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班味到底是个什么味儿? ·  昨天  
新周刊  ·  最不愿意生娃的韩国人,2024 ... ·  2 天前  
新周刊  ·  自制便当的年轻人,爱上做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外公去世后,80岁的外婆与好友抱团养老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1-18 21:00

正文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 读者:半月

昨天是外婆82岁的生日。上午,我给她打了个电话表达祝福。电话接通后,没想到外婆的听力下降得这么严重,直到胡奶奶在一旁给她“翻译”,她才弄明白,打电话来的人是外孙女。我们就这么开心但磕磕绊绊地聊了十几分钟。不过,整体上,外婆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声音依旧洪亮,记事也很清楚。我知道,这背后离不开胡奶奶的陪伴。

胡奶奶比外婆小3岁,身体素质胜过绝大多数同龄人,热情开朗,做事风风火火。从年轻时起,由于两家的房屋和田地都离得很近,平时接触多,再加上外婆与她性格相似,很聊得来,两个人的关系就一直很好。胡奶奶的丈夫和我的外公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交情。在妈妈的童年记忆里,胡奶奶是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妈妈绣花纳鞋织毛衣的技术都是她悉心传授的。

《小巷人家》剧照
后来,胡奶奶的丈夫不到40岁就因病去世了,两个儿子都还没有成年,日子过得很是辛苦。外公和外婆给了她很多帮助,田间地头、家里家外,能搭一把手就搭一把手,胡奶奶至今回忆起当时的事,都会流着泪感叹:“远亲不如近邻。”5年前,外公诊断出了癌症,缠绵病榻不过一载就离开了我们。那段时间,外婆极其伤心,一听旁人提起外公,或者看到外公的遗物就泣不成声,后来又不断做噩梦,陷入了对死亡的恐惧中,不敢一个人入睡。

妈妈本想将外婆接到我们家中,可她又不愿进城。就在妈妈打算留在老家陪着她时,胡奶奶主动提出要搬过去和外婆一起住,每天开导她。渐渐地,外婆走出了外公去世这件事给她带来的阴影,恢复了对生活的热情。而胡奶奶虽然搬回了自己家,但白天的时间基本上都会和外婆一块度过,两个人就此开始抱团养老。

外婆有四个孩子,三儿一女,妈妈和大舅舅都在市区生活,离外婆居住的村庄开车要一个半小时,两个小舅舅则在外地工作,一般只有过年才回来。胡奶奶的两个儿子也都在很远的城市安了家。
《亲爱的她们》剧照
外公还在时,外婆的晚年生活忙碌但充实。两个人养了几只羊、很多兔子和鸡鸭,还打理着一个大菜园。产出的肉、蛋和菜,除了自己吃以及给儿女留着,他们还经常去附近的集市上出售。家里的几亩田地也是在舅舅们的反复劝说下,他们才同意交由别人来种,可以说是相当不服老。只剩下外婆后,妈妈和舅舅们不放心她一个人生活,专门开了家庭会议来商讨养老问题,最终决定采取轮流照看的方式,每个子女照顾一年。

大舅舅家是第一站。本来,外婆已经同意了这个方案,可到了要出发的时候,她还是后悔了,觉得自己还有劳动能力,舍不得卖掉还没养肥的羊和鸡鸭,也不愿意让菜地荒着。对于进城后的生活,她充满抵触,既担心楼层高出行不方便,没有熟人日子无聊,更怕引起儿女的家庭矛盾。尽管舅舅舅妈都是温和又孝顺的人,外婆还是觉得,天天住在一起难免会有摩擦。

《幸福到万家》剧照
“人老了,讨人嫌,不在跟前你们心里还能多记挂我一些,等我到了动不了的时候你们再操心吧。”对于外婆的说法,妈妈和舅舅们虽然感到无奈,但也承认,如果强迫外婆进城,他们都忙于工作,提供给老人的情绪价值势必没有那么充足,还可能在不经意间损伤到外婆的自尊心。就这样,大家都拗不过外婆,她继续留在了生活了一辈子的小村庄里。

而自从胡奶奶的两个儿子在外地安家立业后,她当了很多年的“老漂族”,一手带大了四个孙子孙女,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她经常和外婆打电话,一聊就是很久。等最小的孙女上了高中,不再需要照料后,她拒绝了儿子们的挽留,坚定地回到了老家,要过自己理想中自由自在的老年生活。胡奶奶觉得,老家样样都好,安静,空气新鲜,吃的食物绿色无公害,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老闺蜜》剧照
可如今的村庄里,青壮年基本上都不在家,只有一些老人和留守儿童,外婆与胡奶奶前后左右的几户人家平时都是空的。一开始,妈妈和舅舅们,还有胡奶奶的两个儿子都担心她们万一磕碰到,或者突然生病没人知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现在外婆和胡奶奶互相照应,双方子女都放心多了。爸爸还给她们一人抱来了一只看家护院的小狗,现在已经长得威风凛凛。

去年五一,我回家探望外婆,看到屋里屋外都被收拾得一尘不染,她和胡奶奶一个烧火,一个做饭,慢悠悠地交谈着。吃完饭,她们就一起坐在门口晒太阳,家长里短,过去现在,有说不完的话,不时爆发出一阵大笑。在外婆眼中,胡奶奶是见过世面的人,出过省,坐过高铁和飞机,经常想听她讲这些经历。胡奶奶则喜欢外婆告诉她自己不在这些年,村庄里发生了哪些事。

有趣的是,因为外婆有些耳背,所以她们说话的音量都不小,好几次我都疑心她们是在吵架。妈妈也觉得好笑,叮嘱她们说人闲话的时候一定记得声音小一些,万一被听到就不好了。有时候,她们什么也不说,只是坐在院落里,陷入各自的回忆中,太阳给她们的白发镀上了一层金光。

由于她俩身体都不错,所以并没有放弃劳动。各自的院子里都围了铁丝网,养了近十只鸡,五六只鸭,菜园里种的则是一些不用怎么打理就能长得不错的菜。每次我们去探望她们,都会被要求摘些菜,拿些土鸡蛋和咸鸭蛋再走。看到子女们还能“沾到自己的光”,外婆和胡奶奶心里都很骄傲。

《母亲!》剧照
如今,外婆和胡奶奶互相陪伴着养老的模式已经持续了三四年。妈妈和大舅舅轮流每周去看外婆一次,给她买些生活用品、药品和营养品。外婆常常“抱怨”他们来得太勤,面上却是笑盈盈的。胡奶奶的儿子给母亲买的东西也是直接寄到大舅舅家,拜托他帮忙带回去。每年春节,我们两家人都会一起吃一顿饭,彼此之间以亲人相称。

对于外婆和胡奶奶持续了几十年的邻里情,或者说是友情,我十分羡慕。当然,她们之间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摩擦,可两个人都是大方又豁达的性格,很快就能和好。不过这种抱团养老的模式,是建立在外婆和胡奶奶的身体都还算健康的基础上。年龄越长,岁月在外婆身上留下的痕迹就越明显。现在,她走路的速度越来越慢,头疼脑热、四肢酸痛的小毛病也日渐增多。可以看出,外婆很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再像以往一样不肯吃药或去医院,而是听从子女的安排,认真照护自己的身体。

《小敏家》剧照
陪伴是抚慰寂寞的良药,这些年,她们给彼此的晚年带去了很多温暖和快乐,都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等外婆和胡奶奶自养的能力再下降些,我们势必需要探索新的养老方式。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希望,为子女操劳了一生的她们,在人生的暮年,是幸福而满足的。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同同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