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我们认为投资者需要从之前的乐观中转向谨慎。
从目前到
5
月
22
日,贸易战的问题并非完全明朗。本周开始将再次举行新一轮的贸易谈判,关于
500
亿美元关税的问题将在
5
月
22
日截止日之前浮出水面。此次贸易谈判的结果大概率低于市场预期,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戴康在进门财经
APP
路演中表示,市场处于“折返跑”阶段,建议逆向投资策略。
中国是过去
20
年全球化发展最大受益者,实现了人类经济史的奇迹。如果美国敦促我们开放市场降低关税,推动我们在深化改革道路上继续前进。何乐而不为?除了技术细节争议(比如把中国汽车进口关税降低到和美国同样的水平),中美双方在大方向上完全一致。
是缩减
1000-2000
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吗?不是。
特朗普狮子大开口,从原先缩减
1000
亿美元贸易顺差,到现在美国代表团提出在
2020
年缩减
2000
亿美元贸易顺差。这是不可能的任务?
中国完全可以通过增加进口平稳出口,来缩减巨额中美贸易顺差。
1000-2000
亿美元看起来规模巨大,但只相当于中国
2017
年进口总规模
1.8
万亿美元的
5.5%-11%
而已。
未来三年,中国每年额外增加
4%
的进口量,就能缩减
2000
亿美元贸易顺差。即使
GDP
增速可能受影响下降,但增长的“质量更高,给国内消费者带来更多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那么中美贸易的核心冲突是什么?
中国制造
2025
!
贸易手段服务于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中美之间的核心矛盾是,在未来的领先性产业群,谁执牛耳。这不仅仅决定了全球产业分工序列,更预示经济增长潜力大小。
2000-2010
年期间,中国的产业快速融入全球分工体系。首先,顺应劳动力优势,发展相对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接着,逐渐过渡到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市场换技术,发展自主创新。
从
2010
年以来,中国开始尝试“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产业。
中国决策层在不断鼓励刺激新兴的、具有技术外溢的,领先性行业快速发展。半导体芯片、光伏新能源、大飞机、电动车、
5G/6G
,这些耗费巨额资本,短期没有收益的,前沿产业得到了持续性、强烈的支持。所以中国制造
2025
就是中国技术对于美国的弯道超车,产业的全面升级。
在刚刚结束的广发证券中期策略会上,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表示
A
股还是处于
2016
年以来的慢牛格局中的一个震荡期
。慢牛的根基来自于中国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周期,
A
股的企业盈利持续改善。
2017
年是盈利牵牛,做趋势不做交易,顺势而为。
2018
年是“折返跑,再均衡”,做交易不做趋势,逆向投资。
结论,短期市场面临调整风险,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兑现一部分前期抄底的盈利。
A
股目前处于典型的“垃圾时间”,而大部分是需要靠“表演时间”赚钱。这个阶段,应该以休息调整为主。