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未名宏观研究
发布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的宏观研究报告和相关新闻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未名宏观研究

【未名宏观】朱幼平:应放大格局来看当前的经济形势趋弱小变化

未名宏观研究  · 公众号  ·  · 2018-09-14 16: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来源: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电子期刊《原富》2018年第9期总第41期

作者: 朱幼平(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管理中心副主任

内容提要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面对当前不确定的经济形势,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幼平指出,“应放大格局来看当前的经济形势趋弱小变化”。朱幼平认为,短期来看,减税及扩大基建投资等刺激应对及时、准确;长期来看,应坚定不移地坚持高质量经济和现代经济体系的发展方向。

当前经济形势极为复杂,中央定的调依然是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不期望的趋弱小变化表现,放大格局看实际上都是正常的,不要被些许困难吓到了。短期,减税及扩大基建投资等刺激应对及时、准确。长期,应坚定不移地坚持高质量经济和现代经济体系的发展方向。

1.主要经济指标变化仍在可控范围

通过大数据方法,我们从看似杂乱无章数据中,搜寻经济系统这个灵动的、有逻辑联系的生命体,往往能窥其全貌。

总体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连续12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区间。8月,制造业PMI51.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54.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从营收、净利润等经营数据看,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回暖明显。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营收总额约为20.81万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总额为1.96万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济有这个基本面相当不错,看问题要有格局。有问题是常态,稳定增长被认为是“刀刃”上的。从改革开放算起,我国已持续40余年的稳增长,未来延续仍是大概率事件。我国经济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同时,我们也看到主要指标出现了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微弱小变化。CPI“破2”、调查失业率“破5”、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投资增速放缓、税收增速意外提高。应放大格局看待这些变化。

(1)物价上行不会通胀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7月份我国物价水平抬升,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鲜菜、鸡蛋、奶类、肉类食品价格明显上涨。助推物价上涨的不利因素和削减物价上涨压力的有利因素相互交织,使得下半年物价运行局面变得相对复杂一些。物价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并未发生改变,维持低通胀的概率大,不必担忧通货膨胀“卷土重来”。

(2)失业率增高仍能把控

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小幅上升了0.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7月份是应届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就业市场的季节,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820万,创历史新高,就业总量压力不减。

7月份确实比前一月出现小幅提升,但全国主要就业人员群体25岁至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仍保持在4.4%的低位。

国际劳工组织此前发布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失业水平为6.6%,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失业水平为5.5%,全球平均失业率水平为5.7%。相比,我国还算低的,能接受。

与我国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的年度目标相比,5%左右的调查失业率,仍处在充分就业范围之内。

(3)人民币贬值不改稳定态势

2017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6.2%;2018年一季度升值3.9%,二季度贬值5.0%。目前,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实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汇率弹性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在基本稳定基础上的双向波动已成常态。

坚实的基本面仍将支撑人民币汇率继续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我国承诺不搞竞争性贬值,不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预计,人民币汇率波动不会扭转长期稳定趋势。

(4)消费增长趋缓不是消费疲软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比去年同期放缓1.6个百分点。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虽然比6月份略降0.2个百分点,但高于5月份0.3个百分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吃、穿、日用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和服装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9.5%和9.1%,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3.8个和3.4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长11.3%,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单月小幅波动不足以说明“消费疲软”。实际上,城乡居民消费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以服务型消费为主的转换进程在加快,消费升级的态势不可逆转。

(5)财税增收与减税降负并不矛盾

今年前7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791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107709亿元,同比增长14%。在国家倡导减税降负的形势下,为何财政收入不降反增。

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离不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支撑,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增强、新动能新产业快速发展拓宽了税源基础。减税降负起着涵养税源、“放水养鱼”的作用。减税降负政策是降低税率和消减不合理项目,减轻企业及各主体负担,不排除轻装上阵后企业等主体增收显著,交税基数增强。从另一个侧面,这也说明了经济有向好的一面。

预计下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将有所放缓,但总体看,财政收入运行将继续保持平稳,能够实现全年收入预期目标。

(6)投资政策不是大水漫灌

从今年1月份至7月份数据看,投资增长有所放缓,特别是短板领域投资明显不足,其中原因包括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不足等。今年上半年,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4%,比去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分别比上年同期低3.6和7.3个百分点。继去年来民间投资增幅锐减,到现在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锐减,经济运行环境越来越紧。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早见成效。多个省份近期均加快了专项债券发行步伐。

发行1.35万亿元专项债券是年初既定的计划,并非最近才确定的“刺激”措施,不是在搞“大水漫灌”。

2.应将短期刺激纳入到长期战略框架,稳中求进是基本方略

看问题要讲格局,解决问题要看矛盾。虽然以上指标在可控范围,但也反应了经济体运行已经出现了更多的矛盾和挑战。虽然都是很微小的变化,但千里之堤,溃于蚁巢。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稳定增长中消费、投资增不动,去杠杆、防风险还必须加大流动性投放,一边减税呼声很大而税收增长不少。改革开放发动机的地方经济不能再依靠土地出让金和举债,怎么办?获得较多公共资源的共和国长子的国有企业,后劲不足,怎么办?2500万户的“56789”(5,税收超50%;6,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均超60%;7,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70%;8,城镇就业超80%;9,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了90%)的民营企业投资动力不足,怎么办?特朗普打贸易战,喊资本回家,怎么办?

发发议论很容易,关键要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下是我们认为应该重点做好四个工作。

第一,为缓解经济指标的微变化,短期用减税降费和基建投资来应对。 这是非常正确及时的相机抉择,恰恰体现宏观调控的灵活性。灵活性的宏观调控是经济体系现代化的灵魂。

减税降费和基建投资这两大积极财政策略中,虽然前者的税收乘数效应更大,但后者拉动增长的效果更能立竿见影。有两者政策配套打底,下半年经济稳定性增强。

8月1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放开多项发行限制。

基建资金来源中可以直接归结于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比重仅约16%,更多的还是靠自筹资金,尤其是非标融资。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有望加快,有预计今年下半年可能会同比多发8000亿元,但是以往的专项债余额可能用不上,因为这部分余额主要来自于北京、上海等基建缺口较小且资金充裕的省市。

再看减税降费的积极财政政策。个税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近几年财政支出每年在两位数增长,而财政收入是个位数增长。

来自财税系统的人认为,税收的增长空间不容乐观。理由是,虽然过去两年企业税税收增长较快,但主要受通货膨胀推升企业利润和营改增后财政整顿征收更加严格所影响,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们不赞成这种观念。也难怪金融系统要怒怼财税系统。特朗普炸雷式减税,已经起到经济增长回升到4.1%的神奇效果。按理说,美国政府债务等诸多问题,应该比我们更严重。更何况美国政策提供了试错实践。我国应从美国政策那里学习一、二,积极财政政策应该还有空间,胆子要更大一点。

第二,增强危机攻关意识和能力。

趋弱的指标变化反应的是生意难做,不可避免情绪波动。特朗普出邪火,搞逆潮流的孤立主义和贸易战,就是一例。我国疫苗事件和滴滴事件,也有公众情绪宣泄成分。防风险就是要增强危机攻关意识和能力。

实际上,经济系统是个心理系统。危机管理和预期管理是宏观调控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有危机攻关,国家更需要高水平的危机攻关。危机攻关意识和能力建设是高质量经济和现代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内,前一段疫苗事件,中央加大了处理力度,深得人心,稳定了市场信心。滴滴事件持续发酵,9月5日起,交通运输部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进驻式全面检查。

互联网时代,公共事件不能小看。要加大网络谣言打击力度。比如美国一键断网就是谣言,以正视听还需要科普。

第三,在国际舞台要低调、不出头,与美国不破裂、不妥协,保持战略定力。

随着美国对其他国家频繁挥动经济制裁大棒,抵制美元的声浪又一次高涨,一些国家已开始动手推进去美元化进程,这是美国自己透支国家信誉的后果之一。委内瑞拉成为第一个放弃美元的国家,俄罗斯、土耳其刚刚决定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部分国家在大宗商品,如原油结算中弃用美元。

美元危机极有可能就是人民币的机会。对此,人民币只要保持稳定,不做短视的贬值,就能有利于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任,就能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伤害开始显现。据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公司估测,贸易战正使美国25万个就业岗位面临流失风险,并导致美国家庭平均增加210美元开支。美国虽然还保有大量堪称精华的中高端制造业,但这些制造业的相关产业链,对国外产品有着很大依赖,其中,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尤为严重。特朗普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极限贸易战”,就等于加大了他们的生产成本,严重一些的,甚至是彻底破坏了其产业链。

美国最忠实的盟友日本也受不了要倒戈。自从美国决定对世界各国的产品进行征税以来,就和盟友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今年7月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十六个国家在东京聚首,包括美国的忠实盟友日本和印度,一起就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进行最后的协商,准备在亚洲区域成立一个新的自贸区。日本的官方曾公开表示成立新的自贸区就是为了共同应对在一些国家盛行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直接将矛头对向了美国。

在此情形下,保持低调,不出头,不大乱对外开放的计划和节奏,仍然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策略。面对特朗普贸易战挑战,我们只要保持战略定力,相信:自由贸易及全球化,是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能量转化,最终会取胜。

第四,密切关注新兴市场货币危机,建设防火墙。

阿根廷宣布将基准利率由45%,大幅度提高到60%,举世震惊。阿根廷还抛出了3.3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怕的是,如此大幅度加息之后,阿根廷比索反而崩盘了,暴跌22%,并没有出现绝地反弹。今年以来,阿根廷比索已经下跌约54%。另外,阿根廷通胀高达25%。这已经是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除了阿根廷比索崩盘外,24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20种货币出现了大跌。土耳其里拉连续的下跌,最近两周大跌了8%,又创下了新低。南非兰特也大跌超过了3%,创下了两周的新低。巴西雷亚尔也下跌2.2%,随时可能继续发生经济危机。印尼基本面远好于阿根廷、土耳其等国,也出现了汇市、债市、股市三杀。印尼的国家货币印尼盾刚刚对美元已经跌破14750,这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新低。

越南、菲律宾、印度,整个新兴市场国家一片风声鹤唳。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印度、印尼、俄罗斯等国家都出手救市了,但是效果却越来越差。

新兴市场国家已经陷入了货币危机,而且这还是一场持久战,毕竟美联储的缩表还不到一年,还将持续,美元收缩还将进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建立防火墙,管理好预期,至关重要。

总之,十九大把我国经济定性为高质量经济,要以实现经济体系现代化位抓手,这是长期战略,我们必须坚持。我们要用稳中求进的方法,把短期调整纳入到长期战略之中,积小胜为大胜,不断从微小中着眼,饭一口一口地吃,最终达成目标。

(资料来源:作者投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