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从整体上来说,目前还处于先知先觉的自觉行动,而想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势必要由自觉性向强制性转变。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模式建设,它涉及到的管理模式不再是拿着信息化去做那些传统的事情,而是要对流程进行优化、对组织进行重构,实现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的融合,这样才是信息化的一种提升。
梅奥国际研究发现: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在最开始是纯投入无产出的事物,需要从上而下通过强制手段来推动。
第一,是技术壁垒
最大问题就是没有一家能够提供完整的合理的解决方案。面对不同标准不同语言开发出来的
产品,要把他们在一个平台整合起来,会遇到很多难题,这将涉及异构软件的整合问题。
第二,是商业壁垒
医院引进不同厂商的不同软件,这又会产生与原有系统接口的问题。比如,引进来的电子病历、PACS系统无法与HIS系统连接起来,医生做一项工作要在两个系统上完成,甚至是要在不同电脑上进行操作,各家公司之间的商业竞争以技术壁垒表现出来,影响医院信息化程度。如何解决软件融合度也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再加上医院领导认识水平上的不同,是否把信息化建设当做是一种管理水平和管理基础、手段进行建设,其结果是大相径庭的。
面对目前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难点和痛点,公共所有制医院需经充分的市场竞争。只有引入社会资本和机构进入公共服务,充分进行市场竞争,才能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价格体系、药品流通机制、拖欠和打折的医保合疗费用结算机制,全面推进医改。
医改的僵局倒逼我们探讨医改不成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期能够找到解决办法。首先,我们应该从医疗卫生体系是一盘棋的高度予以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在强调公立医院改革时,也应该将民营医院纳入其中;其次,应该从产权制度入手探索对医院所有制进行改革。
长期以来,国内一直存在公有制对其他经济形式的排斥和歧视现象,既造成了大量社会经济要素的闲置,又无法形成各种经济形式之间的平等竞争,最终导致国有经济战线太长,效率过低,而其他经济形式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
对于如何保持公立医院成为主要医疗资源的医疗卫生改革,导致公立医院一家独大。与之配套的公立医院改革年、电子病历年、医疗联合体等活动,并没有把民营医院纳入医疗卫生改革体系,也没有给予民营医院应有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全民医保的背景下,不但影响民营医院发展,还会影响区域协同医疗和全民健康管理,更会使公立医院失去竞争对手、运行效率愈加低下。
本文系梅奥国际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梅奥国际,商务咨询:0755-23080080
>
>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