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Taka
~
又到周六了,今天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一部纪录片:
《人生七年》
。
腾讯视频可观
看
导演迈克尔· 艾普特,在
1964年
的英国选了一组7岁的儿童,跟他们聊家庭、学校和以后想做的事。之后每隔7年拍一次,记录每个人的变化和成长。
这一拍,就拍了56年。
当年那些稚嫩可爱的孩童,都已经
63岁
了。每一个人的成长轨迹,都能让人产生很多感慨。
其中,最让 Taka 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
苏珊
的妇人。
苏珊出生于伦敦东区(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地区),7岁时,她是这样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
腾讯视频可观
看
在过去的56年里,她换了很多次工作,离过婚,做了单亲妈妈,最艰难的时候,甚至要靠低保救济生存。
但这些困难她都挺了过来,42岁时,她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相伴共度余生的爱人。现在,63岁的她,可以称得上是
《人生七年》里最快乐的人
,她对着镜头说:
我的生活很美好,我对一切都感到满意。
腾讯视频可观
看
而这,跟她年少时对自己生活的「设计」密不可分。
14岁时,导演跟三个女孩(杰奎琳、琳赛和苏珊)说:「你们很有可能会在20几岁结婚,很快生小孩,然后就整天围着锅台转。」
其他两个人都沉默不语,只有苏珊说:「我不觉得我会太早结婚,
我更想先过自己的人生
,先多了解,多认识些人。」
腾讯视频可观
看
T
aka 相信,一个人对人生的期待和设想,会极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真实的人生。
如果我们的人生是一个设计项目
,
那我们自己就是这个项目的主理人
。
你有想过怎么设计自己的人生吗?
今天,Taka 就以苏珊的经历为参考,介绍几种「人生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
识别重力问题
」
在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这本书里,作者比尔·博内特提出了「重力问题」的概念:
如果一个问题不能被解决,它就不是一个问题。它只是一种情况,一种环境,一种生活现实,它像重力一样,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所处的阶层,目前的生活状况和经济水平等等,其实都属于
「重力问题」
。
苏珊出生在伦敦东区的普通家庭,28岁时,导演问她们:作为工薪阶层,你们不觉得某些阶层机会更多吗?
苏珊的态度非常坦然:「我觉得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腾讯视频可观
看
在她看来,虽然自己的出身并不优越,但这并不妨碍她探索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之后的人生里,每一次出现问题,她也不会沉溺在问题中,后悔「为什么会这样」。而是快速地识别出当前的状况是一个「重力问题」,快速接纳现实,寻找解决办法。
是的,面对重力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只有一个:
接受
。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那些困住我们的,很可能是一些「重力问题」:
-
报志愿没做好功课,选了一个冷门专业,怎么办?
-
学历不高,达不到理想工作的标准,怎么办?
-
在公司的边缘部门,升职无望怎么办?
这些问题里,「专业冷门」、「学历不高」、「在公司的边缘部门」都是
已经存在的事实
,如果一直纠结在这些限制本身,你就什么也做不了。
这个时候,你应该像接受重力的存在一样,接受这些限制的存在。然后问问自己:
既然这些限制已经存在了,我该做些什么,
让自己打破限制,过上想要的生活呢?
当你开始接受「重力问题」,你的视野就会变得开阔,就会寻找其他可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
把工程思维变成设计思维
」
人生规划有两种思路:「工程思维」和「设计思维」。
「工程思维」把人生想象成了一个工程项目,我们需要
先画好那张图纸
,
然后按照这张图纸坚持努力
,直到完成目标。
就比如选工作这件事,工程思维的人,会先做各种调研,询问不同人的意见,搜集大量的信息,自己权衡利弊,做出一个自己觉得最好的决定,然后坚持下去。
听上去很完美,但当你实际操作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问题。
首先,生活是充满变化的,行业趋势、你自身的需求都在发生变化,
当初做出来的决定
,
很可能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情况
,如果按照「工程思维」一直坚持,很可能会让你的沉没成本越来越高。
另外,越是期待做出一个一劳永逸的决定,就越不敢做出决定,你很可能被那个不存在的完美方案困住,无法前进。
而
真实的人生
,其实
更像是一个设计项目
,而不是一个工程项目:
没有一个必须到达的目的地,也不存在完美的方案,我们能做的,是找到一个大致的方向,设计很多种还不错的方案,一边推进一边调整,最后收获一份「接近完美」的体验。
还是拿找工作举例子,拥有设计思维的人,可能不会那么快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下结论,
他们会先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长确定一个大致的方向
,
然后寻找尽可能多的可能性
,在尝试的过程中一步步确定自己想要什么。
苏珊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其实就是这样的「设计思维」,在14岁接受采访时,她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对她来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方向,记住自己做了什么。
腾讯视频可观
看
她相信:并不是一切都有定数,并不是只有事业和家庭,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期待,设计自己想要的人生。
腾讯视频可观
看
也许,我们都该学学苏珊,在被困住的时候,重新定义问题,把「单选题」、「判断题」变成开放的「多选题」、「论述题」:
-
你长大想做什么?——做什么会让我开心?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
我该怎么找到一份完美的工作?——怎么样让我现在的工作变得完美?
-
这两个机会我该如何选择?——有什么方法可以两全其美?
当你问对了问题,想要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
设计自己的人生选择
」
苏珊的职业经历非常丰富:
21岁时,她在一家
旅行社
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接外国酒店;
24岁结婚,辞了职,生了两个孩子;
35岁,离婚,成了单身妈妈,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在一个
房屋互助协会做兼职
;
42岁,她重新开始全职工作:在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法律系做
行政工作
。
49岁,她成为
伦敦大学法学院研究生部门的协调主管
,一直做到现在。
每一次工作,她都享受并投入其中,从中找到驱动自己的意义:
21岁时,她说: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我喜欢异国景点。
腾讯视频可观
看
35岁,为了照顾孩子在房屋互助协会做兼职的她说:
我比以前更自立了,我现在的重点是养活自己。
腾讯视频可观
看
对现在的工作,她更是满意:我觉得我就是为这份责任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