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黑“教父”的覆灭 ·  昨天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这些文物藏着秦汉盛世的秘密! ·  昨天  
临淄发布  ·  距今约4300年!山东一地又有重要新发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服化道”都搞不好,还怎么替天行道?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10-01 14:19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要想替天行道,就要搞好“服化道”----这是《水浒传》好汉行走江湖的第一法则。

一字之曰:服装搭配有风险,化妆道具须谨慎,一旦搞不好,小命就难保。

(我出了名的不识数)


孔家兄弟的皮袄


“服”,即服装设计、配饰穿搭等;


行走江湖,不是什么人穿什么衣服,而是穿什么衣服,你就是什么人。



《水浒传》里有个著名的贼——“鼓上蚤”时迁。


他的绰号源于古代军中警戒之鼓,也称“戒守鼓”——你敲“夜鼓”巡夜戒守,我却在鼓上轻松蹦跶、想偷就偷,所以叫“鼓上蚤”。


第六十五回,梁山决定在元宵节夜这天攻入大名府救卢俊义。


时迁的任务是潜入城中,去翠云楼放火,以此为号,“军师可自调遣人马入来”。


“再调孔明,孔亮扮做仆者前去大名城内闹市里房檐下宿歇,只看楼前火起,便要往来接应。”


——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这对兄弟?


他们的枪棒功夫,是跟宋江学的;为人处世,是跟武松学的。(详见 《水浒传》里的三个好爸爸



「时迁当日先去翠云楼上打一个尖,只见孔明披著头发,身穿羊皮破衣,右手拄一条杖子,左手拿个碗,腌腌,在那里求乞……」


“这般模样,必然决撒!”时迁差点没被他两人的“乔装”气死。



乞丐是什么样子?如下面晚清民国时期的老照片中这样,骨瘦如柴、面带菜色、衣衫褴褛……


而孔氏兄弟乔装的“乞丐”,用时迁的话来说:“哥哥,你这般一个汉子,红红白白皮面,不像叫化的。”


放到现在的影视剧里,就是这样——

电视剧《云中歌》里Angelababy的“乞丐装”


孔家兄弟扮乞丐,最大的破绽在哪里呢?


——服装!


在卧底时,他们“身穿羊皮破衣”假装乞丐,相当于脑门上贴着“我是奸细”。


羊皮破衣,跟现在旧款LV包包、鞋带破损的AJ是一回事,跟“贫穷”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


康定元年(1040年)九月,朝廷赐陕西军士羊皮大衣,““三司计一裘用五羊皮”做一件衣服需要5张羊皮,而每张羊皮的价格是5贯至6贯,一件羊皮大衣的价格至少是25贯;


宋髙宗时,有僧人为购买佛经,“出冬裘以示圆觉之众,得钱二万六千。”卖掉“冬裘”即羊皮大衣,得钱26贯。


洪皓记载当时金国境内的女式羔羊皮帽价格:“北方苦寒,故多衣皮……妇人以羔皮帽为饰,至直十数千,敌三大羊之价”。1顶羔羊皮帽价值是10余贯。


还好这时扬雄来了,当机立断让这俩活宝不要出去了:“我两个都已见了,弟兄们不必再上街去。”


宋江的脸


“化”,即化妆,如发型、妆容等;


不要以为水浒这样的“大男主”戏就可以忽略,所谓「见势不对,化妆撤退」,化妆常常是定成败、决生死的关键。



不高大、不威猛,不邪魅、不涓狂,黑矮胖的大佬宋江,在光怪陆离的江湖中,独特得让人刻骨铭心。

香港黑帮题材类经典影片深谙此道,在塑造“老大”时,深得宋江的精髓,不再凶神恶煞的。



宋江爱写诗,于是有了爱听莫扎特的“东星耀扬”(《古惑仔3》)



宋江初上梁山时,说的是不分年龄辈分,只论功劳排座次,于是有了开放民主的蒋天养(《古惑仔3》),以辩论会方式选举出黑帮职位



爱在警局吃饭的韩琛(《无间道》),矮矮胖胖,笑容可掬---简直就是肤色变白的宋江



宋江见人就点头哈腰,一言不合就给你下跪,杀人全家时都和蔼可亲的,于是有了在杀人全家时,斯斯文文扶一下眼镜的倪永孝(《无间道2》)


北宋时期有一部医书名曰《圣济总录》,由太医院所编,共二百卷,分66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圣济总录》里记载了 用玉磨治疗面部瘢痕 的案例:


先用针挑破,再用醋混合药泥敷在伤口处,反复换药,最后可以让墨迹淡化,这属于微创整容——现代磨削术的先导,而国外最早的类似报道见于1905年。


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先用酸类物质把原来的刺青烧去颜色,再用修创类的药物天天涂抹。


这就是《水浒传》里安道全给宋江祛除脸上的“金印”出处。


话说宋江打算去京城找门路招安,但他脸上的金印就相当于通缉犯人脸识别。


于是请了神医安道全来为他祛除,“却把毒药与他点去了,後用好药调治,起了红疤;再要良金美玉,碾为细末,每日涂搽,自然消磨去了。那医书中说:“美玉灭斑”,正此意也。”


这才是滤镜美颜的真正作用,不是让你皮肤白得发亮,而是让人物的妆容更符合剧情需要。


晁盖的车


“道”,即道具/布景;


没有“叉杆”这个道具,西门庆如何与潘金莲相遇?


去掉“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这个背景,林冲夜奔怎叫人潸然泪下、回肠荡气?



杨志武举出身,江湖上也颇有名气,并非纸上谈兵之辈。


当他发现黄泥岗上还有别人时,第一反应是“歹人来了!”提着刀就冲了过去。


“只见松林里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儿;六个人,脱得赤条条的,在那里乘凉;一个鬓边老大一搭朱砂记,拿着一条朴刀。”



杨志简单询问后,得出结论:“原来如此。也是一般的客人。”

“智取生辰纲”,实际上就是教科书般的运用服化道来推动剧情、塑造人物的经典案例。


其中,道具是重点:七个人,七辆江州车儿,一个老汉好汉推一辆,相当有说服力啊!

“江州”是指巴郡江州县(今重庆),这种车的前身,是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事物纪原·舟车帷幄·小车》宋/高承)



是不是感觉很高大上?


嘿嘿,其实“江州车儿”就是四川农村很常见的鸡公车。



为啥叫鸡公车呐?


大概是因为行走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小道上,轮轴被压得“叽叽咕咕”声吧。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在四川旅行拍摄的“晚清影像”中,鸡公车多次出镜


而拿着一条朴刀,脸上有块胎记的刘唐——虽然色号不同、但属于同款,杨志潜意识里也会有点亲切感吧。


为啥晁盖一伙人要说自己是贩枣子的呢?


宋元丰四年(1081年),“ 绛州运枣千石往麟府,每石止直四百 ”(《续责治通婆长编》卷317),作为军需的绛州枣每石400文,每升4文,相当便宜。


而在开封城内,1文钱就能买7颗蒸枣。


大大咧咧地摊在盗匪出没的黄泥岗休息这种举动,放在“贩枣子的客商”身上就很正常了。


因为东西确实不值钱,跟现在一大车红薯一样,运到市场上能卖点钱,但丢了也无所谓(我所在城市0.8元/斤)。


7辆鸡公车上,的确装了满满的枣子。


想像糊弄观众一样糊弄杨志,呵呵,等着杨家枪biu~biu~biu吧!



延伸阅读: 林冲出场为何手拿折扇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作者赵小昭:现居于成都,大龄未婚问题美少女。专注于一切有趣无意义之事,做浮华时代清醒的看客。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刘琨祖逖列传: 他们都曾年少,他们都已老去


李世民的陪葬墓里,埋着一位短命的女人


这是一篇关于《美国工厂》的剧透,看不看随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