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合肥市2025年1月9日
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对
《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进行了规划批后公开,
安徽省全部16个地级市都已完成了规划的批后公开
。
与
某些东南沿海经济大省
早在2023年下半年完成了规划批复,并大张旗鼓的宣
传“
XX省规划报批工作进展位于全国前列
”但是部分城市的规划却迟迟不公开不同,安徽省低调务实地完成了
所有地级市的规划批后公开工作
。我收集整理规划批复和公开信息一年多来,安徽省是我心里规划的信息公开工作做得最好的省份,没有之一。
在制度层
面,安徽省在2024年9月印发了《国土空间规划公示公开规定(暂行)》,规定了“
公示内容应当包括规划编制的依据、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简介和主要图纸等。
”这更是领先某些城市仅公布文本不公布图纸,甚至有些城市仅发布“一图看懂”版本的宣传稿这一行为。
安徽省所有地级市的规划文本和图集以及已公开的县级的文本图集已经共享在知识星球中,可扫码了解。
《合肥市国
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开稿)明确:
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
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核心功能定位是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
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https://zrzyhghj.hefei.gov.cn/public/13081/110866431.html
以下规划文本和图集均可在各市各自的官网下载,或者去我的知识星球打包下载。
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大黄山世界
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中心城区:
构建“一带双轴、两心多片”的空间结构。
城市性质: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园林城市、皖北新型城镇集聚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以“中心带动、轴带支撑、田园示范、城乡融合”
为总体思路,构建“一带两轴四片”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中心城区:
以淮河、龙子湖、迎河、虎山等山水廊道和京沪高铁、
水蚌线等基础设施为分隔,构建“一带多楔、双轴四廊、多
中心组团”的空间结构。
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皖北新型城镇集聚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
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世界中医药之都、华夏酒城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三区四廊四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中心城区:
传承经典方城形态,结合涡河、小洪河等自然水系,林拥城绿带和交通走廊,塑造“中心辐射,玉带串联,环脉相映,多区共融”的空间形态。
城市性质: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皖南文化绿色城镇联动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
“一原一屏多中心”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中心城区:
按照“滨江环湖、组团布局、
传承历史、体现生态”的规划原则,构建“一江两湖联三片,
山水人城绘四图”的空间结构。
城市性质:
国家园林城市、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
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
构建“两区三脉五中心”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中心城区:
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布局,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聚焦“一河两湖一山两城”(清流河、明
湖、西涧湖、琅琊山、北古城、南新城)建设,彰显城东
以工为本,城南以文为品,城西以山为秀,城北以水为魂
的空间特色,形成“一心七片”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城市性质:
长三角区域重点城
市、皖北龙头城市
、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结合阜阳及周边城镇空间结构发展特点,构建“一圈两片多廊”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中心城区:
构建“两轴三心六片区、一湖两河六绿楔”空间结构。
城市性质:
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国家园林城市、皖北新型城镇集聚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一主两带、四区两屏”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中心城区: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彰显“山、水、城”相融的空间特色,形成“一带双城三青山”空间结构。
城市性质:
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北部重要中心城市、皖北新型城镇集聚区、皖北承接产
业转移集聚区、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两带三区四中心”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中心城区:
构建“一心两翼,一带四城”的空间结构。重点支持向山南新区集聚建设,强化舜耕山南北两核聚力发展,加强大通区、谢家集区两翼毗邻区与山南新区联动。
城市性质: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皖南文化绿色城镇联动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推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为基础,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空间,构建“一屏一带一群三区”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中心城区:
构建山水融城、组团联动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区核心城区规划形成“一心、两带、四廊、十片”的空间结构。
城市性质: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大别山革命老区区域中心城市
市域国
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一屏三带三区”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中心城区:
构建“一轴一带、双核五片”的六安城区空间结构。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两脉四区四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中心城区:
形成“五大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构建“一核、三心、三客厅”的城市中心体系。
城市性质:
国家园林城市、皖北新型城镇集聚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三区两廊五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中心城区:
构建“一心、一廊、两轴、五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性质: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长三角中心区城市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两带两屏四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形成山水相融、中心引领、多点支撑、网络联动的开发保护格局。
中心城区:
以市区地理格局为基础,以城市远景发展目标为指引,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按照“一江两岸,一城三区”空间形态予以推进。
城市性质: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引领发展的新高地、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三带两屏一圈两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
体格局。
中心城区:
构建“一湾四极”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区突出生
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一湾聚核,提升城市活力。
依托沿
江发展轴和G60 科创走廊,深化产城融合、加强四极联
动。
城市性质: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皖南文化绿色城镇联动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一屏两廊三区多中心”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中心城区:
构建“一主四片、双源双廊”的空间结构。一主四片即中
部主城和东、南、西、北四个片区。
双源双廊是以敬亭山风
景名胜区和夏渡森林自然公园作为生态绿源、以水阳江和中
部主城西侧开放空间作为生态绿廊,形成依山、拥江、多组
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安徽省所有地级市的规划文本和图集以及已公开的县级的文本图集已经共享在知识星球中,可扫码了解。
作者|数读菌
排版|数读菌
校阅|数读菌
想要查看已经公示的规划和批复文件,又不想要自己一个个下载整理的,可以了解下我的知识星球,当然,也不只是规划的收集整理,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综合数据库。
那今天就到这里结束啦,欢迎留言讨论。
文中的图片文字未经许可不要随便“引用”。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能够
转发分享
,点个
在看
并且点个
赞
,给个
赞赏
~~也欢迎
规范转载
~
也希望大家和我多留言互动啊!(据说这样可以增加我的推送在你的订阅号里出现的概率)
历史文章推荐
▼
如需
全文转载
文章、
投稿
或者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