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史学长,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目前正就读于NUS Industry4.0专业,专攻模式识别方向。
非常高兴今天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留学申请的经验和准备~
简述下我的个人背景。
申请时,我的平均成绩是83分,雅思总成绩为6.5分,其中口语部分是5.5分。我拥有一段在中科院自动化所的科研经历,并参加过一项竞赛,荣获了国家二等奖。此外,在大二和大三学年,我分别获得了学习进步奖和校三等奖学金。
听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我的成绩其实并不怎么好。因此,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可能并不适用于真正的学霸。如果你来听本场讲座的目的是冲击顶校,那么可能我的经验对你来说就不那么必要了。毕竟,我自身的实力也并未支持我申请到顶尖项目。事实上,我是逆袭上岸的。
我是在大二寒假的时候与微思签约的,因此我感觉自己准备得算比较早的。我小时候就有出国留学的打算,微思的老师也为我进行了早期的规划。但其实我属于那种比较懒惰、容易摆烂的学生,所以多亏当时准备得早,在申请季开始之前,我就已经准备好了所有必要的材料、考试以及软背景等方面的准备。
然而,我的申请季安排其实并不十分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申请学校的时间相对较晚。
我一直拖延没有择校
,这主要是因为我参考的经验贴比较少,比如小红书上人家分享的帖子等,我不清楚自己的定位能申请到什么学校。具体来说,我不清楚北邮在世界学校的认可度,以及以我的分数和专业背景,可以申请到什么样的专业。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我一直在拖延,导致申请的学校提交时间比较晚。
我是按照我心目中的国家和地区优先级来选择的,最先考虑的是新加坡的两所大学——新国立和南洋理工,其次是香港,最后是英国。
由于我们学校受到美国10043法案的制裁,无法获得签证,因此我没有考虑加拿大和美国的学校,也没有考虑欧陆的学校。
具体来说,
为什么新加坡的优先级最高,香港次之,英国最后?
我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的:
首先,
英国当时的情况令人担忧
,我在英国上本科的朋友说存在罢工罢课的情况,街上常有游行,治安状况不如国内平稳和安全。此外,火车晚点、开一半就不开了,以及老师上课中途停课,直接给你放一周假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其次,英国的学校对我这种低GPA的学生不友好,会严格卡GPA,这对我的申请不利。
第三,
英国留学竞争越来越激烈
,许多学生申请英国的高校,导致分数要求越来越高,而英国高校在国内的认可度也在逐渐降低。当然,这个说法还有待商榷,具体还得看招聘时的情况,但这并不涉及牛剑顶尖高校。
其次是香港
,我之所以没有选择,是因为我觉得香港离家比较近,可能留学体验不那么好。而且香港地方小,相同的住宿预算在新加坡或英国,不说住几十平的房间,至少得住一个几平的单间,但在香港可能就只有十二三平,甚至于可能就是在一个客厅里面划一片区域,放一张床位。
新加坡为什么优先级最高?
首先是因为它离家近,且和中国同属于东八时区,没有时差,方便与家人和朋友联系。其次,新加坡气候比较湿润,常年夏季,行李就比较少,只需带短袖短裤等夏季衣物即可。
我当时还认为新加坡的饮食比较好,因为它是华人社会。然而,我自己在新加坡待了三个月后,发现虽然都是华人社会,但他们的文化和国内真的很不一样。我刚开始也不太适应,新鲜感过后,觉得吃的也不习惯,有时也不太会和他们交往。他们这边的人很客气、很尊重人。现在,我一般都是自己做饭。
综上所述,我的择校顺序是新加坡大于香港大于英国。我认为,如果你不喜欢一个地方,那肯定不愿意在那里生活一年甚至两年。因此,在选择高校时,所在位置是优先级最高的因素。
其实我在这方面经验并不多,
当时选择时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专业稍微对口,并且以能更好进入我想去的大学为更高优先级。
说白了,就是只要能去,我就不怎么挑专业。按照这个标准,当时负责我的微思老师就开始帮我择校。
根据我的情况,我可以选择的学校包括新加坡的新二,即NUS和NTU,还有香港的港大、港中文、港科技和港理工,也就是常说的“港三港四”,以及英国的王爱曼华。提到的这些大学中,除了华威大学没有申请,剩下的我都申请了。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申请时不能光盯着好的学校,也得给自己留点退路,稍微保底一下,因为我觉得只申请好的学校不太保险。因此,我又选择了英国的利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和伯明翰大学作为保底。
至于
为什么我不选择澳洲作为保底呢?
首先,去澳洲留学需要两年时间,一年的生活费加学费总共算下来至少得50万,如果过得好点,可能就得60万,两年就是120万,我觉得不太值。其次,都说澳洲留学比较“水”,其实他们也不是真的水,只是招生门槛比较低,生源可能不是那么好,所以给大家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听在澳洲留学的朋友说,那边要想正经通过考试还是挺难的。
我目前具体收到的offer,你们应该也在这个宣传图片上看到了,不算保底学校的话,我收到了来自NUS的一个offer,来自NTU的两个offer,以及来自KCL的两个offer,总计三所大学五个offer。
再聊一下这个
专业申请
的问题吧。微思老师大概20所大学的项目,这些项目被他分类为冲刺难度很大的、稍微需要冲刺一下的、正常申请就能申请上的,以及一些保底的项目。之后,我就在这些项目中挑选了一些学校进行申请,具体可以选择的数量要看合同里签了多少,就可以选多少项目。
我知道我的背景不算很好,所以选择的项目肯定没有太多是那种特别好的专业,比如CS或者AI这种顶尖专业,我肯定申请不上。因为我想上名校,所以就不能选择那些竞争激烈的好专业。因此,我选了很多稍微沾点边但关联不大的专业,比如通信工程、移动和个人通信工程管理,还有
Industry
4.0这种。说白了就是尽量选择有关联但竞争相对较小的专业。很幸运的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收到了KCL的两个offer,然后在除夕前一天又收到了NTU的一个offer。过了年后,我还收到了NUS
Industry
4.0专业的offer,也就是我现在正在读的这个专业。
具体
为什么我没有收到香港这边的offer呢?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申请的时候比较晚了。因为香港这边无论是提前批还是正式批都建议尽早申请。据我了解,今年有很多背景不如我的同学,由于他们申请得早,就占住了坑位。之后学校就把我放在池子里养鱼,既不说我通过,也不拒绝我,一直拖到今年四五月,香港那边才通知我申请未通过。至于提前批的问题,我建议可以咨询一下微思老师。
另外,我这边知道,有些学校比如港大和港中文,可能会有一些线下的讲座。还有这些学校的教授可能会来国内开讲座。这些我其实不是特别了解,因为我自己当时只报了一个NUS的提前批和一个港大的(可能是对我们学校有特别提前批的项目),但我也不是很清楚具体情况。这个你们可以找老师具体咨询一下,提前批还是很有用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这届隔壁班的同学,他现在和我都在新国立上学。他说他们班一个宿舍里六个人就有四个是因为港大的提前批去了港大。所以你们可以关注一下,应该还是有挺大机会的。我还知道我们这届有同学去参加了想申请大学的教授的讲座,当场就把简历塞给教授,然后当场就面试了,最后也收到了offer。不过这种情况肯定是极少的,可能还涉及到家庭背景等因素。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你们之后可以问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微思这边负责我的老师真的挺靠谱的。他给我选的学校都是按照我的要求来的,就是那些我觉得我能上但都需要冲一下的学校。而且,他选的专业都是和我学的物联网工程沾一点边的工科专业,但又不是很偏,没有给我选什么环境工程那种偏得离谱的专业。当时我也让其他老师帮我看了一下这些选的学校,他们都觉得选得挺好、挺靠谱的。我的申请经历大概就是这样。
在前面已经提到过,我的GPA其实是不高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低的,在我们专业大概是前50%的水平。所以第一点我要和你们讲清楚,这是我踩过的坑,你们就别再踩了。
当时我就是因为低GPA而吃亏,很多学校很多项目直接卡GPA,尤其是英国的学校。
如果你们真的想去英国,或者目标是G5院校,那一定要把GPA提上去,能多高就多高
。总之,高的GPA总是好的,而低的GPA则基本上没什么办法。
你们应该都知道,申请时只看前三年的成绩,也就是大一大二大三的成绩,而大四上半学期就开始网申。所以,你们提升GPA的时间只有三年。除了正常学习考试之外,有些人可能会选择
多选几门选修课
,比如一些相对轻松的公共课。但我要说的是,这种课不要选太多,因为选太多的话,学校可能会认为你的成绩有水分,从而拒绝你的申请。
那么,除了正常学习考试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我听说,如果和老师关系好,有时候老师可能会改分,但我没有听说过有人成功过,毕竟这种事情如果是自己操作的,也不会轻易传出去。不过,我有一个在大学当老师的朋友说,确实存在这样的操作。但具体怎么操作,我可能也不清楚。
我跟你们说这些,并不是让你们不好好学习,相反,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我只是说,万一最后真的没办法了,你的分数确实提不上去,但你又想去那个大学,那你可以考虑多选一些相对轻松的课,把自己的分数往上提一提。
其实,我说的这些话,你们的导员肯定也给你们讲过,估计我再说你们都会听得不耐烦。但为什么我还要再讲一遍呢?因为当时我导员也是这么跟我说的,他当时也给我强调过这很重要,但是我没有听,所以当时我也吃了很大的亏。
我具体讲一下我大学四年都经历了什么
。你们就听一下,别踩我踩过的坑就行。
大一的时候,我基本上就是玩过去的。纯硬玩,别人玩的时候我跟着玩,到期末该复习了我还在玩,结果导致我大一第一学期的成绩是专业倒数,大概是180个人中我排160名左右,均分大概是75分。你们也知道75分是什么水平,基本上就是倒数,之后我被导员和教务找去谈话了。
大一第二学期的成绩也不是很好,只进步了十名左右,均分可能提升到76分。因为我大一的成绩很差,所以后面的日子过得很苦。
如果这里有大一的同学,一定要好好珍惜大一的时光,现在对你们来说真的还不晚。
因为你们现在才大一上半学期,12月才是正儿八经的考试月,现在还没到11月呢~大一有很多拿分的大课,比如高数、大物、综合英语、计算机导论、新型代数等,这些课都是四五分的大课。因为学校算的是加权平均分,所以这些大课如果能拿高分,对于后面提升总分真的很占优势。
大一主要是基础课,像高数、现代等都是很基础的课程。到了大二大三,开始上专业课了,比如物联网导论、信号系统、数据结构、微处理器设计、云计算等,这些课就很难再拿高分了,因为它们很难,就算听了课也不知道最后怎么学。而且,这些专业课学分不高,加权之后对于总成绩提升比较少。
大一结束后,我意识到了成绩的重要性,就不再摆烂了。大二第一学期均分是78分,第二学期就提升到了81.9分。大三最后申请前,我的均分应该是83左右。但是到了后面,就很难再往上提了,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水平就到这儿了,网上学习可能会比较费劲。而且,因为我前面落下的比较多,所以后面提升真的很不容易,挺痛苦的。
我想说的是,
像我这样天崩开局的情况,最后都被我盘活了。
所以,不管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的同学,都不要放弃,真的别放弃。好好学,相信自己就一定可以的。
我来说一下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首先,
不管你平时怎么玩,考试前一定要好好准备。
因为大学的课程与高中不同,它是一年或一学期结束一门,这些课程需要你短时间内记忆并速成应对考试。那么,具体该如何准备和把握呢?
我的建议是,
平时上课时尽量去听老师讲课。
虽然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翘课,包括我以前也喜欢,但如果老师说这节课会讲关键内容或有练习,我一定会去。因为老师出题,你去听课,他能透露一些考试可能会出的题型。所以,我真的很建议那些可能不喜欢听课的同学去尝试一下听课,当然,这也不强求。如果你真的不喜欢听老师讲课,自学也是可以的。
另外,
往年题一定要仔细看
,这会大大提升你的复习效率。小卖铺通常都有卖,而且如果老师好的话,他肯定会提醒你,并给你出一个考试大纲,告诉你应该准备什么。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疫情或其他原因,出题老师或考试卷子可能会有所不同,往年题和今年考试可能会有出入。所以,我的建议依然是尽量去听课,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还有一点就是,
考试前有些专业会有特别厉害的学霸带着复习,进行所谓的串讲,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去听。
因为这些学霸通常能考接近满分,他们对这学期的考试理解得很到位。他们带你串讲一遍后,你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会很到位,再去复习的话效率会很高。
大一大二大三时主要以刷GPA为主,如果有额外的时间,我很建议去参加实习、科研竞赛或大创等活动,这些都可以提升你的软背景。但一定要以GPA为主,不能本末倒置,为了竞赛或大创而忽略了学习。
无论你是想保研还是想出国,分数都是基础。你需要从长计议,不能等到快考试了才去想参加实习、科研或考语言等。你得提前做好打算。
我自己报了语言班,但坦白说,最终我还是靠自学通过了考试。
我并非说语言班的教学质量不好,而是我后来意识到,只要我认真学,自学也能通过。我之所以当初报了语言班,主要是因为我比较懒惰,需要有个班级环境来督促我好好学习。
说到考试,
雅思终究是一场考试,考试就需要刷题。
我的分数并不高,只有6.5分,远不及网上那些7分、7.5分甚至8分的高手。但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备考方法。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阅读和听力通常是最擅长的题型,因为我们在高中三年里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基础。对于这两个题型,刷题是唯一的办法。
阅读
方面,需要总结题型,比如选择题、段落匹配题等,然后找关键词来解答。
听力
方面,同样需要刷题,并找关键词。我当时的方法是,听完填词题后,把错的词记录下来,尤其是那些因为不熟悉而没听出来的词。我会把这些词归类到Excel表格中,然后不断复习。
阅读也是如此,遇到不认识的单词要总结,尤其是动词,一定要记住。
我考了两次雅思,第二次时距离我报语言班已经很久了,基本上是自学。我刷题的数量很少,时间很短,可能总共就准备了两周,阅读听力做的题肯定不超过15篇。我用的是新航道的九分达人,感觉那上面的题比实际考试的难度要高很多。另外我是在北京考的,很多人会说去太原或天津考,会难度低一点,具体我也不清楚。
至于
口语和写作
,我的口语成绩并不好,两次都是5.5分,真不知道怎么办。可能也是准备不够吧,我主要吃亏在Part 2上,因为要求连续输出两分钟,而我当时题库没有刷完,两次都是抽到没准备的题。
对于写作,我的建议是背诵模板和逻辑。
雅思写作需要体现出你的思想,不能只是简单应付。如果你想在英国留学,雅思分数要求很高,那么你就不能突击,得正儿八经地看作文书或找课程好好学一下。
关于语言备考的时间安排,我的建议是在雅思的有效期内尽早去考。
具体有效期是两年还是三年我可能有些记不清了,但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上大学后英语水平往往会逐年下降。因此,能早考就尽量早考。不过,雅思毕竟是一个考试,它不需要你学上半年或一年再去考,而是一个应试,你只需学上一个月就可以去考了,甚至一个月都可能觉得有些长。
我第一次考试是在大三的下半学期,第二次则是在大三的暑假。其实,我自己的时间安排并不是很合理,主要是因为大二那会儿一直受到疫情的影响,所以一直拖着没考。
在择校方面,我觉得微思老师帮我选择的学校确实非常好,他们团队真的非常负责。从最开始与我沟通的顾问老师,到后来帮忙选校和网申的老师,我都感觉他们非常专业。无论何时我有问题,他们都会及时回复,这让我感到非常靠谱。此外,我在自动化所的科研项目也是老师帮忙找的,包括写套磁信、发邮件等,最终帮我成功找到了这个科研项目,对此我深感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