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好啊,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COUNTIF函数的几个典型用法。
函数的作用是统计一个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个数,常用写法为: =COUNTIF(要检查哪些区域, 要查找什么内容? )如下图所示,希望根据A~D列的数据,在G列统计出各部门的人数。公式中的B:B,表示B列的整列引用。公式在B列整列中,统计与F3单元格内容相同的单元格个数。
如下图所示,希望根据C列的部门,在A列添加序号,并且要求每个部门从1开始单独编号。COUNTIF函数的第一参数为“C$1:C2”,其中的“C$1”部分锁定了行号,“C2”部分未锁定行号。当公式学习复制时,会依次变成“C$1:C3”、“C$1:C4”、“C$1:C5”……
第二参数“C2”,是公式所在单元格的左侧相邻单元格。
COUNTIF函数在这个动态扩展的范围内,统计有多少个与左侧相邻单元格相同的单元格。
如下图所示,B列是一些带有部门名称的混合字符串,希望根据E列的对照表,从B列内容中提取出部门名称。=INDEX(E$2:E$6,MATCH(1,COUNTIF(B2,"*"&E$2:E$6&"*"),))COUNTIF第一参数为B2单元格,统计条件为"*"&E$2:E$6&"*",统计条件中的星号表示通配符,也就是在B2单元格中,分别统计包含E$2:E$6部门名称的个数,结果为:再使用MATCH函数,在以上内存数组中查找1的位置。最后使用INDEX函数,在E$2:E$6单元格区域中,根据MATCH函数的位置信息,返回对应位置的内容。如下图所示,是某单位员工体育比赛的参赛人员名单,希望统计有多少个参赛部门,也就是C列的不重复部门数。=SUMPRODUCT(1/COUNTIF(C2:C17,C2:C17))COUNTIF函数的统计区域和统计条件都是C2:C17,表示在C2:C17单元格区域中,分别统计每个单元格出现的次数。结果为:
接下来用1除以以上内存数组,得到这些内存数组的倒数。{1/2;1/2;1/3;1/3;1/3;……;1/4;1/4;1/4;1/4}最后再对这些倒数求和,如果某个单元格出现了两次,这一步对应两个二分之一,求和结果为1。如果某个单元格出现了三次,三个三分之一的求和结果也是1……。
如下图所示,左侧是员工信息,F列是经理亲戚。需要在H列提取出所有不是经理亲戚的员工名单。
=FILTER(B2:C17,COUNTIF(F2:F5,B2:B17)=0)先使用COUNTIF(F2:F5,B2:B17),统计B2:B17单元格区域中的姓名,在F列经理亲戚列表中出现的次数,结果返回1或者0。{0;1;0;0;0;1;0;0;1;0;0;1;0;0;0;0}FILTER函数的筛选条件为以上内存数组结果=0,筛选出B2:C17中符合条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