对待,不会疏远,46.97%的受访者不会歧视,但会保持距离。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艾滋病人群基本能够做到不歧视。
问卷显示,69.7%的受访者会仗义执言,主持公道,28.79%的受访者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仅有1.52%的受访者会跟风歧视。超过半数的人是会站出来用真理捍卫人权的,但是真正实现尊重艾滋病人群的愿望仍然任重道远。
问卷显示,89.39%的受访者会要求在性行为前主动提出使用安全套,7.58%的受访者不好意思提出来,3.03%的受访者不会主动提出使用。相关研究证实,性行为前使用安全套会将艾滋病感染率降至最低。所以为了自己,请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问卷显示,84.09%的受访者觉得可以通过新媒体途径宣传防范艾滋病,11.36%的受访者认为要通过健康课来宣传,仅有4.55%的受访者认为要通过老方法(宣传单、海报等)来宣传。在新媒体时代,创新宣传艾滋病防范的方法将会极大增强宣传效果,使正确的艾滋观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问卷显示,有超过90%的受访者不知道中国现有艾滋病人数,仅有不到10%的受访者知道。据官方报道,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是在1985年,我国已知现有存活艾滋病人57.5万例。
那么,看完问卷调查的内容,你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是不是还一知半解?这就让姗姗来给你科普一下!
▲
艾滋病传播的三条途径
▲
不易传染艾滋病的途径
▲
大学生哪些行为容易感染、传播艾滋病
▲
老师的建议
(姗姗还特地去了校医院请教郑致玲老师了解相关知识并请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建议)
▲
▲
咨询电话
省疾控中心
0531-82679501
0531-82603177
济南市疾控中心
0531-86555120
如果有需要,要及时拨打咨询电话哟~
艾滋病看似离我们很远
但其实就在我们生活当中
和我们息息相关
不要轻视,小心谨慎不会错
不必害怕,认真预防心有底
采访/王子艺 苏雅瑄
文/王子艺 苏雅瑄 陈绮彤 崔路
图/侯源惠 苏雅瑄 王涵 吴晶
部分信息来源于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与网络
编辑/董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